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光茶产业乱象八马茶叶被重点点名
2022-04-19 02:01:30热度:100°C
2022-04-19 02:01:30热度:100°C
但与此同时,我国茶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情况,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仍然明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商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目前,我国茶产业存在诸多乱象,“质量问题令人忧”“虚假宣传迷人眼”“天价茶叶乱人心”“违法经营骗人钱”等让人担扰。对此,有专家表示,茶产业亟待“治治病”,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整治力度,积极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质量问题令人忧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平稳向好。但一些茶叶产品“质量问题令人忧”始终是茶产业绕不开的话题。
今年3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告称,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等13大类食品344批次样品。其中,检出2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不合格。
今年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第1号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该通告涉及内蒙古自治区9家企业和33家个体经营户,不合格食品均为茶产品,一共67个样品名称,氟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标准,涉及茯茶、青砖茶、黑茶等,这些茶产品的生产日期涉及2020年在内的多个年份。该通告显示,在42个接受不合格食品核查的主体中,有26个当事人“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北京马连道茶叶城一位多年经营茶叶的商户对记者说,一些商户虽然长期卖茶叶,但他们确实不知道售卖的茶叶是不是真的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他们判断的依据往往是看外包装上的标签,以及平时积累的经验。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既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消费纠纷往往不会一下子显现出来。
上述商户坦言,“说实话,没有发生质量纠纷并不代表茶叶的质量就一定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虽然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投诉或者起诉我们,但仍有一些职业打假人已经盯上了茶叶。所以,我们这些卖茶叶的商户就很谨慎。”
此外,长期以来,部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茶产业就是良心产业。”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3-2016),茶叶中可能涉及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普通消费者是不可能有条件自行测定这么多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叶中究竟含有多少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以及残留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全凭从业者的良心了。
“产品品种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有一定差距”“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这样明确指出。
虚假宣传迷人眼
“参考其价位,这款产品的原料不可能是古树茶。”喜欢茶道文化的黄先生随手拿起茶桌上的某品牌普洱茶膏说。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该款普洱茶膏在包装盒上标注其配料为“云南古树茶”。对此,黄先生表示,这很大可能是虚假宣传。一般来说,古树茶是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真正的云南古树茶产量很少。
目前,一些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的普洱茶膏宣称其原料是古树茶,但其价格甚低。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普洱茶膏的生产厂家五花八门。
“为了牟取利益,一些规模不大的茶企往往会夸大宣传,吹嘘自己的产品。另外并不是只有小茶企才会搞虚假宣传,个别知名企业也搞虚假宣传。”上述业内人士举例说,国内知名茶叶连锁品牌企业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茶业)就曾虚假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
2018年9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八马茶业在其网站首页虚假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其网站“招商加盟”页面中使用了一份伪造的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八马茶业还曾通过报纸、互联网新闻媒体及自媒体等多个平台以广告的形式宣称其产品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部分媒体宣传中使用了伪造的授权证书,部分稿件甚至使用了含有博鳌亚洲论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和印章的虚假授权证书;八马茶业在部分销售门店宣传材料中使用了极易与博鳌亚洲论坛造成误认的表述,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鳌论坛·中印会晤茶叙都在喝八马”。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表示,博鳌亚洲论坛从未给予八马茶业任何产品任何授权或许可。当年11月初,博鳌亚洲论坛官网和官微上发布了其与八马茶业的联合声明以及八马茶业的致歉信。令人疑惑的是,八马茶业的招股书对上述涉嫌虚假宣传的事情却只字不提。
记者注意到,八马茶业还在某电商平台自营旗舰店宣称“百年匠心做国茶”。对此,有律师表示,“国茶”的提法类似“国酒”,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产品易被认为是“国家级的”,这是广告法明文禁止的。
针对“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和“国茶”的提法,记者多次联系八马茶业。截至发稿时,八马茶业未有回应。
北京马连道茶叶城某茶商对记者表示,“一些所谓的‘特级茶’也属于虚假宣传,比如有的商家宣称其普洱砖茶的质量是‘特级’的。”据介绍,在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并未对普洱茶紧压茶的质量等级进行划分的情况下,普洱青砖等一些紧压普洱茶产品却标注质量等级为“特级”,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有机茶的现象也值得警惕。”专家表示,一些茶叶本身并不是有机茶,对外宣传的时候却极力宣称是“有机茶”。据了解,一些有机茶叶的种植范围被刻意夸大,一些有机茶叶产品甚至被检出含有禁用的物质。
一位长期销售茶叶产品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普通消费者很难真正搞清楚什么样的茶是有机茶,整个茶产业虚假宣传有机茶的现象比较常见,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此外,有的茶叶产品被宣传具有治疗功能。比如,杭州某茶叶公司在包装上宣称其茶叶可以降压抗癌、治疗多种疾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此行为也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天价茶叶乱人心
除了“质量问题令人忧”“虚假宣传迷人眼”以外,我国茶产业还存在“天价茶叶乱人心”“违法经营骗人钱”等诸多乱象。
近年来,宣称大师手工制作的武夷山岩茶,动辄每公斤售价高达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往往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专家表示,“天价茶”既违背了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扰乱了茶产业的市场和人心。
除了“天价茶”,还有值得警惕的“金融茶”。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商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炒作“金融茶”就是名义上以普洱茶为介质,但事实上不做真正交易,由“买家”将“货单”转手卖给下一个“买家”,如此“击鼓传花”。目前,国内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货商品种类中,并不包含普洱茶。
“黑茶传销”屡禁不绝则是另外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据业内人士介绍,“黑茶传销”的操作手法是搭建自有电子商务购物平台进行线上操作,线下以推销某某黑茶为名,通过让会员带人免费体验喝茶,以介绍黑茶功效、宣传奖励制度、夸大经营项目及盈利前景等方式,游说他人购买黑茶产品,并拉人入伙,以发展人头数作为计酬或返利的依据,诱骗他人加入,进而形成上下线的层级关系。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传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黑茶传销”的蔓延势头。
延伸:多措并举治乱象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质量作为茶业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茶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全面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窗口期。
“一些茶叶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部分茶企唯利是图,不够重视产品质量,质量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茶企众多,尚有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及小型茶企,存在无证生产制假制劣现象,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要依法查处茶叶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茶叶、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工业染料等非食品原料生产茶叶、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茶叶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制假售假黑窝点、黑作坊;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整治茶产业乱象,一些地方积极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比如,浙江省某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曾在印发茶叶产品质量整顿与提升工作方案中明确,要通过专项整治,取缔茶叶制假制劣窝点,关停无证生产加工企业。此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多种措施,不断推动茶叶生产行业规范提升,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表示:“茶农把茶种好,企业把茶做好、卖好。诚信种茶、诚信经营,要保证质量,不要欺自己,更不能欺消费者。”(来源:尚法新闻,原标题:细数茶产业三大乱象:质量难辨 虚假宣传 价格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