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锭茶税揭开一场不为人熟知的四川边茶与印度茶的贸易战(下)
2022-04-19 14:23:54热度:136°C
2022-04-19 14:23:54热度:136°C
四川边茶在西藏与印度茶的贸易之战
川茶与印茶在西藏的贸易战(包含了经济、政治、军事),拉开了英国与清政府的贸易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垄断英国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从我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达到92%。此时,茶叶已经成为新英格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18世纪,茶叶便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当时人们将欧洲和亚洲的贸易称为“茶叶世纪”。在这场茶叶贸易中,我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这让日不落之称的英帝国十分不满,为了扭转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逆差,英国开始实施把鸦片推销到我国的策略,在遭到抵制后,他们便利用当时超级大国的实力强行对华开战。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在广东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与此同时,英国经过92年对印度的战争,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最终征服了印度全域,使之成为英属殖民地。从此,英国及殖民地印度开始谋划侵占西藏的各种阴谋。
对于西藏而言,茶叶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商品范畴,它成为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一种强大的粘合剂。茶叶对藏民而言,他们进入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境地。可想而知,茶在藏区、在藏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个抓手不仅被英印殖民政府注意到,他们还发现茶叶在西藏社会、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及其与政治的紧密关系,因此,他们开始实施通过印度将茶叶输出来影响西藏茶叶市场从而影响西藏政治的巨大阴谋。同治四年(1865),英印政府在大吉岭地区仿制了西藏砖茶,在运往西藏的途中被边防官员查获并没收。同治九年(1870),英印当局开始专门研究如何把印度茶叶成功打入西藏市场,如何完成对四川、云南茶叶在西藏的排挤和打压的方法和手段。英印当局的主要策略就是迫使清朝政府开放西藏商业市场,允许英印商人进入西藏倾销英国的工业品和印度茶叶。
为了达到目的,大英帝国撕下了文明的面具,于光绪十四年(1888)初,第一次发动了侵略西藏的战争,清政府被迫在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与英国签订了《藏印条约》,我国不但失去了哲孟雄(锡金),而且印藏的贸易通商也被列入其中。对于印茶输入西藏的问题,西藏、四川等地方政府与清政府均表示反对。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呼吁制止印茶销藏,并请求清政府配合行动。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和四川总督刘秉璋坚决反对印茶入藏。但英国的目标也很明确,最终在光绪十九年(1893)达成了这样一条协议:“印茶……俟百货免税五年限满,方可入藏销售,应纳之税,不得过华茶入英纳税之数”。①清政府的这一妥协,自然遭到了西藏爱国僧俗的强烈反对。
由于西藏与国内各地的强烈抵制,英印政府推行茶叶入藏一直未能如愿。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英借口“藏哲勘界”问题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随后英军侵入拉萨,在武力的胁迫下,西藏地方政府与英国签订了西藏历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拉萨条约》,清朝政府与西藏爱国僧侣及各界人士拒绝承认。同时,英国的行为也激起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满。最终,双方代表同意,在两国政府关于印茶入藏问题达成协议之前,“暂按《藏印条款》第四款的有关规定处理西藏关税和印茶入藏问题,即印茶暂不准运销西藏,中国不得对进出口西藏的商品征收关税。”②
英国一边用枪炮来打开西藏市场,一边又派商业间谍到四川刺探砖茶的制作工艺等商业秘密,希望通过技改来提高印度茶的质量,以便获得西藏市场的认可。光绪三十一年(1905),印度茶业协会派詹姆斯·哈彻森前往四川秘密考察砖茶(边茶)的制造方法和市场情况。哈奇森用了3个月时间完成了任务,掌握了四川砖茶的生产、储存、运输的一些关键技术,此行才找到了印度砖茶长期无法赢得西藏市场的症结所在,也为印度生产专供西藏消费市场的砖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除西藏各界对印茶的长期抵制外,清政府许多官员以及四川、云南茶商也积极参与到这场茶叶斗争的主战场。他们各自想方设法,尽力提高边茶茶叶质量,减少边茶运输成本来供给西藏市场。长久以来,各代王朝为了牢牢统治西藏,他们利用藏区不可或缺的边茶作为治理西藏及其他藏区的重要手段。所以各朝代都严格限制茶树、茶籽进入藏区,也禁止藏区自产茶叶。在西藏茶叶市场面临低价印茶严重挑战时,一些政府高级官员逐渐对限制藏区种植茶叶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觉得如果实现西藏自产茶叶,这是降低茶叶成本最直接的法宝,也是沉重打击英印政府用茶叶占领西藏的阴谋的重要利器。