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陶瓷窑口(二)明代窑口
2022-04-22 13:43:33热度:85°C
2022-04-22 13:43:33热度:85°C
龙缸窑
因烧造大缸,缸上又多绘云龙,故称龙缸窑或大龙缸窑,缸窑,龙缸,地在江西景德镇,为明代官窑之一。
明初时期共有龙缸大窑三十二座,后因青窑数量少,龙缸窑空闲,就将其中十六座改为烧青窑。龙缸窑以烧青花双云龙宝相花缸、青花双云龙缸、青花双云龙莲瓣大缸、白瓷缸、青花四环龙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等品类。
龙缸的烧制工艺比较特殊,烧时先要溜火七昼夜。溜火时火力缓小,起初缓缓起火,随着水气的渐干渐热,再以紧火烧二昼夜,待缸匣红而复白,前后明亮时,方可止火,封门冷却后开窑。
明嘉靖以后停烧龙缸,直至清代又开始烧造。
十五世纪中期青花龙纹龙缸
十五世纪中期青花龙纹龙缸
十五世纪中期青花龙纹龙缸
怀仁窑
在今山西怀仁,故名。明《大明一统志》中所述“锦屏山东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发现窑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
烧瓷以黑釉为主,弦纹瓶及罐等器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纹饰有叶纹、卷枝纹,有雁北地区特色。
器物有碗、盘、枕、钵、折沿盆、玩具小狗等。碗有两种烧法:刮釉支烧与满釉支烧。此外窑址中还发现有酱釉、白釉、白地黑花及钧釉标本。
金代怀仁窑黑釉油滴碗
金代怀仁窑黑釉油滴碗
宜兴窑
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边的丁蜀镇一带,故名。瓷器始烧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烧制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罐、泡菜坛、盘口壶等。
在汉唐时期产品有青瓷罐、盘口壶、碗、体、洗、盘、灯盏、瓶、盆等。宋代开始以日用生活用品为主,产品有盆、壶、罐、钵、缸和陶瓶等。明代以烧制紫砂陶器而闻名中外,产品有壶、杯、瓶、罐等,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出现供春、时大彬、陈鸣远等一批制壶名家。宜兴窑还烧制仿宋钧窑器物,生产乳浊釉陶器“宜钧”。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品种繁多:有紫泥、红泥、黄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师有杨怀仁、陈汉文、葛子厚、潘大和、吴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钧釉器也闻名于世。
北宋紫砂罐
明末孟臣梨形壶
德化窑
在今福建省德化县,故名。已发现窑址180余处,是目前该省发现古窑址最多的一个县。重点发掘了碗坪仑窑与屈斗宫窑。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
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德化窑的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法国人称之为“鹅绒白”、“中国白”。此外,还有粉红等品种。
明晚期德化窑兽头炉
明晚期德化窑兽头炉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清早起德化窑白釉酒壶
清早期德化窑观音
德化窑器物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明代以生产供器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日用器为大宗。《天工开物》在谈到德化窑时说:“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康熙时期德化窑青花炉
瓷雕胎质优异,别有情趣。不仅对人物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能很好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慈祥,寿星、罗汉各具特色。这些作品一般出于名匠之手的,都印有款记,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
德化窑的白瓷产品是我国历代外销瓷的主要品种之一,有些国家甚至将德化窑白瓷称之为“中国白瓷”或“马可波罗瓷”,在国外很有影响。
耀州窑
在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宋时的属耀州,故名。是宋代名窑之一。瓷器始烧于唐,终于明。
宋代耀州窑刻花碗
耀州窑产品多以民用瓷为主,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但也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黄瓷,供北宋宫廷使用。
自唐代始烧造三彩、白釉、黑釉、黄釉、青釉、茶叶末釉、花釉、素地黑彩、白釉黑彩、白釉绿彩、白釉褐彩、青釉釉下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瓷器,品种丰富。北宋开始烧造青瓷,形成了耀州窑的独特风格,其次烧酱釉、黑釉、与白釉。北宋末为其兴盛时期,终于明正德、嘉靖间。
刻花碗细图
器形凡日常所用的应有尽有,如碗、盘、碟、洗、钵、杯、盏、托、注子、注碗、砚、砚滴、瓷塑等。每类器形又有多种式样。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有青如橄榄,有的稍绿,也有微微闪黄,露胎处呈酱黄色,釉面多开小片冰裂纹,边沿部分呈褐黄色,俗称姜黄色。花纹多为自由流畅的刻花、印花、划花以及模印刻划相间等手法。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明快,并能刻出有斜度的刀痕。这种斜度与线条以深浅、凹凸、透过薄薄的釉层,使画面的阴阳特别清晰、增强了整个构图的美感。北宋晚期的印花纹饰,布局严谨,讲究对称,是宋代印花瓷器最优秀的产品。花纹图案有莲花,菰草、缠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等。
