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剑:再谈郑州都市圈的逻辑
2022-04-20 13:27:38热度:73°C
2022-04-20 13:27:38热度:73°C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关于郑州都市圈,在2019年和2020年的时候,我们曾专门做过一轮调研,当时的背景之一是,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定义、原则、导向和要求,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将现代化都市圈看作我国新发展阶段结构性潜能释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空间承载和市场承载。
郑州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之一,当时可谓风头正盛,是国内几大“网红城市”和“话题城市”之一,而从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布局在郑州周边的几个产业新城的产业承接情况和市场价值认知来看,郑州的都市圈时代已经开启。
基于当时的调研情况和综合研判,我们对郑州都市圈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基本看法:
其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郑州都市圈发展的关键都在于中心城市郑州发展的好坏。比如,“在新的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区域格局和城市治理等要素共同影响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虽然依然重要,但也要对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做出更综合的评估,尤其是对多元化的新的发展动能的寻找、培育,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高质量发展与较高增速的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的构建正在成为郑州新一轮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命题之一,在郑州市域范围内,高大上地区与脏乱差地区的巨大反差经常让我们产生强烈的穿越之感,而且,这些可能每天都出现在当地老百姓身边的巨大反差如果不能得到快速的化解,甚至会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城市经济增长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并带来对城市经济增长正义的怀疑。”而这些问题,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都市圈化”发展能够解决的。
此外,郑州的国际化程度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包括郑州的城市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尤其是面向本地区及整个都市圈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
其二,在郑州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中,一些点状分布的产业小镇和产业新城,不仅是都市圈逻辑下值得关注的价值增长点和市场投资机会,而且,通过这些产业小镇和产业新城的营造,也是推动郑州都市圈发展的很好的产品和平台依托。这些产业小镇和产业新城,可以由政府或地方平台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也可以由一些市场化的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的运营公司具体推进,其成败的关键是看相关运营机构和团队在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和创新生态建设的专业能力和执行效率。而且,这些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的产业集聚,不能仅仅依靠对来自郑州的存量产业资源的承接,更应该通过面向全国和全球范围的招引以及自身高效的孵化来实现。
其三,对于当时提出的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并行的规划方向,还是有些不解、纳闷和质疑的——无论是从郑州和洛阳的实际距离和通勤时间来看,还是从郑州都市圈的圈层完整性来看,还是从洛阳当下的发展阶段来看,洛阳和郑州都应该在一个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的框架下协同发展,甚至是融合发展。
所以,我们在关于洛阳都市圈的分析文章中提出,“洛阳都市圈不是不能建,但是,无论是从城市空间演变、产业发展协同、交通一体化构建来看,还是从人口在区域内外的流动状况来看,目前洛阳的城市发展依然处于产业集聚阶段(至少在当地政府来看是这样的),甚至可以说,至少在五年内(另一个标准是洛阳的GDP超过8000亿甚至破万亿),既有中心城市自身的产业集聚和品质提升,都应该是洛阳城市发展的优先级任务。”另外,“在我们看来,洛阳的都市圈规划需要做相对中长期的打算和规划,或者说,洛阳都市圈对于现在的洛阳发展而言,是一个未来感比较明显的战略选择。”
其四,对于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而言,虽然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可能不是最大的短板,也不是最难的问题,比如,哪怕是基于郑州存量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以及已经形成的全国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郑州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甚至可以说是其明显的优势之一。
接下来可以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积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最终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共融的骨干交通体系,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与交通一体化相比,最大的难点之一,或者说值得警惕的一点,可能是区域内对郑州都市圈的真正的价值认同的构建问题。而且,这种广泛的价值认同很多时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时会受到事件性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有时候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历史性的必然因素的影响。
其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郑州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的影响问题。在我们看来,对于郑州市和郑州都市圈而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城市群、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不仅影响直接,而且,都是需要考虑和互动的战略。其中,就郑州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而言,无论是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生态体系构建、产业体系重塑、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离不开新时代和新战略背景下对黄河的再思考,并致力于构建郑州都市圈培育和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逻辑、模式和具体的项目布局等。
