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农残知识专业最全普及(一)

2022-04-20 07:06:13热度:119°C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认知以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的关注度也日渐高涨。本文将会带你了解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重要性、直接来源、间接来源以及各项标准,篇幅较长,建议先收藏,慢慢阅读以便更好吸收。本文因是专业性较强的文章,非茶叶爱好者可能会颇枯燥乏味,我相信若细细读完,将会对茶叶农残知识有一个更新的认知,请耐心阅读。

一、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重要性

茶区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于茶树生长,也适于病虫、杂草的滋生繁殖。因此许多茶区都需要喷施农药进行防治以确保茶树的产、质量。茶叶是一种饮料食品,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关及消费者的健康。茶树与其他作物相比有许多特殊性,茶树上的农药残留显得尤其重要,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茶树收获部分(即幼嫩新梢)就是直接施药部位,而其他植物一般是农药喷施在叶片上,而收获的部位是果实或种子,因而收获部分不是直接施药的部分。

2、茶树芽叶柔嫩纤薄,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其他农作物大,也就是每克茶树叶片的表面积要比每克水稻、苹果、蔬菜叶片要大。同样剂量的农药喷施在茶树上时,茶树叶片会比表面积较小的其他作物叶片承接较多的农药。根据实验结果,用同样剂量的某种农药同时喷施茶树、苹果、甘蓝、水稻的叶片时,农药在茶树叶片上的残留量会比叶质较厚的水稻、苹果和甘蓝要高。

3、茶树是一种全年可多次采收的作物,喷药离采收的间隔日期相对比较短。在茶叶生产实践中,春茶期一般3-5天就要采收一次,即使夏秋茶期间,7-10天也要采收一次。而其他的农作物一般一个生产周期只采收一次。收获间隔期长必然会使农药有比较长的时间降解,所以茶树用药后发生残留量较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作物大得多。

4、绝大多数的新茶从茶树上采下后,不经过洗涤就直接进行加工成成茶后就用沸水浸泡出茶汤供消费者饮用,而不像其他农作物,如稻谷收获后要去糠加工成稻米,在食用前要进行洗涤,然后蒸煮成饭。蔬菜在收获后,一般也都要进行洗涤然后炒煮成菜肴。所以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和其他作物相比不仅原始的残留量比较高,而且在饮用时接触残留农药的可能性也比其他作物要大。

由此可见,茶树除了和其他作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以外,它还具有和其他农作物不同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国内外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非常重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我国茶叶出口的声誉,我们必须重视茶园中的农药使用问题,认真解决茶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和茶叶中出现农药残留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茶叶的口感上与炒作上。

二、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

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是指通过喷施农药而残留在茶树叶片上的农药。农药喷施在茶树叶片上后,部分留在叶片表面,部分渗入茶树叶组织内部(如果是内吸剂,如乐果,还可以随着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而转移到茶树其他部位,直至传到到嫩梢),在日光、雨露、温度、茶树体内的酶类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分解和转变成其他无毒的物质,这个过程就是农药的降解过程。一般在茶树叶片表面的农药要比渗入到内部去的农药更容易降解。如果在这些农药尚未完全降解或还没有降解到很低水平时就采收下来,这种鲜叶经加工后制成的成茶,便会含有农药残留。这种农药残留量的高低取决于农药的性质以及茶树的特点。

1、农药因素

在农药因素中首先是农药的种类。不同农药种类由于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喷施在茶树叶片上后的降解速度也不同,这就构成了茶树叶片上农药残留水平的高低,如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一般性质都比较稳定,在茶树叶上不易降解,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它们的残留水平相对会比较高,而有机磷农药(如辛硫磷、敌敌畏、马拉硫磷等)一般较易降解,因此残留水平较低。有些内吸性农药在进入茶树体内后可以随液流而传递到其他组织,特别是芽梢部,因此,残留水平会很高而且不易降解。

除了农药的种类外,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对残留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效成分含量越高,喷药后的原始沉积量(就是喷药后留在茶树叶片上的残留量)也越高。例如氰戊菊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而溴氰菊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5%,两者相差8倍。因此在喷施20%氰戊菊酯6000倍液后,在茶树芽梢上的原始沉积量为17-25毫克/千克,而喷施2.5%溴氰菊酯6000倍液的原始沉积量为0.6-1.5毫克/千克。在使用相同剂量的条件下,喷施氰戊菊酯比喷施溴氰菊酯在茶树上的沉积量高10倍以上。原始沉积量是构成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基数,由于氰戊菊酯的原始沉积量高,喷施后降至低于允许残留限量的间隔期也长,否则就会出现超标现象。

农药的加工剂型也是影响残留水平高低的一个因素。在同样施药剂量的条件下,乳剂施用后的残留量要比施用可湿性粉剂和粉剂的残留量要高。因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在茶树叶片上的附着力不如乳剂,易被雨水淋失,同时,乳剂剂型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它可以溶解植物表面上的蜡质层,使更多的农药渗入到茶树叶片的表皮层中,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施药剂量和浓度与残留量高低也有直接关系。施药量越多、浓度越高,茶树叶片上的残留量相应也越高。

