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药性辨

2022-04-22 09:52:32热度:54°C

从茶的传承和发展史来看,可以确定来说茶是从药用过渡到日常品饮上来的。这一点可以确定茶从历史上一直是有药用价值的,所以说茶药同源这个逻辑关系是可以确认的。这是第一层逻辑关系。

茶既然有药用价值,那么它在一定范围为可以归属到中国传统的草本木本的中草药,只是由于它这个类别太庞大,可以独立成类,而且用途多元。这从各类典籍如《茶经》和各种药书上都有一定的确切记载。这是第二层逻辑关系,即茶具有药用价值。

然后,茶既然有药用价值,那么茶本身就具备的茶性和制作方法就相应可以类比中药的药性和药的炮制方法。药性分寒凉平温热,那么茶性也一样。

以《茶经》为上首,讲茶生烂崖,或阳崖阴林者为上品。自然,未经火气之鲜叶为性寒之阴物,经制茶之法合理制作方可品饮。《茶经》上讲,“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讲得很清楚:采摘时候不对,制作过程不如法,掺杂了别的野草不明之物等等,喝了会生病的。

药书上常讲,茶性寒凉,主降,利水解毒,醒思提神。主要的功效就是药的寒性所主。这些药书的成书大都在红茶创制之前,所以少有提到茶的温热性的。

脾胃喜温喜暖,寒凉伤脾胃。按茶的发酵度来分,绿茶白茶黄茶都属轻发酵,性寒,一次品掌握量。乌龙茶因为近来工艺变革发酵度变轻,也有性寒的倾向。红茶和黑茶包含熟普,发酵度应该重,茶性有改进,会有平温甚至有暂时热性。

俗话讲:茶要常饮,不要多饮。度很重要,没掌握好就走向反面了。茶在时下已成显学。茶行业也随国力而兴而盛,茶为国饮,茶可清心,茶兴是好事。凡事兴盛时也是乱时,大家一哄而上,需要业者和好者都多一些理性,多一份求真。制者钻研技术与流程,多考虑为爱茶之人做好茶。爱茶之人多一份理性,充实对茶的正知正见,少一分迷惑少受一分不明之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