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河南沿黄几个城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行动速度都很快,工程性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也很大,但是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各自为战的色彩,省级统筹、两岸统筹、全流域统筹的力度和质量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六,“以生态为基础”的定调,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郑州都市圈建设对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遵循,也在客观上有助于让生态保护的实践和生态文明的彰显成为郑州都市圈建设的特色之一。在我们看来,都市圈化的生态治理体制机制,不仅应该是所有都市圈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环境优化成为区域价值核心支撑地区,这一理念和逻辑更应该得到重视。
考虑到郑州都市圈范围内(当时还是“1+4”的空间格局),不仅有黄河、南水北调以及淮河的关键支流等重要天然河流和生态资源,而且,在上一轮的发展中,包括郑州在内的范围内主要城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河道和水系治理,开发了不少人工湖、城市公园、林地和公共绿地等,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能够超越穿传统的景观、水利、人居、投资等逻辑来看待这些存量的河流、湖泊、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并对这些存量的生态资源进行更综合维度和价值视角下的思考,让死水变活水,让景观变生态,让局部治理变系统治理,至少在都市圈的尺度下实现对区域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性治理,并与区域内的城市转型和乡村振兴统筹考虑,将是对区域价值的一次重大提升。
【二】
所有的发展规划都既是动态博弈的过程,又是动态博弈的结果。时隔两年后,面对新的都市圈发展环境和竞争情势,河南省对于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已经做出新的战略调整,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主要变化和由此引发的一些讨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四城市,如此以来,郑州都市圈的空间尺度、经济体量和发展能级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总面积达到了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由此也进一步带动了郑州都市圈整体的空间规划格局的变化。
按照官方的表达就是,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一核”是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共同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是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一带”是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是指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空间格局。
对此,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扩容后的“1+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
其二,随着郑州都市圈的扩容,之前提出的“洛阳都市圈”也就没有单独存在和独立规划推进的必要了,新的提法是,“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由此,郑州和洛阳之间接下来将在郑州都市圈的框架下进行协同发展。
对此变化,积极的看法认为,无论是对郑州而言,还是对洛阳而言,还是对郑州都市圈的整体发展而言,都是一种更具正向意义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对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基本敬畏,其背后的推动者和决策者,值得拥有更多的掌声。
在我们看来,虽然舆论上对此有不同声音,但是,哪怕从现有的通勤条件和互动基础来看,合理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哪怕没有郑州都市圈的扩容,像漯河、平顶山和济源这样的省辖市,其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也必须要更多的依托郑州展开相关发展资源的配置,舍此无他啊!
其三,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着力构建的“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都市圈空间格局中,“一核”是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共同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由此引发了外界对兰考和郑州航空港区的新的关注,这两个地方也将成为接下来观察郑州都市圈发展的两个重要观察节点,在郑州都市圈的框架下,或将迎来新的显著的发展规划调整。
在我们看来,长期以来作为贫困地区代表的兰考,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后,或将迎来基于郑州都市圈发展的新的战略红利,在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甚至是新兴产业落地和科创资源集聚等方面,都将迎来的新的突破;而郑州航空港区在新的战略定位下,也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从政策到资金、从人才到空间,都将获得更大的扩容支持。
其四,空间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虽然总体能级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同时意味着郑州在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中所占的权重也明显下降了。基于此,虽然郑州的转型和发展对郑州都市圈的发展依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变量之一,但其它城市和地区的角色扮演和价值呈现也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体现,所以,在郑州都市圈培育发展过程中,来自省级层面的统筹力度或将更大,“以省主导,地方主责”的培育建设格局或将成为郑州都市圈发展的特点之一。
比如,最近因主要领导调整而引起省内外较多关注的郑州航空港区,河南省委要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搭建省级主导、市级主责、分类管人、直通管事、聚焦主业、差异考核的管理架构”,重点强化产业、物流、航空都市等功能定位,要统筹推进核心区、联动区、协同区规划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施、统一政策,形成省市区三级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形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郑州市主城区“双核”引领,带动郑汴许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
这一系列的表述背后,可谓信息含量丰富,所涉问题的演进颇为值得玩味。
【三】
战略引导,规划先行,纲举目张,动态推进。虽然从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河南省层面对郑州都市圈的新的规划思路已经明确,但考虑到最终的郑州都市圈规划可能依然在制定过程当中,在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之前,都将处于一个“动荡期”,相关内容的不确定性还是存在的。