2、茶树因素

除了农药因素外,茶树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对残留水平也有很大影响。芽梢的生长对喷施在上面的农药起着稀释作用,在经过同样天数后,刚萌发的新梢(如一芽一叶新梢)上,其残留水平会比萌发较早的芽梢(如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芽梢)上的农药残留要低。此外,茶树芽梢和叶片上的茸毛数量、光滑和粗糙程度也和农药残留水平有关,叶表茸毛数量多和叶面粗糙的茶树往往会聚集有较多的农药,因此残留水平相对会比叶面茸毛少和光滑的茶树高

三、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非常重要)

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是指通过其他途径、而不是通过直接喷施而残留在茶树叶片上的农药。这也是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一个重要来源。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土壤污染源

在喷药过程中大约有80%-90%的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这些农药中的一部分在土壤中蓄积或被土壤吸附,乐果等内吸性农药可通过茶树根系在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将农药输送到茶树芽梢部。一些持久性的稳定型农药往往是水不溶或低溶的,它们可以被土壤吸附并和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然后逐渐挥发和释放到大气中,由土壤相向气相转移。六六六虽然不是内吸性农药,但也有一定的内吸特性,因此,在土壤中蓄积有六六六的茶园中,茶树芽梢中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六六六残留。但是,这种数量往往是有限的。

2、水体污染源

茶树喷药和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喷施在茶树上,因此,水中原有的农药就会随着药液转移到茶树上,其决定因素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如拟除虫菊酯农药和有机氯农药一般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因此,以这种形式转移到茶树芽梢上的可能性很小。但另一些水溶解度很高的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等)便有可能成为污染源,但这种水溶性的农药往往是非持久性的,它们的半衰期很短。茶树上微量甲胺磷残留就是由水源中的污染源造成的。甲胺磷虽然在茶叶生产上市禁止使用的,但由于稻田中大量使用这种农药,因此如稻田水流入江河池塘,便有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上,这也是目前茶叶中常发现有甲胺磷微量残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选择有机茶的原料基地时就要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否则,即使茶园中不用药,在茶叶中也会有微量农药残留出现。当然,水源中的污染物根据蒸汽压的高低还会不同程度地挥发到气相中进一步进行循环和污染。

3、大气污染源(非常重要)

这个概念由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教授提出,也是陈宗懋教授对茶学的主要成就——“探明空气漂移是茶叶农残徘徊原因”。

大气污染源是茶树立体污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农药在喷施叶片表面或土壤表面后可以通过挥发进入大气,或是吸附在大气中的尘粒上,或是成气态随风转移。这些被吸附在尘粒上或直接随气流转移的农药会在一定距离外直接沉降或由雨水淋降。这样,茶树芽梢就有可能接受外来的农药污染。以茶叶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污染为例,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茶叶生产中常用这两种农药,这种直接喷施造成了我国茶叶的严重污染。1972年农业部曾下文停止在茶叶、果蔬和蔬菜生产中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从1973年起我国茶叶中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总体残留水平迅速下降,由50至60年代的几毫克/千克的残留水平,到70年代下降了5-10倍,但当降至0.3-0.5毫克/千克水平时便不再继续下降,就在这个范围内上下徘徊。据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其他作物上(如水稻)仍在使用上述农药,空气漂移成为茶树芽梢污染的主要来源。对距用药稻田不同距离的空气取样分析结果,喷药半天后在顺风50米空气中含量从喷药前2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000-1600微克/立方米,5天后再顺风200米处空气中浓度仍高达20微克/立方米,比正常的大气中浓度高10倍以上。陈宗懋教授等还曾固定队茶园上空空气和茶园中茶树芽梢每月一次进行六六六残留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茶树芽梢中六六六残留期和茶园上空空气中六六六浓度间保持同步,每年1-6月和10-12月空气中六六六浓度很低,茶梢中六六六浓度也低,在7-8月间茶园上空中六六六浓度因稻田用药而升高时,茶梢中六六六残留水平也随之升高。由此可见,从20世纪70年代起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并非主要来自茶园施药,而是由于稻田中用药引起的漂移。目前,我国有机茶园中出现农药残留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周围农田、果园、菜地喷药时带来的农药空气漂移。也已证明,在一地进行飞机喷施农药时会构成几十公里外茶园的农药污染。

另一个通过空气传带而构成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实例是八氯二丙醚的残留。八氯二丙醚是一种农药的增效剂。21世纪初起我国出口的茶叶中大量被检出。在欧盟颁布的茶叶中农药残留MRL标准中规定为0.01毫克/千克。据我国大量检测的结果,近年来八氯二丙醚的残留居出口欧盟茶叶超标农药的首位。它的来源并非来自添加在农药中的含量,而是主要来自蚊香中作为增效剂加入的八氯二丙醚。夏秋季在茶区农村和加工厂通常普遍使用蚊香以灭蚊,遗留在空气中的八氯二丙醚可以滞留24-48小时,茶叶是一种吸附性非常强的物品,这就构成了茶叶中八氯二丙醚残留的主要来源。

茶叶农残问题在国内许多茶企闭口不谈或者因利益原因欺骗消费者,再加上国内的部分不专业、不作为、有水分的检测机构给许多茶企开了口子,导致不但茶叶价格不透明,且检测数据也不透明,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茶叶时更多可能地选择经过欧盟检测的茶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