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等级如何走向规范化?
2022-04-24 13:00:11热度:86°C
2022-04-24 13:00:11热度:86°C
高能预警,可能涉及相关同行利益。。。
只从普洱茶古树茶来讲,茶叶标准化,比较困难的。云南农研所曾经努力过。但最终发现,除了给每棵古树茶做编号标签,做不了更多的事情。
普洱茶目前透明的一件事是:大家都知道云南有古树,小树,台地茶之分。但是不是纯料,是不是混采,拼配,很难区分。就算是专业评茶师,都难以100%做到评判准确。因为拼配的比重是不一样的。这是从选料用料来讲。
前天,一位茶友发来几张他喝的普洱茶的图片
挑出来的茶梗,只有梗这是叶底他直接问我,普洱茶的叶子和茶梗搭配的比例?
当时被问懵了。后来聊一聊才知道,是他朋友给他的,让他代卖。是机器压饼的。好吧,我只好告诉他,机器压饼,基本都是台地茶的碎料。才会出现梗是梗,叶是叶的情况。而且叶底看着很碎,完整的叶底都没有,什么是完整的?梗叶相连,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于是给他发了对比图
同样是饼茶,古树纯料的叶底是完整的。
最后,我冒昧问他,帮朋友卖的零售价是多少?他说200块钱一饼。
好吧,我的古树纯料春茶最便宜的300多一饼。
但是,你能说200一饼的就不是茶叶吗?当然不能,但你只从外表能看出这是碎茶压的垃圾茶吗?其实也能看出来。
机器压饼的碎茶,把大叶子和梗还在外面,碎料在里面,压的非常紧。难以识别观察茶饼表面,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茶条,也就是梗叶相连的完整茶叶。
古树纯料石模压饼,仔细看茶条是不是完整的所以要教会小白看茶,品茶,选茶并不容易,几乎要一个一个教。这才给商家机会。而且那些忽悠得天花乱坠的什么茶艺师课堂讲座,更是。。。。。。
接下来从制作来讲,原料不统一,选择的工艺也有差别,就算原料没有差别,每一锅杀青出来的茶也不太一样。古树茶,基本都是手工杀青的。柴灶铁釜,手工炒。类似古代柴窑烧陶瓷。有的炒茶师傅习惯大火快炒,有的师傅习惯温火慢炒。就算是同一个师傅,每锅茶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就到了消费者手里,就算手把手教茶友泡茶,每个人的理解和手法习惯不一样,同样秒数出来的茶,喝着就是不一样。这也非常有趣。
所以,从选料,到制茶,再到冲泡,基本是不可能统一的。
现在整个茶叶市场乱相在几个点上。
假茶,不是这个地方的茶冒充这个地方的茶。我见过的太多了。典型的有,龙井,大红袍,金骏眉等等,多如牛毛。普洱更乱。9.9包邮的冰岛老寨,老班章。你说它假,但是也是茶,喝着苦啊。老百姓意识里,茶叶不就是苦吗?怎么破?它又不是野草来的。
真茶掺假茶,用周边附近的茶掺入真茶。上述例子在此可以续用。同理,怎么破?
制作工艺差的茶,工艺粗糙,越喝越难喝。只有买了,喝了,才知道上当了。怎么破?
所以您觉得能统一吗?
反观咖啡。我一直说这是一次性饮料。蒸馏一下,或者美式泡着喝。一泡搞定。咖啡只要是卖个噱头。卡布,摩卡,花式咖啡。制作上也是重度烘焙,轻烘焙,蓝山。
再者,豆子和叶子在制作处理上也不一样。豆子皮实耐操。机器生产没什么风险。
目前我的情况只是,敢尝试秋茶用滚筒杀青锅来炒,所谓机器杀青。秋茶叶子比较老,耐操性强于春茶。
所以,说统一?标准化?不存在的。
您要非说英国红茶呢?和咱们比,那根本就不叫喝茶。全台地,叶子发酵后打碎。一煮。这倒是好统一标准了。
如果触犯了同行的利益。评论区使劲喷起来。反正天热,多几个喷泉,还是很凉爽的。
这个问题太大了,知乎上估计没人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总结陈述,知乎上六大茶类谁能门门精通?就算精通此人也必须深入了解茶企经营和市场销售甚至洞察新消费的趋势方向……
……
当然,我也不能……
谢邀。
规范化未来会是茶行业的趋势之一,与之而来就是品牌化,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公众对茶类品牌的不信任。
题主的问题的核心之一,似乎主要在于价格和等级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我只能说,茶叶审评评级的操作,基本上不考虑种植、采摘、制作的成本,只看成品质量。
而茶叶的最终价格,一定是要考虑生产成本、各种费用包括营销费用,还有各种垄断性、市场性因素。然后口碑也有加成。
中国产茶区这么多,不同茶叶的情况这么复杂,怎么可能做到等级和价格有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呢。
以上说的还是“基本面定价”。
至于等级很差的茶,因为卖家口若悬河,让你觉得这茶摆在家里发霉以后等级会变高、卖价能上升,或者让你相信世界上还有比你更傻的人敢喝敢接盘,那这个本质上是投机。投机价格就更脱离基本面了,市盈率都没用了,要讲市梦率。这种情况下,分级不分级也没意义了。
——————————
至于题主的诉求,大概是,又不想花心思,又想买到性价比高的茶叶。
可行的办法是找到务实可靠的茶友圈子帮着带。
找不到就算了,大益下关八马王德传之类的,你就买这些品牌茶叶好了。
性价比肯定没有靠谱茶友帮你找的更高。但至少不会坑你。
看了许多回答,有说行业难行标准的,有举例某类茶各种乱相的,也有类比国外茶行业甚至咖啡和红酒的。总觉得说的大都是内部之事,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下看法。
站在茶行业外部看。
我们都认可规范化难走这个事。其实我们的国家走到今天,无论哪个行业,政府方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实施规范化进程,茶行业也是如此。国家在茶叶加工方面制定了国标,在茶树种植农药化肥方面也有国标,茶艺、评茶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准入类资格证。规范化操作比比皆是。某些企业标准制定甚至高于国标,有的是噱头,有的就是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多人参与,那么多努力,竟还是难,为啥?
