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世纪盛况成就晋商与广州十三行,支撑大清半壁江山

2022-04-20 11:40:32热度:120°C

我们在《茶叶和一个国家的诞生:谈谈波士顿倾茶事件》,里面说了武夷茶的在欧美的盛行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其实不仅仅如此,在被称为茶叶世纪的18世纪,由于茶叶导致的历史大事件数不胜数,甚至一些大历史里面莫名其妙的事件都只能从茶叶这里找到解释才能合情合理。

那么,号称茶叶世纪的十八世纪,茶叶贸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盛况?

丹麦博物馆制作的明信片:1824年广州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的景象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整个十八世纪中国输出欧洲的茶叶达到178万担左右,其中荷兰178万担,英国 400万担,法国、丹麦、瑞典143万担左右。而红茶也就是武夷红茶占到其中的80%,达到576.8万担,平均每年输出5.768万担。这还不包括俄国的数量,俄国十八世纪总共进口茶叶担,其中红茶与砖茶也就是黑茶各占一半,平均每年进口红茶约3700担。也就是十八世纪,中国每年输出武夷红茶约6万担!

中外海路茶叶贸易路线

如果以上数据仍然不能让大家产生相对的概念,那么再看看下面这些资料数据:

18世纪20年代前后,是丝绸和茶叶贸易地位互换的转折点。从那以后,茶取代丝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商品。据档案记载:1717年,在英国对华贸易中,“茶叶已开始代替丝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1722年,在垄断英国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已占有56%的比例,与丝绸的进口值相比具有了较大优势,1761年更达92%!之后略有波动,但茶叶的进口量总是超过丝绸。1785-1795年间,丝绸交易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输出额的总比例中,从之前的约31%降到10%以下。丝绸把“头把交椅”完全拱手让给茶叶。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索性把丝绸、瓷器等贸易留给它的船员们利用其私人的“优待吨位”Privilegetonnage去经营,公司集中经营茶叶。在1834年公司解散前的最后几个年头,茶叶干脆成了公司“从中国输出的唯一的东西,……以至国会的法令要限定公司必须保持一年供应量的存货。在垄断的最后几年中,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三百三十万磅,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和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

英国船只茶叶卸货

茶叶对荷兰的贸易转折也在18世纪20年代。1729年,茶叶在荷兰输出华货总额中的比值已占到85.1%。此间活跃于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坦特(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他们前来中国的最主要动力,其他货物只不过是点缀而已”。美国普及茶叶的年代也出人意外的一致,“在18世纪20年代,这种新饮料(茶)已成为新英格兰日常伙食的一部分”。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些数据真的惊呆了!太超乎想象了,这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茶叶世纪,中国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出口收入考的都是这些茶叶啊!

我们再来看看茶叶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

可以说,一南一北两条茶叶运输线伟大了广州十三行,成就了近代晋商的辉煌!

这个时期,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茶叶主要是武夷茶。本来,从武夷山沿闽江下游到福州是武夷茶最好的出海路线。但在清代初期,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是设立海关,成为对外通商口岸。福州由于不是对外贸易港口,所以,运到福州的茶叶还要换乘海船到厦门带能对外交易。乾隆年间,朝廷关闭了上海、宁波和厦门的通商口岸,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这就是广州十三行成立与兴盛的背景。因此武夷茶贸易全部转到广州。不能是从厦门在航行度广州吧?这个真的绕远了。那么,茶叶从武夷山到广州怎么走?那时候的路线是这样的:

武夷山下梅村

茶叶采摘制作完毕在崇安星村集中之后,翻越武夷山抵达江西铅山河口镇,从河口镇通过一条河(信江),又通过鄱阳湖到南昌,又通过南昌,这段是水路。第一段是山路,河口是水路到南昌,南昌就是赣江的下游,然后通过南昌一直顺着赣江水路,一直到南安,就是赣江的尽头了,不能再走了。接着又要把船换成挑夫去挑,挑过广东背面的南岭山脉,经过浈江梅关,然后再到南雄。到了南雄再换上船,这里就是浈江,南雄到曲江之间一条很窄的江叫浈江,通过浈江运到曲江,到这里就是北江了,小船换成大船,大船再从北江一路直下广州十三行。这条运输路线,路途长达1400多公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商路之一。

