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陈老白茶,没有毫香、花香、药香,却有红茶的味道,怎么了

2022-04-21 23:25:53热度:141°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段时间喜欢读散文。

尤其喜欢瞥见文章中有一句话,正适合做我马上要写的文章题目。

于是,就从读文章变成了写文章。

情绪到位了,立马会带着我的手指在键盘屏幕里敲出一篇两千字的文章来。

不必担心要凑字数,不必担心会跑题,就算隔着十万八千里,也能把不相关的人和事,扯到一起来。

这有什么难的呢?

就像生长在地里头的白萝卜,从来没想到它会和山里的那头牛的尾巴有什么关系。

可是,有一天,它被吃货人类拿来和牛尾巴煲汤,那些好吃的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烹饪方法。

隔着十万八千里,许多奇奇怪怪的事都发生了。

前几天,有朋友在我们的文章下面留言。

说,自己用陶瓷罐存了5年的老白茶,喝起来感觉很像红茶,而且回甘很好。

言语之间,尽是夸奖和喜悦。

白茶能被更多人喜欢,这点自然很值得高兴。

但是,好好的白茶喝出了红茶的味道,心里还是很纳闷的。

白茶和红茶之间,同样隔着十万八千里,而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脑海里思考了一番,最终得出真相来。

《2》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以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来说,它的风味特点,是“花果香,桂圆汤”。

工艺好,发酵得当,所以既保留了雅致的花香,又拥有了甜蜜的果香,两者融合,味道十分舒爽。

而白茶,则属于微发酵茶。

它的微发酵,在萎凋的过程中,便已经悄然开始了。

因为白茶不杀青,在鲜叶中的酶促氧化作用下,茶叶“脱水”的过程中,除了失去水分,体内还发生了肉眼不可见的剧烈转变。

比如,鲜甜的茶氨酸渐渐苏醒,茶多酚氧化改变了茶汤的醇度,茶色素生成……

所以说,好的工艺,可以让白茶锦上添花。

反之,不好的工艺,或许会让这款白茶夭折在制茶师手里,品质不佳,卖不出好价格。

当白茶制作完成以后,封箱储存,便又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需要经过3年的时间。

在这几年的光阴变迁里,茶叶内部的酶与氧气进行缓慢交换,并不断生成新的有益物质。

对身体很好的黄酮类物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但是,白茶的基本属性“微发酵”依然没有改变。

即便被存为了老白茶,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以后,也不会变成红茶那样的全发酵茶。

如果真的发生了,反倒不是好现象。

这证明这款老白茶,在储存的过程中,被外界所干扰,遇到了高温高湿,过度发酵。

这种过度发酵,会破坏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平白损耗了老白茶丰富的内质。

《3》

很显然,喝起来像红茶的老白茶,极有可能是被存坏了。

至于为什么会被存坏?

茶友提到了一点,说自己用来存白茶的容器,是陶瓷罐。

而实际上,陶瓷罐并不适合用来对白茶进行长期储存。

根本原因在于,密封性不足,一不小心,就容易跑气。

陶瓷的材质,虽然不像紫砂那样,会吸香吸味,但任何的罐子,都是硬物。

硬物,注定不够柔软,无法贴合。

罐口的地方,即便是加了一个盖子,也难以做到严丝合缝,或多或少会留下缝隙。

而这些缝隙,就给了水汽可趁之机。

到了来年,只要一到回南天、梅雨季节,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大肆入侵。

大量的水汽、异味、热量,顺着缝隙进入罐子内部,干扰白茶的陈化,进而影响品质。

就算已经提前用铝袋和塑料袋包裹密实,也扛不住源源不断的水汽,毕竟茶叶的吸附性是很强大的。

渐渐地,当白茶体内的含水量骤增,就会开始发酵。

受潮变质,过度发酵,是所有没有被好好存放的白茶必经的一个劫难。

除了陶瓷罐之外,紫砂罐、锡罐、铁罐也是一样,看似高大上,但是不密封,不能让白茶良好转化。

受潮变质后的白茶,带着股过度发酵的酸味,不仅香气变了,滋味也变了。

鲜爽感不再,层次丰富的药香、花香、陈香、粽叶香等,也被发酵的味道所掩盖。

在某些人的感官里,这种味道,很像红茶。

然而并不是,老白茶与红茶,一个微发酵,一个全发酵。

两种完全不同,风格迥异的茶类,如何能混为一谈?简单太魔幻了。

至于回甘很好,也不难解释,可能是这款白茶底子好,原本的养分十分充足。

所以,即使是存在陶瓷罐里,香气散了,汤水薄了,也依稀能看出些当年的影子。

这股回甘,就是它曾经辉煌过的最好证明。

如此优质的白茶,现在沦为这般境地,更值得令人痛心和惋惜。

倘若当初好好存放,5年后的今天,势必会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贝,独一无二的老白茶。

《4》

如何才能存好白茶?

首先,抛弃一切对“漂亮、古朴、精致、高大上”的执念。

我们要知道,存茶的目的,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享受边喝边存的乐趣,喝到优质老白茶。

所以,不能只考虑存茶的美观性,更应该从实用性出发。

提到实用,就不得不请出我们的金牌选手——三层包装法。

所谓“三层包装法”,指的是用铝袋、食品级塑料袋、标准厚度的瓦楞纸箱,将白茶层层保护起来。

其中,铝袋紧贴着白茶,就像是贴身侍卫般的存在,避光,防潮。

塑料袋在铝袋的外面,进一步格挡水汽和异味,更好地保护白茶。

最外层的纸箱,边缘用透明胶带贴牢固,做到不留一丝缝隙,也不给水汽任何的机会,则堪称十项全能,隔热、防潮、防异味、防磕碰……

总之,有了它们仨,白茶的储存便有了保障。

在这种严密的保护下,白茶想要变质,想不陈化出优良的品质,都难。

三五年后,白茶的香气和滋味,便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有香有水有韵。

除了密封以外,白茶的储存还要注意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在专业的仓库里,纸箱要被垫高离地10公分左右,湿度需要控制在45%以下,温度则以常温25℃左右为宜。

在这样的环境下,白茶陈化的香气滋味会是最好的状态。

当然,家庭存茶虽然没有专业的设备,但也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不要频繁开箱,取茶后及时密封,保证房间的湿度正常,茶叶不会受潮,就足够了。

如此一来,白茶就只是白茶。

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改变性质,养分被破坏,香气滋味被影响。

《5》

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人喜欢用陶瓷罐来存茶?

每每逛某宝的时候,看到一样的罐子,既可以装茶叶,又被用作其它工具,瞬间觉得后背发凉。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其实说白了,那只是个普通的罐子。

用来装茶叶,它就是茶叶罐,用来装其它东西,那就变了性质。

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成本,去研究用什么容器存白茶最好看,最有档次。

存茶的初衷,应该是站在茶叶本身。

如何把白茶存得更好,让它越陈越香,散发出老白茶该有的韵味,这才是关键。

根据经验来看,三层包装法是目前最稳妥,也是最适合白茶的密封方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岂不是省事又省心?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国标允许白茶出现红张,为什么有红色的老白茶,还是做旧老白茶?

二十年陈的老白茶,没有药香,那这个年份的白茶是正常老白茶吗?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

自家存满3年的老白茶,与茶叶店的老白茶有区别吗?哪种更好?

担心买到做旧茶?真实老白茶与作旧老白茶的外观对比来了,看准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