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到底是什么茶

2022-04-18 12:03:45热度:100°C

 

茶树,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起源可追溯到6000~7000万年前。茶树又因品种不同,树型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茶树的植物属性,我们大概可以如上总结。那茶树的叶制成饮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今并没有盖棺定论。又或许,饮茶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那么重要。我们只消寻着古人遗留给我们的痕迹,探防并传承中国的饮茶文化。

先说茶字演变,唐代茶学家陆羽,人称茶仙、茶圣,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书中讲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按时间顺序看,“草木并” 为 “荼”,其字最早见于《诗经·邶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当然这里的 “荼” 应当是指苦菜。之后《尔雅·释草》中解释 “荼,苦菜”,《尔雅·释木》中解释 “槚,苦荼”,由于茶也具苦涩味,唐中期以前的 “茶” 字多写为 “荼” 。“或从木” ,字出唐高宗时期编撰的《唐本草》。“或从草” 即为现代的 “茶” 字,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下令编撰《开元文字音义》,正式将 “荼” 写为“茶”,把 “茶” 的含义从 “荼” 中剥离,之后陆羽著《茶经》,“茶” 字形音义逐渐固定,即为今日之“茶”。

而槚、蔎、茗、荈也都是茶在古代的不同称谓,当然茶的别称从古至今有很多种,诗画中最为常见的应该是 “茗”。还有以茶的品性功能来代称的,如苦口师、冷面草、不夜侯、涤烦子等,听来别有趣味。

中国可谓地大茶博,根据制作工艺及成茶形态等不同,中国茶可分六大茶系:黑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绿茶,另外还有花果茶、茶膏等。同其他事物一样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品性。

黑茶是后发酵茶,是通过抑制茶叶自身的酶活性促进微生物生长后发酵的产物,它能调节人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著名的有云南普洱、陕西茯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安化黑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比如安徽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福建正山小种。 

青茶(也称乌龙茶)创制于清朝雍正年间,是半发酵茶,发酵程度比红茶低,比如福建安溪铁观音、福建武夷山大红袍、广东潮安县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茶。

黄茶轻发酵,有“叶黄茶黄”的特点,传统做法将鲜叶杀青趁热用厚纸包裹,且反复炒包,至少持续48小时,利用热度闷出黄茶独有的甜醇。黄茶又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著名茶种有四川雅安蒙顶黄芽、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芽

白茶属微发酵茶,制作简单,鲜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文火或日晒干燥即可成茶,因成品茶身多批白毫而得名。如福建福鼎白茶、宁波白毫银针、建阳白牡丹

绿茶不经发酵,讲究新鲜,从而最大程度的保留鲜叶中的天然物质,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绿茶是中国饮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一种茶,号称“国饮”,清汤绿叶是这众多品种的共同特点。绿茶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如四川蒙顶甘露、贵州都匀毛尖、安徽六安瓜片、安徽太平猴魁、西湖龙井、江苏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河南信阳毛尖、山东崂山绿茶、日照绿茶等等。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之大使得产茶区域广泛,可分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

江北区:长江以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青岛日照,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中国最北端的茶区。江北地形复杂,多为黄棕色土,茶树多为灌木型。

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闽北等地,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该茶区多为丘陵,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以及小部分小乔木型。

华南区:包括闽中南、粤、桂、台湾、海南等地。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尤其是森林覆盖下的土壤富含有机质,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茶区种植有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

西南区:包括滇、黔、川及藏东南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区域内有许多野生乔木古茶树,且相传两千多年前西汉宣帝甘露年间便在四川蒙山顶上种植茶树。西南茶区多为盆地、高原,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茶树的种类也多,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均有种植。

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考量,中国都是一个种茶喝茶的大国,饮茶的习惯在中国人心中已然根深蒂固。时至今日,茶也早已超出了饮品的概念,同建筑、文学、笔墨纸砚等一样成为了是中华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

撰文:兆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