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发黔南春天充满茶香和希望
2022-04-20 09:35:37热度:89°C
2022-04-20 09:35:37热度:89°C
春已暖,茶飘香,又到了品尝都匀毛尖春茶的季节。
对于黔南人来说,都匀毛尖不仅是舌尖的好滋味,更是富民的大产业。2021年,黔南州茶园投产面积118.2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88.93亿元。全州茶叶企业(合作社)802家,茶叶从业人员40.86万人,茶农年人均收入1.23万元。
黔南:都匀毛尖链接40万从业者
都匀毛尖茶开采
3月初,来自安徽的茶友张中友终于在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品到了等待多时的春茶。“这里的茶品质好,为了尝鲜,我早早就来等着了。”张中友说。
3月初,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茶叶交易市场开市,全国各地的茶商们汇聚于此,抢购茶叶。
同样是3月,独山县影山镇翁台村村民龚安英和丈夫忙并快乐着。“春茶开采了,我们白天收茶青,晚上炒茶,各地老板都等着买茶叶。”龚安英说。
毛尖新芽冒出枝头,茶农笑容浮现在脸上。又是一个充满茶香和希望的春天。
都匀毛尖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相传被乾隆皇帝赐名为“鱼钩茶”;1915年,都匀毛尖斩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与茅台酒齐名;1982年,都匀毛尖在全国首届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0年,再获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黔南州茶园投产面积118.2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88.93亿元,全州茶叶企业(合作社)802家,全州茶叶从业人员40.86万人,茶农年人均收入1.23万元。根据《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40.2亿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黔南州不懈的努力。
2016年以来,黔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品牌,强龙头,带农户”为发展主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以实际行动引领“黔茶出山”。
强化产业保障。2021年,黔南州颁布出台《黔南州茶产业创建“三个一百工程”建议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州茶产业“3个100工程”。同年全州茶产业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
加强技术培训。随着《黔南州2021年度茶产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的落实,茶叶企业很快开展茶园绿色防控、茶青采摘(双手采茶技术)、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相关培训。同时,黔南州组织技术服务队,采取现场指导、电话咨询、组建交流群等方式,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并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联合涉茶科研机构、高校开展都匀毛尖茶标准制修订,加大对企业对标生产销售指导,有效规范各茶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茶叶生产效率。2021年,全州累计开展茶产业培训320次,培训9396人次,开展技术指导4860人次。
积极开拓市场。黔南州组织州内茶企进一步抢占本地市场,盯紧省外周边市场,大力开拓“三北”市场与出口目标市场;鼓励茶企开设省内外实体店,建立都匀毛尖营销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引导茶企业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规范行业标准,搭建销售平台。2021年,全州共销售茶叶4.94万吨,销售额84.96亿元,出口1000余吨,出口额6900万元。茶叶除供应省内订单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截至3月20日,黔南州茶园均已开采,产量1836.7吨,预计一季度全州茶叶产量5750吨,产值40亿元。
“云上”大塘:湿润平塘 春茶开采
平塘村民正在采摘茶青
3月24日,平塘县大塘镇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粟治华又忙了起来。“这些天春茶上市,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粟治华说。
粟治华的话不假,站在新光村山顶放眼望去,成片茶园里,挎着茶篓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布在茶园里,双手翻飞采茶忙。
“十多年前,这些茶山只是一片荒山。因为气候不好,地里种什么都长不好。”粟治华说。
平塘县大塘镇境内最高海拔1487.7米,最低海拔840米,年均有雾24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4C°。因高海拔、多云雾、湿冷凉、温差大的地势和特有气候,大塘镇被称为“云上大塘”。