看到之前有回答说有断层,低端茶高端茶没有中间。其实不是没有中端市场,只是容易被忽略,或者说容易被茶行业内部人士忽略。我们做个对比,低端茶消费就像你每天忙于温饱,能有口茶喝,很不易了,这时的茶是功能性饮料,品质要求工艺完整,价格便宜,只要能提神、醒脑、解乏就行了。高端茶消费,单消费高,主要在满足个人精神追求,还有奢侈品带来的成就感,品质要求个性、优点多、体验感强,最重要的是要满足我们的想象力(人类的想象力非常难满足的),价格方面本身成本就高,欲望得到满足,人们是愿意付费的。其实中端茶叶消费基数也是很大的,当一个人满足了温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都会有更高的追求,精神方面,满足以后的空虚需要填充,资本方面,也需要更多的见识,更多的资源,而这些是还没满足温饱的圈子给不了的,同样低端茶叶也给不了,但是高端茶又消费不起,所以需要循序渐进。中端茶消费的单体消费不是很高,品饮和提升过程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时喝的茶叶是比之前的贵了些,但是消耗量上压缩了。这段总结就是:低端茶消费,便宜量大,基本已经很规范化了;高端茶由于个性化根本无法规范化;中端茶受众广,横向受众多元,纵向受众间距长,你想象一下一群成年学生,自主选择兴趣科目学习,学的好的几年毕业了,悟性差的基础班里混了十年,怎么谈规范化?
茶在中国,是被市场选择的,是被大众选择的,市场乱象哪来的,主要两点:一,专业知识不易懂,动听的故事人人爱。当消费者有精神需求的时候是自主的选择学习、接受那些让他们心灵满足的信息的(注意是满足,不是一定要对)。二,有几个茶商能说自己才德兼备,大多数还是要在不专业的知识架构中讲出茶如人生的话,这茶才好卖。
西方发达国家(或许是曾经的发达国家),近代发展迅速,他们各种产业的规范化让人心生敬意。我们看看我们的国家,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对茶有一种认识叫文化认识,在中国,人和茶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所以用一个或者多个依靠侵略殖民发家的国家,和一个热爱中庸之道的国家谈文化,这确实是两种不能类比的文化。咖啡和红酒文化,从西方传入中国就会变成中国本土的咖啡红酒文化,它们可能已经规范化了但是那是没入中国前就有的规范化,和茶不能类比。有人会问那立顿红茶呢,那不是茶叶规范化吗?那个的确是。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鸦片战争吗?为什么英国人爱上了红茶?简单说一下:拥有中国瓷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好的中国瓷器和中国红茶搭配待客,你就是贵族中的战斗机贵中贵,当红茶消费上了热搜后,打一次鸦片战争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红茶。
那么我们喝红茶,喝的是什么?
喝茶有益健康,但我胃不好,我喝红茶不刺激。
红茶醇和、滑润、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明亮,色香味俱全
寻乌茶之祖,邀日月同气,其上蜜花斑斓,其下果甜棉厚,姿容如老朽,青春尚可知。
喝茶三百年和喝茶上千年的文化,同问喝茶喝的是什么,这事……
总结,中国茶行业规范化取决于市场需求,茶叶知识普及,茶文化普及,这些都是需要同步进行的。
上一篇 : 2022年茶艺师(初级)考试内容及茶艺师(初级)新版试题
下一篇 : 水分马弗炉注塑打板机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