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安娜以茶为友其甘如荠(海客话中国)
2022-04-24 16:46:46热度:97°C
2022-04-24 16:46:46热度:97°C
萨安娜近照。
走进萨安娜(Anna Eva Budura)的家,一缕熟悉的茉莉花茶香飘来。老人年逾九旬,微笑着,一口中文流利如母语。她身后是一面书墙,其中的两个书架堪称中国茶文化的“典籍专区”。
自1950年来华留学,萨安娜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预科班、北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起协助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开展各项工作。她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出版了《神州》《一视同仁——中国的外交历史精神与根源》《中国——生活在历史的价值中》等多种专著,其中尤以《茶史》(节选本名为《茶的故事——中国茶文化》)最为独特。
萨安娜记忆中,与茶结缘始于1951年。作为首批来华的罗马尼亚留学生,她与同学们到沪、杭、苏、宁等地参访。杭州的龙井村,给她留下深刻印象。“阳光透过花与树洒下来,我们坐在院子里听泡茶师傅慢慢地讲种茶、采茶、制茶,讲这片山和土地的历史。龙井嫩绿的芽尖在玻璃杯里盘旋舒展,喝一口茶,清冽、苦涩、回甘……神奇的滋味进入嘴里,涌向心灵。我现在也不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所有身心疲惫一扫而空,仿佛跋山涉水只为这一刹那的不期而遇。”萨安娜说。也就是在那时,她决定研究中国茶文化。“我要把它带回罗马尼亚。”
1956年,萨安娜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6年的学习,不仅让她爱上了这片土地和它的文化,也让她遇到了挚爱——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罗明先生。在华共事十余载,他们一位致力于外交与翻译,一位投身汉学研究。因中华文化而牵手的这对伉俪,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期间,北京文化协会常邀请外交官夫人参加一些文化活动。一次茶文化讲座后,萨安娜向授课老师提出,罗马尼亚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无非是茶从中国来、茶有几种,他们并不知道茶对中国人内在气质的影响,这很遗憾。老师鼓励她写一本书,把自己对中国茶的品读与中国茶文化的源流、内涵讲给罗马尼亚人听。“我感到责任在肩,也感受到老师对我的期望。我会完成这本书。”
萨安娜开始收集资料。她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图书馆、书店,甚至旧货市场,可当时能见到的相关书籍实在太少。回到罗马尼亚,她继续拜托北京的老师和朋友帮忙搜寻。集腋成裘,萨安娜终于获取了大量中文图书资料。
在研究中,萨安娜主要依据中国古代典籍,生怕译本会流失茶文化的精神意蕴,更怕一些外部观点会影响她的判断。唯一参考的外文资料,是日本茶道美学先驱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因为它是形塑欧美读者对东方茶文化认识的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让西方人赞叹日本茶道侘寂美学的深邃智慧,同时也让他们误认为,中国茶文化在唐朝经高僧最澄带回日本后发扬,而在中国本土已经消失了。“向人们澄清这一误解,也是我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责任感。”
萨安娜说,历史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古巴蜀地区三星堆文化中已出现食用茶的民族。作为茶树的原生地,华南地区多个民族自古就有日常食茶和以茶祭祖的风俗。茶甚至被作为图腾崇拜,也常作为邻里相邀的请帖、和解纠纷的赠礼、朋友和恋人们的信物。茶不仅在对外贸易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影响甚至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
“茶把人联系在一起。”萨安娜说,“它在秦汉时期北上,又沿着隋朝大运河把中国南北方的日常习俗联络起来。至唐代陆羽的《茶经》横空出世,承载着中国人从容、淡泊、重诚信的气质,茶走向世界。无论是茶马互市和平交易,茶道兼容稣酪与油糖;还是荣西禅师受教于禅茶,携籽而归种于日本长崎、九州;抑或是茶之功效与茶器之美打动西方人,令无数名仕爱慕有加、平民交口称赞,中国茶受世界欢迎的原因在于它所蕴含的和合文化——消解积气、柔和脾性,使人明朗、包容、不冲动。”在萨安娜看来,这就是她感受到的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中国人也是在以茶代酒、以茶会友、以茶为友的过程中,与茶这一“大地的精灵”相互磨砺,融为一体。
萨安娜喜欢一句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她认为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在中国时,萨安娜常跟朋友去前门茶馆听戏吃茶,她知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一样,边喝茶边交流工作。“茶文化就是这样从习惯中来,又提升着习惯的品位。”她说,“不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阳春白雪,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下里巴人,茶始终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倾十余载之力著成的《茶史》,是萨安娜献给罗马尼亚的礼物。它一版再版,广受好评。书的包装精心设计,一包上好的茶叶,用带子捆扎在书上,等待着与茶有缘的人。边喝茶边品读《茶史》,罗马尼亚读者就这样感受着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萨安娜被誉为罗马尼亚汉学之母,曾获“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重要奖项,同时也是罗马尼亚第一个全面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者。品茶是她的生活方式,她爱茶,也像茶。“早年孤露,我一度感到人生悲苦无依。在中国,我的老师和朋友待我如家人;与罗明相识,在中国文化里执手70载,我们工作、翻译、研究,也一起喝茶。他走后,我依旧每日不倦地做着他未竟的工作——向罗马尼亚人传递中国文化。”萨安娜说,“套用《诗经》里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对我来说就是‘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更为恰当。没有什么苦,是化不开的。”
(作者臧天雄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博士,周菲菲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 : 第十七届中国茶叶茶业经济年会媒体见面会在三江召开
下一篇 : 喜茶、奈雪降价后时代爆单逼停线上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