由于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为了找到适合大塘镇发展方式,挂帮单位省委宣传部10多年前邀请农科院专家到大塘调研,结合大塘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找到种茶这条路。
2009年,第一批茶苗种在大塘镇新光村山海茶场,开启了当地荒山种茶之路。随后,新光村每年以2000亩到3000亩的茶园面积加快发展。目前,全村茶园面积2.3万亩,种植户312户,涉茶群众502户,目前可采茶园已达1.2万亩。全村3家茶叶公司和1个合作社全年干茶产量在5万斤左右,产值1000万元左右。
走进新光村的平塘县裕茗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村民正排队卖茶青。“茶园主要聘请周边村民采摘茶叶,按一斤40元价格收购。公司收购茶青后,加班加点生产,完成省内外订单。”该公司技术总监严清凡说。
长顺上洪村:浙江客商到 茶叶不愁销
长顺县上洪村茶园里群众采茶忙
3月21日,长顺县长寨街道上洪村茶园基地里茶树梢陆续吐翠,50余名采茶工人分散其间。他们斜挎背篓,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来回飞舞,娴熟地将一个个新鲜嫩尖采摘下来放入背篓。
“我们在这里采茶是10块钱1小时,每天上班8小时,一天有80元工资。”上洪村村民田泽琼说。
2020年,上洪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合作发展上洪村茶园基地。客商不仅为茶园提供技术指导、分担管理资金,还对茶园产出茶叶全部回收,切实解决茶叶销路问题。浙江客商马发翔便是其中一位,他于2020年10月到长顺并成立长顺茂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茶叶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在这片茶叶上看到了希望。”马发翔说,接下来还会继续把这片茶园做得更好,带动更多百姓增收。
据统计,目前上洪村建成茶园2000余亩,已累计实现群众就近就业3000余人次,两年后年可再创造岗位1000余个,带动就业近3万人次。
贵定云雾镇:十万亩有机茶园成绿色“聚宝盆”
云雾茶山一片生机盎然
春光回暖,大地复苏。在贵定县云雾镇10.8万余亩茶山上,勤劳的茶农们唱着欢快的山歌穿梭在茶园内。
“现在双手采茶,每天可采4斤到5斤左右。”云雾镇茶农王丙平说,“采摘1斤茶青可拿到70元。”
据悉,早在隋唐时期,云雾茶就成为皇家贡品。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云雾山麓关口寨立起1块用青石凿成、由228个文字组成的“云雾贡茶碑”,这是贵州省唯一记载茶事的贡茶碑。
目前,云雾贡茶以鸟王群体种为主,一直坚持高标准管护,每亩茶树以250公斤油枯与50公斤茶叶有机肥配比施肥,坚持人工除草、不打农药,进一步强化茶园绿色防控。现有茶农4000余户,茶园面积共计10.8万余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9.6万余亩。
为促进云雾贡茶迈向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新阶段,3月22日,云雾山茶叶市场在位于云雾镇镇区的平伐村移民新村揭牌并投入使用。
云雾山茶叶市场于2022年3月21日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228万元,暂设交易摊位60个。同时,还在摆城村、抱管村分别设有2个和1个茶青交易点。
瓮安欧标茶:品牌就是竞争力
瓮安有机茶园基地
随着气温回升,瓮安县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旺季。位于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的贵州省吉白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200余亩采茶基地内,300多名采茶工正腰挂茶筐、竹篓,穿梭在茶垄间采摘嫩芽。
“今年我们合作社为了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组织农民工300多人到茶山采茶。采茶前他们均经过专业培训。”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党委副书记、乌江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王荣贵说。
家住乌江村的黄婷通过合作社招聘,加入了采茶队伍。由于采茶技术熟练,按照30元1斤价格,她每天能赚300元钱左右。
这样的合作不仅为茶企提供优质采茶工人,缓解茶企采茶时节用工压力,也有效满足当地群众就业需求。
近年来,瓮安县以“欧盟标准”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叶,全力提高“瓮安欧标茶”品牌价值,提升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茶产品市场份额,整县推动“瓮安欧标茶”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家欧标茶县。瓮安县现有茶园面积20.81万亩,依托资源禀赋,形成独特竞争力,市场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发显著。
来 源:贵州日报
统 筹:雷宏图
监 审:莫丹丹
审 校:罗杰军 莫气奋
编 辑:苟忠丽
上一篇 : 一杯好茶,从有机生态茶园开始
下一篇 : 有机茶与普通茶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