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唐代,茶怎么盛行起来,就怎么斗

2022-04-25 01:20:46热度:141°C

唐代是茶文化爆发的一个里程碑。要了解人们这个时代的茗战内容和方式,就必须先了解,茶在那时候是怎么盛行起来的。(图片只为排版,不指定年代,见谅!)

不得不说,这和唐代的宗教信仰有着很显著的关联。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在隋唐之际传播尤为广泛,甚至有上行下效的迹象。

无巧不成书,彼时大部分寺庙为营造清修禅境,于是多见于名山秀水间,而气候及生态环境又极适合种植茶叶,于是,就有不少寺院都有种植茶叶的习惯,比如:中日茶学交流中的知名圣地,创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径山寺。

唐人所著《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规定不可以吃东西,但可以喝茶,想必,这其中醒神的作用占比不小。这不,唐代诗人李咸就有诗云:“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眼。”

茶圣陆羽儿时流落于寺庙之中,他的师父智积禅师,一直习惯且好喝陆羽煮茶,后来与陆羽失散多年后,再次喝到其所煮之茶,一下就辨认出来。

你可能,不会留意到,茶为唐代的科举考试还助力不少。唐人韩偓撰写《金銮密记》中有云:“金銮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

唐代开始已经有明确的贡茶制度,例如:如今已经开发成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大唐贡茶院”,正是为了记录唐代时候长兴地区的贡茶盛况(进贡之茶为:顾渚紫笋)。陆羽曾写“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

文人助推,也是茶走向民间很关键的途经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茶圣陆羽在湖州北面撰写《茶经》讲述了茶树的特质【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字源“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名字“一曰荼,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种植“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效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二之具】采摘盛放“…茶人负以采茶也”,制茶工具“灶…釜…甑…杵臼…”【三之造】“…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四之器】烹煮茶叶的用具【五之煮】“…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候寒末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六之饮】历代文人饮茶的名人;民间饮茶的方式;制茶烹茶的难度“…茶有九难…”;如何根据客人数量侍茶“夫珍鲜馥烈者,其晚数三;次之者,碗数五…”【七之事】从神农氏开始记录历代茶人茶事【八之出】茶叶产地分布【九之略】制茶和烹煮过程中的禁忌【十之图】建议读者将前九章内容写与绢上挂出来。

会穷尽毕生精力潜心撰写《茶经》的茶圣陆羽的朋友圈又有哪些名人呢?

两位道教人士密友:皎然和李季兰。三人曾做茶诗颇多,例如: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一首诗阐述了喝茶的三个境界:第一,醒神;第二,心情愉悦;第三,悟道

还有那位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张志和。

还有那位老是送陆羽去采茶的皇甫曾(陆羽,字鸿渐)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皇甫曾(唐)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一次,颜真卿与陆士修、张荐、李崿、崔万、僧昼等,月夜啜茶,以茶助兴,以诗会友,因成《五言月夜啜茶联句》诗云: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渝涤心源(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僧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士修)”

众人品茶之乐趣,以连句形式合作而成,也算是另一种风雅集会了。

那么,现在,你明白了吗?唐代的茗战,并不以某一个单场集会的形式进行,而是斗的1. 将茶按照《茶经》所指导的状态烹煮到最佳状态;2. 与身边朋友一起从最基本的提神醒脑开始,交流制茶、烹茶、饮茶体验和悟道境界;3.将这些感悟写成诗词。

 

参考资料:《茶经》•陆羽

                 《茶经》译注 •宋一明

                 《中国茶文化》•王玲

                  茶诗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