赵尔丰就是这些官员中的典型代表。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时任清驻藏大臣的凤全在藏区巴塘遇害。此事影响很大,惊动了朝野,赵尔丰马上临危授命任建昌道招募兵勇,平定巴塘等藏区地方土司的叛乱,这也是他参与川边藏区相关事务的开始。从此,赵尔丰与四川藏区和西藏事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荫棠被任命为西藏查办大臣。他上任不久就向朝廷建议让西藏自种茶树的观点,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西藏市场印度茶成本低的根本原因。为了应对英国在西藏的势力逐渐向四川、云南藏区发展的局面,清政府制定了在川边实行改革藏政和改土归流的政策,意图稳定川边局势。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决定设立川滇边特别行政区(相当于省级建制),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
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具有丰富藏区事务经验的赵尔丰代理了四川总督,他及时向朝廷提出了西藏藏区种植茶树的建议。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朝廷任命赵尔丰的哥哥赵尔巽为四川总督,赵尔丰为驻藏大臣,但仍兼任川滇边务大臣。此时的赵尔丰在整理藏区事务上可谓顺风顺水,他开始在打箭炉大量驻兵,对藏区土司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改设打箭炉厅为康定府,增设巴安府、登科等府,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与四川藏区接壤地区的控制。
为了应对印茶在西藏的廉价倾销,宣统二年(1910)四川总督赵尔巽还上奏朝廷,建议“兹饬司道筹议设立一大公司,改良茶叶,于雅州府城设立公司筹办处,即以知府总办其事,公举殷实茶商为总理,招股开办。”③这个建议,他弟弟(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肯定也是重要的推手,他们就是希望的通过用规模化的生产和减少销售环节,提高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运输成本来抵制印茶在西藏的占有率。从史料看,朝廷采纳他的建议,“谕令五属(邛州直隶州、雅州府、天全县、荥经县、名山县)集股设立边茶公司,资本五十万,行甫年余,获利倍之。”④
灌县•二十四年茶課•协泰森
宣统二年•成都茶票•匠王志誠
巧合的是灌县二十四年(光绪)茶课锭, 正好是《藏印条约》补充协议满五年后,印茶可进入西藏销售的时间。
宣统二年成都茶票锭的出现,进一步佐证了茶票税的问题。该锭不仅见证了当时四川茶业的改革步伐,也让四川后方强烈感受到了四川边茶在西藏前方市场与印度茶激烈斗争而传导过来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宣统三年(1911)四月,原四川总督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朝廷将赵尔丰调任四川总督。正是因为有张荫棠、赵尔丰、赵尔巽等官员及内地茶业界和各界爱国人士与西藏各社会群体共同保卫西藏茶叶市场的共同行动,才最大限度的阻止或延缓了印茶进藏的进程,也促进了西藏地区种植茶叶这一革命性的变革,这极大的推动了西藏茶叶自给自足步伐。
不久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边茶公司随之解体,茶商再次进入无序的混乱状态。因改朝换代,军阀各自为政,国内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英国也再次趁机加紧了对西藏的侵略步伐,印度茶叶也趁乱、趁虚而入,到了民国十四年(1925),在西藏茶叶市场,印度茶叶终于在数量上超越了四川茶叶和云南茶叶。到目前为止,有关边茶公司的川锭也没有面世。
早期的印度被英国占领、非洲被世界列强瓜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等。近期的伊拉克之战、利比亚之战都折射了世界列强的野蛮行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世界需要和平,但和平是要靠强大的国力来支撑的。发展川茶产业,推广川茶文化也是提升国力的具体体现,希望川茶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注释:
①:《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第四款
②:《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6年第1期第59页
③:《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下第352页
④:《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下第353—354页
参考资料:
1、鲁子健主编、四川省社科院1988年出版的《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下。
2、丁贻平主编 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川康银锭》
3、赵国栋“英印时期印度茶叶输入西藏及其影响”论文,《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6年第1期
学习川锭、探讨川锭、品味川锭文化,川锭博物馆和您在一起。
上一篇 : 美瞳市场乱象:拿货价9.9元?代理商都不敢卖
下一篇 : 茶叶的故乡四川,这7处胜地你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