在此背景下,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基于我们的洞察和研究,对郑州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逻辑的看法,除了继续保留此前的一些基本看法外,基于一些新的变化,就郑州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继续提出以下四点思考和看法:
其一,郑州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和未来产业实质布局周期叠加的阶段,这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阶段有高度的重合性,在此背景下,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路径,就需要做出专门的务实的研究,对此问题,在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的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应该有明确的回应。
在我们看来,这背后涉及到两个视角:一个是具体某一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协同视角,比如,如何协同推进都市圈内的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超越既有的行政区划的资源配置局限,让郑州、漯河、新乡等地(甚至包括圈外的驻马店、周口、商丘等地)的食品企业都可以获得协同发展的红利;另一个是不同尺度下的产城空间发展视角,比如,可以考虑结合都市圈内现有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的特点,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节点(还可以基于对一些新兴产业集聚的规律和特点的分析,主动规划一些区域节点),推动规划建设一系列不同尺度的产业综合体、产业小镇、产业创新街区、主题园区,甚至是产业新城等,这些产城节点反过来又可以启发我们对整体的都市圈空间格局进行再思考,而不是想当然的在地图上画条线就是一个“产业带”或“发展轴”,都市圈内的产业分布和优化,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网状的结构,而不是生硬的基于空间想象的简单的“轴带”结构。
其二,与圈内产业协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对郑州都市圈内的协同创新问题也需要给出专门的研究,并给出具体的政策性和制度性回应。客观讲,无论是郑州的科技创新还是整个都市圈的科技创新,都注定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其背后,既受制于存量科教资源不足和平台型企业缺少等因素,又受制于包括高质量教育资源在内的优质公共服务缺失的影响,从而让包括郑州在内的都市圈地区的人才招引和留存面对非常大的挑战,以至于很多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也开始纷纷“逃离”郑州(比如,最近在郑州当地,针对蜜雪冰城、巴奴火锅等企业的离开,就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和积累的争论)。
在此背景下,包括郑州在内,圈内各城市只有以更大的力度改善营商环境,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改革,以更大的力度开放本地市场,以更大的力度开放本地资源,以此来吸引和快速集聚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机构、团队和企业等,进而为郑州及周边地区成功跨越创新的“鸿沟”加码。所以说,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其实是一个更具观念转变和体制改革色彩的发展规划命题。
其三,在国家层面已经明确表示严控撤县设区市的背景下,在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对县域单元的发展问题给出专门的研究和策略性回应。在我们看来,关于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主要涉及四个关键词或者说关键领域:乡村振兴,产业小镇,城市更新,园区经济。
具体来看,乡村振兴比较好理解,只不过在都市圈内的乡村,在寻求其独特振兴方法时,可以较多的考虑对中心城市消费需求的满足,以此来构建自己的转型产品和服务;产业小镇主要面向县域既有主导产业的转型而营造的,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向该主导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和创新生态的资源配置;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既有县城而言的,园区经济是针对强势主导产业之外的其它产业而言的,两者相对都比较好理解,在次不再赘述。
其四,考虑到郑州都市圈内已经具有的相对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接下来的都市圈规划建设和培育发展中,除了继续推进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外,还可以更加重视对都市圈范围内新型基础设施的高起点和统筹性布局,让整个都市圈得以拥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的新发展时代。
在我们看来,郑州都市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统筹和协同推进整个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不仅将构成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亮点,而且,将为整个都市圈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支撑。就目前发布的很多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文本来看,对这两点的思考深度和回应力度,基本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尤其期待正在制定中的郑州都市圈能够给出更具现代性和落地性的示范。
最后,还是要回到我们对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和发展最基本的思考上和建议上来:虽然我们看到很多都市圈规划中都在努力的推动都市圈内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设计,比如通过税收共享和转移支付的手段来对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但是,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努力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可能将都市圈的培育建设推向越来越复杂的地步。事实上,如果圈内的各利益主体能够真的在价值观层面对都市圈建设的价值认同的话,再加上成熟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完全可以实现都市圈范围内的共荣共生,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繁荣——关键在于都市圈的各利益主体和利益相关者,是否真的相信都市圈的价值,甚至将都市圈化的发展作为一种区域发展的信仰加以信奉和践行,从而走向一条真正的共创共享之路。
真诚希望郑州都市圈能够在这条光荣而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实,也更远。
编审:袁媛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上一篇 : 茶视界少林寺斥资4.52亿在郑州买地
下一篇 : 女子卖茶叶被欠280万起诉买家开庭前自己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