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还没上市,你手上的茶是不是“青”了

2022-04-25 06:01:37热度:109°C

每年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要调侃一句:“又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岩茶新茶未出,去年的茶要么卖光喝光,要么已经“青”了。

尤其是春茶期间,去年的茶显得特别青,有点像知道要老一岁的惆怅,踩着新茶上市的点,显老味的酸感据说已经炸出来了。

又有点像刚出道就是巅峰的状态已经过去了,开始进入瓶颈期“吐青”,吐得好有个阶段的变化,茶汤更醇厚、乃至更利于长久储存,吐得不好各种麻、涩、苦综合征都来了。

是不是已经开始担心那些没舍得喝的压箱底了?喝到一点疑似的青味,都迫不及待想把这些压箱底打包去回炉重造,但是你喝对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味的那些事。

01.“青味”喝起来是什么感觉?

“青味”说起来有点像不爱吃香菜的人吃到第一口香菜感觉。

“返青”出现的时间基本上是岩茶褪完火之后,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水汽等影响,青味重新出现。内含物质掺杂了水汽,就像梅雨天到处受潮一样,不够干透还有各种味道暗生,除了青味还伴有明显的苦涩感,化不开的同时就像一个利刺在扎着口腔。

这也是为什么在形容茶带有一点不良气味的时候,不管是重香气还是重滋味的茶,大家都一致的称为“味”,青味、霉味......等,一部分是这样的状态下基本是没有香气或值得记住的香气,另一部分是这些不良气味带给口腔的感觉就是痛苦面具。

像这样明显带来不愉悦的感觉,你相信自己的口腔判断就行了,不用硬掰到山场气息上。

02.是不是轻火的茶就容易有“青味”?

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你的工艺到不到位。

虽然都念“qing”,但它们并没有什么直系关系要注定在某方面是一致的,大多数源于相比中高火,大家就小瞧了温度较低的轻火带来的杀青指数。

但是,杀青不是杀菌,需要绝对的高温把细菌灭在摇篮里。更多的需要焙透焙足,哪怕是轻火,长期慢炖充分散发水分焙干净,一样是好喝的茶。哪怕是高火茶,如果没有焙透焙足,高火反而会把青压在茶内,变成外熟内生的夹青味。

而且实际情况中,一些岩茶玩家和制茶师傅喜欢用轻火烘焙顶级的原料,用较大的鲜爽感来保持山场气息的轻透。甚至这不是一个时期的秘法,科代表就曾听闻老一辈的茶人说过,就算在他们以炭化为岩茶工艺到位标准的时候,也有一部分私房茶是这样的焙火状态。

在科代表看来,这不是岩茶风味的流行循环,它似乎更代表岩茶到天花板后只能用岩骨花香概括的极致。当然,还有懂做吃的人自然知道怎么做最好吃的默契。

03.是不是“青味”毫无用处?

就像我们在成品茶不想见到茶梗一样,也不想喝到青味。对他们破坏一泡茶观感带来的不满,几乎恨不得它们一开始就是不存在的。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不仅要容纳它的不完美,还要从一开始就接受。

岩茶的采摘“一芽三四叶”的采摘标准,茶青就是带梗的,茶梗的粗细长短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茶青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茶梗在做青过程中起到叶内走水的作用,进行水分和内含物质运输。

青味更是在制茶过程中参与着岩茶风味的转化,一开始就是青臭气,青味到清香,再到花香果香等一系列过程。制茶师傅在做青过程中与它的斗争就从一定程度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这泡茶喝到青味。也是这种绞尽脑汁没日没夜的斗智斗勇才有千般滋味。

更神奇的是,我们在和一些山场主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即使一些焙得到位得轻火茶在新茶的时候还有微微的青涩感,但在陈化过后却能完美的表达“岩骨花香”的状态。

关于这个现象,究竟是轻火的茶不仅焙火需要慢炖,就连转化的周期也被拉长,相比中高火,轻火的新茶还保留在转化规律中的清香或微微鲜花果香的状态。

或者是焙火这个有得有失过程中,轻火的茶得的多的到底是什么物质?还是微微的青涩感是很好转化的物质基础?

这些科代表还不能解答,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让我涨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