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赏】明清时期的茶叶末!

2022-04-22 01:25:20热度:97°C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

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对明厂官釉多有仿造 (景德镇窑仿制的茶叶末釉在当时被列为官窑秘釉,别名为“厂官釉”) 。如《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其中的黄斑点即为茶叶末釉,如清末寂园叟《陶雅》:“(茶叶末)黄杂绿也,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花为瓶,最美目。品种极受重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多有烧造。

雍正茶叶末釉器有纸槌瓶、弦纹瓶、六孔瓶、荸荠扁瓶、绶带葫芦、葫芦瓶、贯耳方瓶、贯耳瓜棱瓶、四足洗等。以观赏用器如花浇、胆瓶、铺首耳方瓶多见。底多“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以偏绿色为多见,俗称“蟹壳青”或“蟹甲青”。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釉面平静或有棕眼和丝纹,不及雍正时期滋润。

嘉庆时期茶叶末釉器虽总体上不如乾隆,其器型显得笨拙,修胎也不够细致,民窑表现得更为明显。但亦不乏精致之作。器型有绶带葫芦瓶、纸槌瓶、盘口瓶、扁瓶等。

道光时期茶叶末釉明显不及清盛世,诚如《陶雅》所言:“色暗败而板泻,釉汁不润,质又颇粗”。器型较嘉庆时期更为笨拙,器型有缸、绶带葫芦瓶、纸槌瓶、高足盘。

咸丰时期茶叶末釉器型有纸槌瓶、狮耳炉、盘。釉色偏绿,茶多而末光,釉面欠滋润。

同治时期茶叶末釉器型有纸槌瓶、太平有象瓶等。

光绪时期茶叶末釉器型有纸槌瓶、仿青铜式样三足炉。

宣统时期茶叶末釉有传统的纸槌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