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两山”双向转化路径产业生态化点“绿”成金

2022-04-20 09:43:14热度:101°C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绿色生态是赣州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如何通过绿色生态建设壮大绿色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3月28日,吴忠琼书记在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领导小组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会议中指出,要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聚焦重点、因地制宜,拓展“两山”双向转化路径,让丰富的生态资源从“富在深山”到“藏富于民”。所以如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是接下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依托本土生态资源,推进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正是实现“两山”双向转化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赣州市盘活全市4586万亩林业用地,基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进林业、森林旅游业、种植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在部分地区实现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其中地处梅关国家森林公园的大余丫山景区,通过流转土地、景区务工、门票分红、民宿旅游等途径,带动丫山景区周边一万多人实现增收;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崇义县,89家林业企业种植了70万亩毛竹林,年产值达到3.49亿元,带动贫困户1250户;还有点“绿”成金的上犹县,发展油茶、茶叶生产,既绿了青山,又富了百姓。数据显示,赣州市油茶、毛竹、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森林食品、苗木花卉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总面积达1300余万亩,产值470余亿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0.6万人次。定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地处赣粤边际,境内稀土品种多、品位高,是有名的稀土大县,留下大量矿山开采的“伤疤”;近两年通过积极优化产业生态资源,在循环农业生态治理方面将粪便进行科学处理用作沼气发电及有机肥料,用肥料支持种植企业在废弃矿山建立绿色生态农场,以修复矿山,并通过产业大脑对各环节进行量化调控,使整个循环农业保持平衡稳定的发展。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利用本土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生态链,在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会昌县建立了三位一体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了环保安全的全流程监控管理,通过“氟氯平衡模型”实现了园区的上中下游产业生产资源闭环。这正是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发展的精髓。

事实上,在今年1月份,吴忠琼书记就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三大组联组会议上强调,要在壮大绿色经济上谋求新突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推进生态民生化,持续壮大绿色经济,让优良生态成为百姓收入的新增长点。

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赣州样板,让“绿色”成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对于赣州地区来说,绿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在当前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适时建立产业生态化数字大脑,打破产业壁垒,因地制宜打造循环经济生态链,将让各地丰富的生态资源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作为数字创新平台,赣州智研院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引下,依托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链式发展、产业数字大脑、数字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助力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设美丽赣州。

延伸阅读:

吴忠琼:构建良好数字生态,做强科研平台

赣州经开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小程序上线

江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院长到访我院展开深入交流

(编辑:朱伟粤 校对:杨雪琴 编审:黄进伟)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