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清明时节鸟瞰乡村正农忙
2022-04-22 14:26:38热度:118°C
2022-04-22 14:26:38热度:118°C
七星关区:绿色发展显成效 绿了青山富了民
七星关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经果林、蔬菜、茶叶等为主的绿色经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林口镇大寨村莲花白种植基地,满眼望去一片“点缀绿”,务工群众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翻土、覆盖地膜收尾工作。据了解,今年,该基地已种下1200亩莲花白,带动周边近200名群众务工。
七星关区林口镇莲花白种植基地(文杰 摄)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利用好土地,发展好农业产业,农民才能增收致富。据了解,林口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申报绿色产业扶贫资金和中央、省、市农业项目,整合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增收。
2022年,七星关区持续做强蔬菜产业,将以12个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高山冷凉蔬菜基地。截至目前,七星关区累计种植刺梨43.2万亩、种植茶叶18.091万亩、精品水果12.06万亩,完成蔬菜种植44.35万亩、辣椒10.01万亩、中药材11.18万亩、食用菌0.5万亩。
七星关区作为中国古茶树之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古茶文化颇为深厚。近年来,七星关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茶文章”。
七星关区青场镇初都村采茶航拍(文杰 摄)
每年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期,也是村民们最忙的时刻。从枝头一片嫩叶,到全区一张“名片”,漂亮“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区上下持之以恒的聚焦与推动。为做实茶产业,七星关区将青场镇、杨家湾镇、朱昌镇、何官屯镇、亮岩镇等乡镇打造成茶叶示范强镇。短短几年,成功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茶业”的华丽转身。2020年上半年,七星关区茶产业带动农户8013户26138人。(范俊岑)
黔西:鸟瞰乡村正农忙
2022年4月2日,黔西市杜鹃街道岔白社区,村民在地里覆膜(无人机照片)。(史开心 摄)
清明来临,贵州省毕节市乌蒙山腹地,农民抢抓农时抓春耕春种,在田间地头翻土,覆盖地膜,准备移栽农作物幼苗,确保丰产丰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2022年4月2日,黔西市杜鹃街道岔白社区,村民在地里覆膜(无人机照片)。(史开心 摄)
2022年4月3日,黔西市雨朵镇龙场村,村民在平整水稻秧田(无人机照片)。(史开心 摄)
开春以来,黔西市为了保证夏粮丰收,对春耕生产进行早部署早落实,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水稻、玉米、高粱农作物种植,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2022年4月5日,村民在黔西市杜鹃街道牌庄社区进行有机高粱播种。(范晖 摄)
2022年4月2日,在黔西市锦星镇,村民在田间覆盖薄膜,准备移栽烤烟、辣椒等农作物幼苗。(胡毅 摄)
2022年4月2日,在黔西市锦星镇,村民在田间覆盖薄膜,准备移栽烤烟、辣椒等农作物幼苗。(胡毅 摄)
黔西市把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种植作为春耕生产重点,政府帮助解决种子、肥料,并下派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产增收。(史开心 范晖 胡毅)
大方:贡茶迎来开采季
近期,大方县果瓦乡千亩贡茶吐露新芽,迎来了开采季。随着果瓦乡茶元村千亩茶场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投入使用,标志着果瓦贡茶开采季正式启动。
大方县果瓦乡千亩贡茶首采仪式
据了解,果瓦乡紧紧围绕生态赋能农业的理念,充分利用高达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还按照“以茶绿乡、以茶稳乡、以茶富乡、以茶兴乡、以茶强乡”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果瓦贡茶品牌,种植茶叶6000余亩。
大方县果瓦乡千亩茶场航拍
近年来,果瓦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果瓦贡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周训贵 司玉坤)
纳雍:“娇贵果”乘上了现代化“列车”
近日,纳雍县玉龙坝镇武佐河红心猕猴桃基地沃野碧绿、生机勃勃。基地上,村民正在抢抓时节给猕猴桃授粉。
纳雍县玉龙坝镇武佐河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
猕猴桃基地经理刘玉贤买来了授粉机,给猕猴桃种植注入现代化元素,“今年特地买了20台授粉机,省时省力,授粉均匀。买了花粉制作设备,自己加工花粉。”
授粉完毕,工人走向另一边的雄树,采花制作花粉。刘玉贤按下电源按钮,花药分离机启动,倒入猕猴桃花,花瓣与花药分离,再将花药倒入研磨机,放进烘干机、提纯机,花粉制作完成。
纳雍县玉龙坝镇武佐河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一角
红心猕猴桃有“娇贵果”之称,适宜在海拔平均800米的地区种植,而在平均海拔1600米的纳雍种植猕猴桃,要有超越常人的耐力。刘玉贤种猕猴桃12年来,今年进入新的里程,不仅实现了花粉制作、肥料制作等技术的独立,还购进了选果机等先进设备,“农业现代化,除了种植技术的更新,设备也得更新。”
12年的专研,基地从种植、管护到选果,开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娇贵果”乘上了现代化“列车”,开启它的新旅程。(张晓勇 周恩宇)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贵州频道
上一篇 : “大唐贡茶”陆续开采茶旅“融活”千年文化
下一篇 : 贵州罗甸抢采明前茶助农保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