他在广德搞“网格化管理”,荣获“第一”

2022-04-27 04:55:36热度:69°C

 

他在广德搞“网格化管理”,荣获“第一”

原创2022-03-21 14:40·文史旅研究

直隶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市)清康熙年间,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并且与苏浙接壤,山高地僻,防贼缉贼比较困难。“两省接壤之地,奸宄杂沓最易籔匿,且山谷深阻,救援弗及。”针对这种情况,广德州在知州杨苞的带领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网格化管理”的军民联防制度,为打击盗贼,维护地方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杨苞(1624—1673),字茅伯,号竹如,湖广应山(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城区)人,出于北京,松江府同知杨之易长子。杨苞在康熙二年(1663)接任广德知州。在广德任内,他爱民如子,廉洁奉公,颇有惠政。“询民疾苦,以兴利革弊为己任,清荒粮以获赔,累省徭役以苏疲困。”

话说杨苞在广期间的“维稳”措施。他针对广德当时盗贼猖獗情况,建立了治安“里甲联防制度”,以未雨绸缪。所谓“里甲联防制度”,就是以广德四乡六十八都(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分成八路(相当于上个世纪的区),再以全域二百四十里(村民组即生产队)的五百多村(自然村)为单元,责任到户甲(小组)。这样,从穷乡僻壤直到州府,就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治安联防管理网,一切都在管理控制之中。说得好懂,就是相当于目前社区(村)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建好了,怎么运行呢?那个时代没有现代手机通信设备,于是他们效仿了当时洛阳府的做法,以放炮的声音为信号,若某家发现盗贼情况,立即放炮打锣,邻村听到声音立即接着放炮法,依次做法,向上一级一级地接传,直至州府的鼓角楼(今依存),于是官府很快就可以知道敌情,州府即可快速派领骑兵,出击缉拿。“放炮传音法”当时做得最好的是南塘村(今属桃州镇)。

当然,古代人还是很聪明的,对放炮信号和落实责任制定了详细的规则。详见《缉贼口号歌》:

桐川守望法洛阳,放炮鸣锣号令张。

不独一处防备肃,警备严巡彻四方。

一炮无锣大东路,一炮一锣小东扬。

两炮无锣是大南,两炮一锣小南旁。

两炮两锣大西走,三炮无锣小西乡。

三炮一锣大北去。三炮三锣小北忙。

本村不尊罪本处,邻村不传罪相当。

信到楼头不一刻,骑兵捕快勇非常。

盗贼管教尽灭迹,安乡定井此为良。

杨苞其主导的“户甲联防制”起了很大作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加之其他一些积极政策,使广德社会、经济逐步进入相对繁荣时期。

康熙七年(1668),杨苞在广德为政任满,督抚考评政绩,给他“循卓第一”的评语。“筑城兴学,劝农桑,饬保甲,戢奸盗,辑州志,宪司上计,为循卓第一。”因此,杨苞也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口碑。咸丰年间,广德人张光藻等公呈文卷,乞建杨公祠,迎入名宦祠供奉,以祀之。

【参考文献】

①光绪《广德州志》(卷七、卷十一)

②清·杨苞《桐川纪事·卷三十二》

作者徐厚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