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茶旅】云游滇红活态博物馆

2022-04-22 19:52:41热度:111°C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云端参观世界滇红之乡·滇红活态博物馆。

说起红茶,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饮用。

中国是红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滇红”作为我国著名的红茶之一,一直是传统的出口商品,特别受到欧洲各国的青睐。那滇红的历史脉络、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图片进行深入系统地了解。

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序厅,这里主要讲述凤庆茶叶历史的概要(凤庆在1954年8月26日前被称为顺宁)。

历史上,凤庆就是云南重要的种茶、制茶地。通过出土的化石和石器、青铜器可以证明,4500年前澜沧江流域已经有先民活动的迹象,并且会使用生产工具。

茶叶加工出来是要卖出去的,交通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凤庆是茶马古道重要节点,这里的茶马古道有3条: 第一条是“顺下线”(即顺宁到下关),经凤庆鲁史、大理巍山和下关到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第二条经凤庆鲁史、大理巍山、昆明到达京城;第三条是经临沧镇康出缅甸,辐射南亚东南亚再走向欧洲。(展品说明:这是顺宁茶厂开具的“护照”,是当时马帮运送滇红茶的通行证,一般会写明马锅头的名字和运送的数量。)

说到凤庆茶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徐霞客。1639年,他曾在顺宁(凤庆)境内游历了11天,先后品尝了太平茶、玉皇阁茶和太华茶。

从明朝开始,凤庆逐步从外地引进茶树良种。到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顺宁知府琦璘提倡兴办实业,通过改良茶种、开拓茶叶种植面积等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凤庆茶叶产业的发展。

从明朝开始,凤庆逐步从外地引进茶树良种。

到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顺宁知府琦璘提倡兴办实业,通过改良茶种、开拓茶叶种植面积等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凤庆茶叶产业的发展。

“国难时刻,滇红诞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茶区相继沦陷。为救亡图存,茶界有识之士,到云南寻找新的出口茶叶生产基地。经过考察和试制,决定开办顺宁实验茶厂,负责红茶的生产和运销工作。

说到顺宁茶厂、说到滇红,不能不提“滇红之父”——冯绍裘。

滇红之父——冯绍裘

他1923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1928年在安化茶叶讲习所任专业课教师。

1933年,冯绍裘担任江西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负责宁红茶的初、精制试验工作。1934年,冯绍裘又仿照锡兰立普顿茶样,制成与之相媲美的茶品,成了茶市的抢手货。

之后,冯绍裘被独具慧眼的胡浩川先生(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聘请到祁门进行祁红茶的初制试验。他设计了一套红茶初制机器设备,是我国机制红茶的开端,提高了“祁红”茶的产量和质量。

1938年,中茶公司寿景伟、吴觉农先生邀请冯绍裘到中茶公司工作,负责茶叶产销技术。9月中旬,冯绍裘被派往云南顺宁调查茶叶产销情况。他来顺宁已是秋末冬初时节,到达后用凤山一带茶叶5千克,试制成红茶、绿茶各500克,邮寄到香港后,被茶界誉为我国红、绿茶中之上品,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的大叶种红茶媲美。

1939年1月,冯绍裘被委任为顺宁实验茶厂厂长。3月8日,他到顺宁同时开展建厂和生产工作。在机器和动力设备短缺的情况下,他设计并制作三桶木质揉茶台、脚踏揉茶机、竹编烘笼等设备,在安石村试制成功第一桶机制红茶。首批500担由香港富华公司转销英国,每磅以800便士高价出售,轰动伦敦,名震欧洲(按当时汇率,约合13英镑、50美元一公斤。按现在的汇率,也是300多元人民币)。

当时生产出来的红茶,冯绍裘借鉴国内其它红茶产品多以产地命名,称为“云红”。1940年4月9日,正式定名为“滇红”。

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茶圣吴觉农曾称:“新滇红的出现,使国茶进展无形提前了二十年”。伦敦茶师评价:“顺宁茶颇似印度茶,足以与祁门及大吉岭红茶相提并论。”

滇红的艰难岁月

1942年日本侵略者攻占云南腾冲、龙陵等地,“滇红”通过缅甸外运的商路受阻,生产被迫紧缩,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1946~1948年间,顺宁茶厂停产红茶。1949年4月3日,在云县结成的反动武装占领顺宁城,茶厂被迫停工。

滇红的抗日救亡

顺宁茶厂1939年生产“滇红”工夫红茶17.4吨,1940年53.85吨,到1941年,茶叶的加工量达到81.45吨,其中红茶40.1吨、绿茶41.35吨,为抗日战争换取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被称为“抗战茶”。

