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有礼—山阳有遗篇】⑪合于天造厌于人意—冯河土釉柴窑制作技艺
2022-04-25 23:28:40热度:168°C
2022-04-25 23:28:40热度:168°C
传承人简介
冯金明,男,1973年6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冯河村人。1988年,15岁的冯金明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制作黑陶制品。2013年,经多年钻研,他通过柴窑复烧出当阳峪窑茶叶末釉瓷器。2019年3月,冯河土釉柴窑烧制技艺被评为山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烧制的仿古茶叶末釉高脚杯“黄杂绿色,茶末兼具”被收纳于《中国当阳峪窑概论》一书中。冯金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自家院子里设计搭建了冯河土釉柴窑,悉心钻研陶瓷烧制技艺和产品设计技术,不断创新土釉柴窑作品。
传承发展
冯河土釉柴窑烧制技艺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始发于清代中期,在时代发展中,因受江南地区制瓷影响,迫于生计问题,冯氏家族的制陶产业一度中断,改做他行。初期的冯河土釉柴窑烧制技艺未留下文献记载,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制陶技艺。
生于清代光绪三十年的冯纯绪,开始恢复祖辈传授的制陶产业,从那时起,该技艺才第一次得到详实记录。冯纯绪制作陶器将近三十余年,后传授于其子冯世方,冯世民。两人在十多岁时便开始制作陶瓷器具,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钻研,改良技艺。传到冯金明这一代是家族中的第三代传人。
据冯师傅讲,冯河土釉柴烧技艺烧制的茶具好处主要表现在其柔水和软水的效果上,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茶叶的口感和茶汤的质量。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是因为陶具中有岩矿土的成分,经过古法制瓷烧结的温度使器具达到瓷化的程度。因此,古法制瓷茶具比较适合冲泡乌龙茶、红茶、黑茶等茶类。能够激发出茶汤的品质和香气。此外,古法制作的茶叶末釉,沿袭了清代“雍乾时期”经典的“蟹甲青”和“鳝鱼黄”。黄杂绿色,古朴沉稳,经久耐看。
产品
特点
制作技艺
冯河土釉柴烧技艺继承了当阳峪窑场自唐宋以来的烧制技术,讲究古法制瓷。经后人不断的完善,打磨,尤其把茶叶末釉这一品种的烧制技艺,完好的传承了下来。历代传承人坚持传统手工拉胚制作,在选胎土和制釉的过程中讲究天然选材,以求达到“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什么是“茶叶末釉”?“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清末寂园叟《陶雅》中的这段描叙,
道不尽茶末釉器具那少见的美。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好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因此被称为茶叶末釉。颜色古朴清丽,极为雅致,雍正、乾隆两朝最为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仅供皇室珍赏。茶叶末釉产生的朝代可以追溯到唐朝。陕西耀州窑遗址中曾出土了茶叶末釉瓷器,釉色有黄绿、褐绿等。唐宋时期,北方地区一些烧造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出茶叶末釉。明代御器厂所产的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者黑褐色斑点,由于似鳝鱼皮,因此称作“鳝鱼黄”。清代景德镇的烧制非常成功,使茶叶末釉一跃成为非常名贵的色釉品种,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黄色居多,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绿色偏多,也被叫做“蟹甲青”,这个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器,在青褐色中还散布着不规则的黄色小黑点或小丝纹,色调有深浅之分,浅者略显黄色,足部釉与露胎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像锯齿样边缘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山阳文旅
监制|毋晓艳
主编|许 琳
责编|邓雪利
编辑|赵嘉欣
上一篇 : 一个小小的杯子1100万带火康熙瓷器的行情
下一篇 : 崔显昌老成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