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茶之“道”

2022-04-24 14:12:07热度:79°C

来源:河南日报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冬云

冬季是煮茶的好时节。

屋外寒风萧瑟,屋内三五好友围炉煮茶,茶香氤氲,杯盏浮生,不失为趣事和美事。

随着人们对茶的日渐青睐,郑州出现了20余家茶城,大茶城商户数百,小茶城商户也有百余家,为这座北方城市平添了细腻温婉的风韵。

当下的郑州,云集了六大茶类、万款茗茶。郑州的茶客是幸福的,选茶、购茶、品茶,参加茶会雅集,习学茶艺茶道,体味茶之性茶之魂茶之韵,乐享茶生活。而这种生活,发端于唐时洛阳宋时开封,其清远澄澈,穿透千年岁月,芬芳了当下的时光。

一个人最爱的那杯茶

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片树叶,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

12月7日,大雪节气,寒风凛冽。

郑东新区的一家茶室,暖暖的灯光下端坐着十几位茶客。一方茶几,几个杯盏,身着长衫的李月焚上淡雅的沉香,在清香袅袅中为茶客讲解茶艺。茶香与沉香之气交织,令人顿感轻松、愉悦。

吕敏杰认真地跟着茶艺师学习,时而将壶嘴“点头”三次,时而轻嗅杯中余香。她爱茶,还喜欢购买茶具,更喜欢学习茶艺。

“国人喜饮茶,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吕敏杰说,学习茶艺对于上班族来说,能沉静身心,更好感受生活的美妙。

郑州街头,一间间小茶社,或设在写字楼内,或设于居民小区一隅。店面不大,装修精致有风格,如同写字楼职员或小区居民的“公共会客厅”,来这儿,沏杯最爱的茶,茶香裹挟了味蕾,回甘醉人。这些小茶社,是城市温暖诗意的细节,是沉重生活中的清新呼吸。

在未来路陇海路附近的郑州凤凰茶城,聚集了更多的茶客,或东看西瞧,品尝购买,或以茶会友,边喝茶边谈事。凤凰茶城有五百余户茶商,整合了全国茶叶资源,还将茶文化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吃游购娱一网打尽,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走进凤凰茶城一楼程贵荣的店里,记者看她依次用信阳毛尖、信阳白茶、信阳红茶款客。她熟练地将适量茶叶放入洁净玻璃杯中,冲泡、倒茶、奉茶,动作行云流水。

她说:“信阳茶,一个冬天至少经历两场大雪,生长期长,从嗓子眼儿往上蹿的鲜甜。”

程贵荣家传的信阳毛尖制作技艺,被评为信阳市浉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店,只做手工炒制信阳茶。炒制时用老木头烧制的白炭,上覆炭灰保持恒温,烘干分三次,“回味更悠长”。但是“产量低,成本高,挣钱难。”

好活吗?她说:“茶城尊重传统技艺,有系列茶文化推广活动。我们这种单一品种的店,偏小众,依赖回头客,换个地方可能活不下去,在茶城里活得可以。”

程贵荣,是信阳市140万茶业从业者中的一员。凤凰茶城,是郑州20余家茶城中的一个。两者在一起,“活得可以”。

“郑州茶城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郑州拥有的茶城数量与体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数第一。”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王军茂说。

中部茶叶交易中心的诞生

从流通流域来讲,原来全国茶叶有三大集散中心,即南方交易中心广州芳村,北方交易中心北京马连道,中部交易中心山东济南。

今年54岁的姬霞敏,是河南省茶业商会会长,她的经历,恰好见证了郑州茶城的三次转型。2003年,爱喝茶的姬霞敏发现,“偌大的郑州,找不到一个像样的茶叶市场”。善于捕捉商机的她,当年10月在郑州五里堡村一块闲置场地上,建起郑州茶叶批发市场,两万多平方米的钢架大棚内,隔出一间间商铺,成为郑州商业圈中真正意义上的首家茶城。2008年5月,姬霞敏在航海路上租商业地产建起了国香茶城。从钢架大棚变成了街区式商铺,第二代郑州茶城模式出现。2017年,是郑州茶业版图发展的拐点。姬霞敏以60亩自有商业用地,建起“新国香茶城”,以中国庭院式建筑风格为主,色调红黑搭配,园林景观穿插其间。这是郑州第一个有独立产权的茶叶市场,是郑州第三代茶城的代表,是集茶叶销售、商务办公、酒店仓储、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业态。

除了业界领头羊“新国香茶城”外,截至目前,郑州已有大小茶城20余家,走过郑州茶业市场20多年的风风雨雨,姬霞敏自信地认为:“郑州已经超越济南,成为全国中部重要的茶叶交易中心。”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王军茂。他说:“河南区位优势明显,是重要交通枢纽。内销有南茶北销、东出西走,外销有中欧班列的开行。”王军茂说,郑州市场成熟后,因为它东西齐全,仓储便宜,周边城市不会隔着郑州去济南进货,也就慢慢取代了济南的位置。不仅是济南,云南一位茶厂老板也把办事处从北京迁到郑州,原因是“北京位置偏北且经营费用高昂,放在郑州,12个小时内可抵达全国任一地方”。

河南人大气不排外,包容性较强,郑州连续多年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人口红利自不待言,全国六大茶类经销商都愿意入郑开店。

