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有明“畲乡红茶”铺起共同致富康庄大道

2022-04-18 12:50:04热度:86°C

 

“这里的农家别墅太漂亮了!环境也变美了!”8月22日,时隔数年再次走进柳城畲族镇车门村,来自福建的茶叶客商吴晓丽惊叹于这个畲族古村的巨变:明山秀水间,一栋栋农家别墅鳞次栉比,处处透露出村民们生活的富足甜美。村前村后山上和田里,茶叶满目苍翠——那是村民们的摇钱树、聚宝盆。

车门村是个畲族人口占70%以上的少数民族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茶为业,全村有茶园面积2000多亩。充沛的雨水、适宜的气温、常年云雾缭绕的独特气候,车门村盛产的茶叶品质上乘,然而因为“卖茶难”,茶农们种茶,经济效益却很低。“当时,我们车门村是十里八乡知名的贫困村。以前这一大片都是破旧的土房子。”村民钟军仙介绍说。

畲乡巨变,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离不开村里的“车门春”茶叶合作社,离不开村里的“能人”上门女婿蓝有明。蓝有明出生在松阳,受当地红火的茶叶市场“熏陶”,他很早就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95年,他就怀揣着理想,远上云南、贵州等地“倒腾”茶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位福建朋友的帮助下,在“红茶”上独辟蹊径,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挖到第一桶金后,蓝有明首先想到的是第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深知车门村茶农的不易。为解决茶叶销路问题,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2011年,他在车门村办起了茶厂,成立了“车门春”茶叶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蓝有明就以深厚的家乡情怀为动力,秉承“同心同力、共进共赢”的合作理念,立志将传统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2014年,合作社在原基础上成立“浙星”红茶企业商标和销售平台并注册了公司。

一杯好茶,从源头做起。为了经营好茶叶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蓝有明费尽了心神。他请来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茶叶,既解决了茶农茶叶销售的难处,又确保了茶叶的数量和质量。他在茶叶中融入畲族文化元素,打造了“畲乡”红茶品牌,荣获金华市科技创新奖。他还把茶叶做成精美的伴手礼,设计出具有花香和果香的新型袋泡茶。他还在每一份产品里面都配备了信息介绍卡,实现“知根溯源”,让消费者买得明白放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如今,合作社每年可销售干茶150多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以前卖茶叶太难了。由于交通不方便,每天采的茶叶,都要送到很远的茶青市场去卖,路上耗时不说,还常遭外地茶贩垄断压价。要是去晚了,下午4点钟后茶叶就没人要,上好的新茶就糟蹋了。一年折腾下来,基本挣不到什么钱。”回忆起往昔卖茶的艰辛,村民蓝兰水依然感慨不已。合作社成立后,蓝有明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茶农提供一条龙服务。采摘时间变长,茶农摘到天黑都可以直接到合作社把茶叶卖掉。卖茶变得容易,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通过采茶拥有一份可观收入。

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茶农们的“小手”,抱起团来兴产业、谋增收,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尝到了“共同富裕”的甜头。现在,茶叶合作社社员已从最初的12户发展到176户。合作社每年除鲜叶收购时兑现1000多万元茶款,每年还分红数十万元。每年年底,合作社还出钱举办“百家宴”,社员们袋里装着分红,手里捧着酒杯,推杯换盏说茶叶,满面笑容话蓝图,喜笑颜开。“我家5亩茶山,一年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分红款有6000多元。”一位71岁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的车门村,几乎家家是社员,户户能增收,很多人都买上了轿车,更有近30%的社员盖起了崭新的楼房。物质富裕的同时,村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畲乡独具特色的制茶文化如茶香飘得更远……2019年下半年,位于武义县城古街的畲茶体验馆开馆,“我们还要向客人们敬上畲乡的大碗茶,让大家了解我们畲乡的茶文化。”蓝有明深情满怀地说。

记者手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群雁齐飞,最重要的是领头雁。领头雁强,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领头雁弱,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能人+农户”,增收效应好。蓝有明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走出了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故事在武川大地涌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