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园生产,“机”不可失
2022-04-18 02:44:07热度:95°C
2022-04-18 02:44:07热度:95°C
武夷山生态茶园。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台海网5月7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福建是茶叶大省,去年全省茶园面积355万亩、产量4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0亿元。但由于大部分茶园地处陡坡地带,适用的机具较少,茶叶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茶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来,我省通过新机具研发、引进与示范推广,基本摆脱了“无机可用”的局面,茶叶主产区修剪、采收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然而,专用型机具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弱、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整体机械化水平。茶园生产,不仅要“有机可用”,更要“有好机用”。
武夷山生态茶园。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告别“无机可用”
上个月,农业农村部在南平举办全国茶叶全程机械化生产培训班。在现场观摩环节,一批茶园生产“黑科技”产品齐齐亮相,展现现代茶园生产管理的全新打开方式。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茶园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由此“C位出道”。
“可一次性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土、除草等作业,作业速度达到每秒2.8米以上。”永顺公司技术人员李世标说,这台设备填补了我省茶园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具的空白。
不仅仅是施肥环节,在我省广大茶园,从耕整地、施肥、植保,到修剪、采收,都可实现“机器换人”。其中,修剪与采收环节表现尤为突出。2020年,全省茶园机械化修剪面积157.5万亩,年机械化采收量18.35万吨。在武夷山、安溪等茶叶主产区,茶树修剪、采收机械化率高达95%以上。
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超过60%的茶园位于陡坡地带,适用于陡坡茶园的机具较少。”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徐振兴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尤为如此,“大型机械进不去,轻便的机器又动力不足,难以满足作业要求。”
徐振兴说,由于机械化水平低,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板结、肥力流失、资源浪费、人工成本高企等问题。一组数据显示,全国茶园面积每年以100万亩速度递增,但每年约有40%产量的茶叶未能采收,大量夏秋季茶叶滞留树上。
茶园采收机陈凌霄 摄
茶园生产机械化转型,迫在眉睫。
先易后难,从15度以下的缓坡地带切入,引进、改造、示范推广、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购机补贴力度……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正在全省推进。
“2019年以来,我们累计在连江、清流等地建立茶叶新机具示范推广基地38个,重点推广茶园中耕机、修剪机、采茶机、多功能管理机等机具。”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站长林远崇说,目前,我省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茶叶生产机械已涵盖了茶园耕整机械、茶树修剪机械、茶叶采摘机械、水肥一体化设备、山地茶园轨道运输机、茶叶初加工机械等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的机械。
茶园生产“无机可用”的困境,已经成为历史。
武夷山生态茶园。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破解“无好机用”
去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组织全国17个茶叶主产省,开展了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福建茶园生产基本告别了“无机可用”,但依然“无好机可用”。
以耕整地环节为例,目前使用较多的通用型设备,在茶园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茶园普遍杂草多,地块板结严重。现有锄草开沟设备多为小型微耕机、小型田园管理机,开沟深度不够,且易缠草,作业效果不佳,茶农对茶园锄草开沟专用设备的需求比较迫切。”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陈凌霄说,在耕整地环节,茶园对机械性能有特殊要求,“土块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碎,否则遇到雨季,更容易发生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进而影响养分吸收”。
机械不够用、不好用问题,在其他生产环节同样存在:适用于山地、坡地茶园的专用型微型培土机处于稀缺状态;现有采茶机多为一刀切、无规则式采摘,采摘的茶叶品质不一,无法满足高端茶叶生产需要精挑细选的要求……
茶园修剪机 陈凌霄 摄
在业者看来,茶园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不仅缘自缺机具,还与茶园宜机化水平较低息息相关。
“福建茶园大都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山地之中,平缓坡地茶园较少。早期的茶园规划建设缺乏宜机化的内容,忽略了机耕道、操作行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鉴定科科长汪孝彬说,茶园是否适宜机械化作业,主要取决于机耕道、操作行等配套,以及是否足够平整。“以操作行为例,处于产量考虑,大部分茶园高度密植,茶行之间留给机械作业的空间相当有限,以至于大部分机械进不去,进去了也难以掉头。”