宋代耀州窑碗底
宋以后的产品,满布器面的图案减少,只在碗,盘内的周壁,出现圆圈形的莲花,菊花,鱼鸭,水波纹等简单图案。
漳州窑
福建省漳州市地区出现原始瓷器的历史可上溯到青铜器时代至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福建地区向海外贸易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明清时期的漳州月港更是名闻海内外的商港;便利的交通使瓷业生产呈现一派日臻发达的势头,形成了与德化瓷相媲美的窑业体系。
明末漳州窑白釉象耳三足炉
明清时期漳州生产的瓷器中最早引起研究者注意的是一种被称作“漳窑”或“漳瓷”的米黄色釉小开片瓷器。曾远销海外,被广为珍藏。在日本、台北鸿禧美术馆、山东兖州县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及厦门华侨博物院等处均有少量精品馆藏。
但由于方志资料对窑址语焉不详;窑场长期埋没在偏僻的深山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其内涵一直鲜为人知;也由于“漳州窑”、“德化窑”、“潮州窑”三窑同期产品,地缘相近,几乎同式、同釉、同纹,客观存在着密切联系与师承关系,所以不少传世品常被一些文物商店或博物馆误定为“德化窑”、“潮州窑”或“土定窑”产品。凡此种种,致使“漳窑”瑰宝长期被历史尘埃掩盖。直到20世纪50年代始才受到有关部门和学者的日益垂注,文物收藏界和陶瓷史家也为寻找窑址付出艰辛的劳动。1999年11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漳州召开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掀起了研究漳州陶瓷文化中的奇葩--“漳窑”瓷器的一个新高潮。
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明清时期窑址十余处。
玉溪窑
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故名。发现窑址三处。创烧于宋元,终于明。主要烧制青瓷和青花瓷。
青花瓷器胎质较松,釉色灰青,纹饰简单粗壮,以鱼藻,折枝花及四佛杵等花纹居多。器型有大碗、大盘等,还有少量的瓶、罐等。青花盘也有印花的,多印阳纹花卉。
玉溪窑青瓷釉色与青花制品相同。装饰有印花、划花及无纹饰三种,印花多为阳纹花卉,划花为简单的云纹及水波纹等。
元代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底
安溪窑
在今福建省安溪县,故名。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亦有少量青瓷。明清烧青花和红绿彩瓷。
青白瓷有各式盘、碗、瓶、壶、军持、盒子等。碗有六瓣花口的造型,有的里饰6条凸线,有的饰划花间篦麻纹,有的外刻复线、内饰篦划纹,中心刻团菊纹,还有光素的、饰大小菊瓣纹的或唇口较宽的,形式多样。军持腹部比较丰满,胎较厚,器身饰酱彩,这些都是安溪窑的特色。
清代安溪窑青花碗
明代青花与德化窑制品相似,以碗、盘为主,纹饰有莲池、水草、变形龙纹、山水等。有在盘心书写“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诗句的。
明末清初烧制的红绿彩绘花卉纹碗,在外销瓷中引人注目。清代青花瓷常见有“月记”款的缠枝莲纹大碗等。
清代安溪窑青花月记款碗
清代安溪窑青花月记款碗
安溪窑月记款
龙泉窑
在今浙江西南部龙泉县,故名。发现窑址三百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地窑址最多,烧瓷质量最精。瓷器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其下限可到清康熙年间,有七、八百年的烧造历史。
南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碗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宋时形成自己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入元以后,器形高大,胎底厚重。
龙泉窑粉青釉碗底
龙泉窑青瓷胎质细密洁白,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
南宋晚期,成功烧制了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了青釉史上的高峰。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有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色调可与翡翠媲美。
南宋龙泉窑青釉盖罐
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龙泉窑瓷器的装饰,宋代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线条简练,生动有力,以荷花,荷叶,鱼,云纹为主。南宋时的碗,碗口大多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纹饰的。元代,装饰彩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装饰。纹饰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候等多见。
明代龙泉窑梅瓶
元代龙泉瓷业继续发展,大件器物也较多,器大而不变形,碗、盘、杯、盏等又出现新样式,明代特征明显。如高足杯、双鱼洗、月梅纹碗、龟心荷叶碗、荷叶盖罐、双耳连座瓶等。有模印贴花、露胎装饰与褐斑装饰。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龙泉窑瓷器也是我国古外销瓷的大宗产品之一。
上一篇 : 第1895期书画瓷杂专场4月7日(星期四)下午230准时开拍
下一篇 : 漫话瓷器“茶叶末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