郑州茶城的发展,不但搭建了河南本土茶叶从田间到市场的平台,引导茶叶消费市场走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省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河南省茶园总面积240万亩,总产量6.85万吨,比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的26.7万亩、1600吨分别增长了近9倍、42倍。”

品茶需要平心静气,茶企经营也要“小火慢炖”,需要长时间积累沉淀。面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茶商们期盼政府规划布局时,更多一点前瞻性和引导性,进一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座城市的茶文化美学

河南,有深厚的茶文化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其兴其盛,均和中原有极深渊源。

唐时,济源诗人卢仝著有《茶谱》,他的名诗“七碗茶歌”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将品茶讲得妙不可言。宋代是茶文化发展鼎盛时期,“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无不用也。”《东京梦华录》记载,国都开封遍布茶肆。宫廷茶文化有贡茶、赐茶活动,民间茶文化有斗茶、点茶之韵。宋徽宗曾撰《大观茶论》,文人士大夫则将茶与艺术、茶与人生结合,更增清丽风雅。宋代茶诗有千首,陆游就写了300多首。宋词涉及茶生活的,也有不少。

时光流转至今,郑州的茶城经营者也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开掘,一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需,二是厚重中原文化的基因使然。

新国香茶城,一年四季茶会不断,丝竹雅乐,诗文唱和,将诸般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茶中。

郑州凤凰茶城致力于对本土文化的挖掘,“讲好河南文化故事”。茶城内有条休闲步行街,以河南以及郑州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人文历史为主题,立起卢仝雕塑,架设起刻有“老郑州八景”画面的屏风,打造了凤凰台游园。

今年上半年,郑州凤凰茶城和河南茶叶集团联合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河南展馆的建设,它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中古朴幽雅的宋代茶寮,还原宋代点茶、斗茶场景,成为茶博会上的“网红打卡地”。这都是发掘河南本土历史文化的积极尝试。

艺茂国际仓,是有特色园林景观的多元化新型市场,它以茶文化为核心,升级茶的美学生活体验。它的地方美食文化、非遗文化、钧瓷文化的展示,挖掘了厚重河南的人文底蕴。

茅盾文学奖得主、《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说:“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关照我们这个民族的话,没有什么比茶来得更为合适了。茶的内敛、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很多地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相关。”

茶是高度人格化的植物,从不是纯粹的商品。冬日,一杯温润的茶,带给你我的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还有一份应该擎起的文化自信。

相关链接——

茶农张四毛的二十七年

我是信阳普通茶农,以种茶、种地、种香菇、种板栗等为生。1992年,初进郑州城,挑着竹扁担,两头两个竹筐,一挑装40斤茶叶,走街串巷卖,也往饭店里头送。和我一起卖茶叶的有一二十个人,大多数来自信阳浉河区。当时喝茶的人很少,干了两个月,我连两角五分钱的方便面都买不起,撑不下去回了老家。后又觉得种地没出路,我又回来了。

1994年,我在郑州国棉三厂附近的集贸市场摆了个小摊位,摊子一两米长,主要卖信阳毛尖、猴王牌茉莉花茶等。

1997年,我进了航海路冯庄综合市场的茶叶一条街,给人打工。2000年,租了小店铺自己当老板,卖毛尖、茉莉花茶、福建绿茶等。

2003年,我进了五里堡村的郑州茶叶批发市场,这儿有200多家商户。我的店有130多平方米,一口气干了八九年,直至拆迁。

2011年,我先搬到一个小茶城,2014年,郑州凤凰茶城开业,我马上搬到这儿,开了个200多平方米的店。

刚来郑州卖茶时,茶叶十六七块钱一斤,最便宜的大叶子茶两块多钱一斤。我感觉茶叶比现在的要好喝。为啥呢?那时炒茶用木炭火,用最原始做法,现在大多数人炒茶用电用气。

27年前,我和媳妇两手空空来到郑州,开第一个店时,3000元的本钱都是借的。现在,不仅有自己的店,还买房买车,孩子也在这儿成家立业了。

27年前,信阳人在郑州卖茶叶的有百十来人。现在,在郑州搞茶叶经营的,零售+批发也有大几千户吧。

27年了,眼瞅着郑州茶城越建越多,我们很多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张四毛口述,张冬云整理)

记者手记——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张冬云

《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武夷茶别称。这句话意为谁说茶苦,在我看来其味如荠菜,入口涩回味甘。

郑州茶城经营者,“谁谓荼苦,其甘如荠”。2000年至今,中国茶叶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8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名世界第一。郑州茶城经营者,抓住这个风口,依托区位优势,将郑州逐渐打造成中国中部重要的茶叶流通中心。

来郑州的外地茶商,“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多家普洱大茶企,继“广东仓”“大马仓”等之后,开始打“中原仓”概念了。陈年普洱需要转化,茶企在郑州建仓后,发现郑州气候干燥阳光充足,普洱的转化没杂味,香气正,“中原仓”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个令人欣喜的信号,郑州,成为一些茶文化新概念的诞生地。

郑州的本地茶客,“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从只能喝袋装茉莉花茶和信阳毛尖,到六大茶类喝啥有啥,选择变得空前丰富。诸多茶城,业态多样,颜值很高,周末茶城行,成为越来越多郑州市民的选择。

采访者如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一个月,N家茶城,十几位采访对象,资料的反复梳理、印证,过程如“荼”,入口苦涩回味甘美。

一切都始于茶,一切都始于热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