获得新生,走向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滇红”的生产、发展,在中国茶叶总公司指导下,1952年夏,中共顺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红茶产销委员会,建立了一支由一百二十名技干、技工为主体的红茶推广大队,县委书记曹显耀担任大队长,向全县普及推广红茶制造。半年多时间,将红茶产区由“滇红”诞生以来的约12平方公里地域,扩大到1084平方公里地域,并且首创土地改革前由一家一户自愿联合、集约经营的红毛茶初制所。同时,向周边的昌宁、云县、临沧(临翔区)等地普及推广。

1953年以后,凤庆3335平方公里的宜茶村、寨,都先后随茶园的发展而建立起红毛茶初制所。全省各产茶县,纷纷借鉴凤庆经验,建立初制所,普及推广凤庆滇红茶工艺技术。

换汇还债

1951~1958年,凤庆成为我国优质红茶出口基地县,一共生产红茶6619.177(6600余)吨,全部出口苏联赚取外汇,“一吨滇红换十吨钢”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凤庆滇红茶出口换来的外汇,用来偿还前苏联的经济援助,被称为“还债茶”。

外事礼茶

1958年9月19日,凤庆茶厂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敬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10月6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复电鼓励:“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并增加出口、争取多创外汇,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9年8月4日,接中茶总公司要求航空寄滇红特级、二级各14公斤到北京,作招待外宾和展览之用。从此,滇红特级工夫茶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每年定量定型生产供给。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昆明,和志强省长向她赠送了滇红特级功夫茶,她喝了之后大加赞赏,视为珍品,并放入玻璃器皿中作观赏之用。2015年,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访问云南,滇红集团生产的“中国红”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他。

阎红彦文化墙

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云南省第三任省委书记阎红彦,对滇红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瓦窑堡人,1909年10月26日生,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谢子长、刘志丹一起创建了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8月,中央任命阎红彦为云南省委委员、常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1967年1月8日在昆明辞世。1978年1月,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阎红彦到云南任职后,在了解到凤庆“滇红”茶既是“抗战茶”更是“创汇茶”,且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后,旋即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商议:要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扩大“滇红”茶生产,争取为边疆建设换取更多外汇。

在他的倡导下,1960年2月15~25日,在凤庆召开了全省茶叶现场会。会议召开后,凤庆县迅速掀起了管护好老茶园、培植新茶园的热潮。1961~1966年6年间,凤庆茶叶基地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33,139亩,为大批量生产出口创汇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他得知凤庆茶叶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后,当即安排云南省商业厅经济作物贸易局向中央汇报凤庆滇红茶的生产实际和困难,中央有关部委根据凤庆茶厂在国际出口创汇中的优异成绩,同意给予支持。1961年6月,中央分配进口CTC及马歇尔式揉捻机各一台给凤庆使用,安置在安石村大平田初制所。进口机械地使用,把凤庆红碎茶机械化程度提高到全国先进水平,产品单独供应出口。

滇红传承  工匠精神 

在凤庆滇红茶诞生的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为凤庆带来了红茶的制作技艺,也为凤庆培养了众多的茶叶制作人才。

匠心传承

这是安石村的李翠兰老太太。1956年,她首创“三快一集中”的双手快速采茶法,为缓解粮茶劳力矛盾作出了贡献。同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7年出席全国在北京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技艺革新

“滇红”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可的红茶品牌,历经一代代滇红人的耕耘和努力,凝聚着滇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一大批非遗传承人正肩负起滇红在新世代的创新和发展。

滇红盛世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实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对茶叶实行了多渠道经营、市场价格放开和自由购销的政策后,刺激了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茶叶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把茶叶产业全面推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

通过开发与出口同原料、同工艺、同标准、同质量的“凤”牌内销小包装新产品等方式,多个“滇红”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同时,众多凤庆的能人志士也纷纷投资办厂,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技艺,打造品牌,推动“滇红”欣欣向荣发展。

如今,凤庆县不断提升“凤庆滇红茶”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积极鼓励滇红茶企进行产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等,助力凤庆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和“中国红茶第一县”。

各位游客朋友,感谢您在云端参观游览滇红活态博物馆。在短短的云端时间里,我们走过了滇红茶的前世今生,体验了不同寻常的观展经历。那么,在结束参观之前,还请各位朋友在我们后台留言,写下您的感悟和寄语,陪伴和见证凤庆滇红茶茁壮成长为中国红茶、世界红茶的百年品牌。

内容由凤庆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