广州十三行出口盛况

广州十三行茶叶贸易

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们垄断了茶叶的海路出口,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以怡和行的伍秉鉴为例,伍秉鉴当了十三行的总商以后,怡和行占有中国与东印度公司茶叶贸易份额是最高的。举1830年为例,这一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是50800箱,占的份额是整个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买的茶叶里面18.6%,价值两。这还没有加上其他国家的商人,还没有加上英国个体户的商人,他们加在一块的话,怡和行每年卖茶叶的交易额达到了几百万两的数目!由此可窥一斑。关于伍秉鉴,我们接下来会有专门的文章和大家介绍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

怡和行伍秉鉴

但是这个运输线不仅使得行商们要承担更大的成本,也使得外国人收购中国茶叶的价格大大提高。我相信,那时候行商们肯定苦口婆心的解释一路上运输成本就得有多高云云。洋人就像,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那就不用走这么长远的路,直接派人侦查了武夷山到福州的路线,这就是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要求五口通商里面,有一个福州。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清朝政府是极其反对福州通商的,因为有识之士看到,这条14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关系到千万船夫、脚夫、客栈的赖以谋生的经济来源,一旦开放,造成巨大的人口失业,极其容易引起社会动荡。但是东印度公司主导下的英国怎么可能在此时丧失一直梦寐以求的茶叶快速便宜通道呢?于是挟着胜利之威,强迫签订条约。但是在条约签订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所有中国行商以及茶行都坚决抵制到福州的新路线,一直坚持到广州的这条运输线。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而清朝政府那时候的有识之士的认知是对的,当十年之后,这条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通道废弃之后,给清朝政府转化了千千万万的反抗者。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就是在这个区域获得最大规模的支持者,太平天国失败之后,这一带的小刀会、洪门等等帮会成了辛亥革命的火种,成了大清帝国掘墓人。

而茶叶运输另外一条重要的通道,是从武夷山到俄国的恰克图。

武夷山的晋商万里茶路起点

茶船从原来的路线到南昌之后不停,一直往武汉,再从武汉溯汉水西驶、北上,经茶圣陆羽的故乡,再出襄樊,溯唐白河、唐河,北到河南赊店。至此,全长1500余公里的漫漫水路终于走完。茶帮从南方进入中原后,由赊店改用骡马驮运和大车运输,在豫西大地上迤逦北行,直抵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少部分茶帮转洛阳,经西安、兰州,去往西北边疆。

大部分茶帮渡过黄河后,从济源县取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峡谷,北上泽州、长治。走出上党山区,经子洪口进入晋中谷地,进入晋商的家乡。

行进中的运送茶叶的骆驼商队

在祁、太老号稍事休整后的晋商,全部改换畜力大车,经徐沟、太原、阳曲、忻州、原平,直抵代县黄花梁。此时,一部分沿“走西口”的通路,经雁门关、岱岳(山阴县)、右玉,穿过古长城的杀虎口去了归化(呼和浩特);大部分经应县、大同到达塞上重镇张家口。然后再从张家口到达库伦(现称乌兰巴托,蒙古国首都)和恰克图(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实现对外贸易。

万里茶路路线图

1820年,西伯利亚总督波兰斯基对俄国商人说:“俄国需要中国丝织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棉花时代也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

就在波兰斯基说出这句话的当年,茶叶的出口量已经占到了中国对俄总出口量的74.3%,这一数字,在20年后,被刷新到了94.4%。

蒙、俄地区多是肉食民族,三餐吃肉,自然就会有消化问题,而茶叶之中,红茶暖胃,绿茶帮助消化。晋商发现并有意识地引导这一市场的消费,迅速打开了茶叶在蒙、俄地区的销路,并借由俄国商人之手,将茶叶运到整个欧洲。据记载,在当时,茶叶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日常必备的饮品,“不喝茶,不上工”,可见茶叶受欢迎程度。

全盛时期的茶叶贸易,撑起了恰克图的半壁江山。晋商能够抓住茶叶贸易的机会,主要依靠其以需求为导向、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资源的能力。 这么一个漫长的供应需求线,使得晋商们发明了使用了票行这种近现代银行雏形的机构,创造了近代晋商的辉煌。

一南一北,两大商贸体系,成了大清帝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支撑了一个国家的所谓盛世。而这一切的核心,在于那么一个天地之精华的茶叶!

后来,自从东印度公司成功的偷取茶叶到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种植之后,中国的茶叶贸易开始直线下降,到了最后居然不如一个爪哇国!天朝帝国也从此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没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