“由于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低且宜机化改造力度不够,福建茶园机械化开沟、有机肥深施、覆土水平仍比较低。”汪孝彬说,目前我省正加快丘陵山区茶园宜机化改造,扩大茶园标准化建设,逐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现状,为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茶园多功能管理机,可完成耕作、施肥、修剪、收获等田间管理作业。 陈凌霄 摄
破解“无好机可用”的难题,还需要加快农艺与农机融合。
推广农业机械,不仅要加强机械研发力度,因地制宜开发出更多专用型机械,还要改变传统生产习惯,使农艺与农机有机融合。陈凌霄以施肥环节为例,在福建,茶农普遍习惯在操作行侧边施肥。这就导致施肥机具在操作行运行时,难以保证其平衡性,影响作业效率。但田间试验表明,改侧边施肥为中间施肥,并不影响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比起对机具加以改进,改变茶农生产习惯要简单得多。
事实上,茶园是否适宜开展机械化作业,还与品种特性、树冠培育、养分平衡供给、茶树采摘面是否整齐有关。
“譬如,茶树芽梢萌发整齐度、芽梢完整率、叶片节间长度、叶片着生角度,都影响着机械采收的效率。”2008年以来,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所在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育种岗位,开展了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新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各叶位节间长与展叶角度调查,筛选出“点秋香”“春萱”“桂芬茶”等适宜机械采摘的高香型茶树品种应用于生产。
茶园轨道运输机 陈凌霄 摄
直面“有机难推”
推进茶园生产机械化,不仅要“有机可用”“有好机可用”,更要健全推广体系。
徐振兴认为,尽管当前用于茶园生产的机具不算少,但真正下沉到生产一线的却相对有限。
一方面,茶园生产机具购机成本高昂。近年来,从日本川崎公司引进至国内的履带式乘用型茶园管理机,集修剪、采摘、耕作等功能为一体,代表了当前茶叶机械化最高水平,其单机市场售价在60万元以上。而目前我国农机补贴额一般单机不超过5万元,茶农需要承担的成本不可谓不高。
另一方面,尽管我省每年举办大量茶叶机械观摩与示范推广活动,但到了基层,农机推广依然处于“没有腿”的局面。在机构改革中,乡镇农技站等“七站八所”大多遭遇整合,基层农机技术人员不仅要肩负农机推广任务,还要承担繁杂的综合性事务,常常分身乏术。
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茶叶生产托管等形势,推进机械化应用,被认为是应对之策。
在这方面,我省早有尝试。
“我们聚焦一家一户小农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环节,支持小农户通过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服务方式,广泛接受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负责人陈卫峰说,除了水稻等粮食作物,福建还立足本省农业特色,将茶叶、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特色产业列入托管服务试点范围。
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便引入茶园生态防控全程托管模式。“第三方企业与茶农签订服务协议后,为茶园提供全程专业机械化植保服务。”陈卫峰说,安溪县茶园托管采用无人机植保,可节约10%至20%的农药使用量、90%的用水量。
破解茶叶机械化难题,还要研推结合。
目前,国内茶叶机具对国外依赖性仍然较强。“我省大部分的茶机生产企业还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研发方向上,以初加工机械为主,茶园管理机械仍较薄弱。”陈凌霄说,在研发力量上,既懂机械原理又懂茶叶加工原理的综合性工程人才仍较短缺。
推进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探索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熟悉茶机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维修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是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陈凌霄认为,茶叶机械科研突围,不仅要填空白、补短板,还要优化升级。农机“智”是主要方向。“不断提升茶叶机械产品科技智能化,重点研制智能化复合化作业机具,实现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在茶叶智能化采摘技术上进行突破。”她说。
记者手记>>>
为农业机械化破局
机械化与种业创新,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双翼。
得益于地理与气候优势,福建生物多样性丰富,育种材料繁多,种业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较之下,复杂的丘陵山地地形,碎片零散化的土地经营模式,天然不适宜机械化生产。在北方平原地带如鱼得水的大型农机无用武之地,小型轻便化的机具则因自重小、动力不足而力有所不逮。“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俨然是种植业的痛点。
尽管精致农业、古法生产渐成趋势,但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仍是必由之路,农机研发应用推广亟待破局。
首先要从“有机可用”入手,进而进阶到“有好机可用”。通用型机械多、专用型机械少,普通机械多、智能化机械少,是当前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推相结合,汇聚农机企业、农机协会、农机社会化服务企业等多元力量,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健全农业机械化产业体系。
良种配良法,良机同样要与良法相匹配。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不高,不仅取决于农机好不好用,更与农艺是否相匹配有关。传统品种特性、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模式,往往与现代农机格格不入。农机与农艺,应当是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关系。农机与农艺部门应加强协作攻关,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技术和操作规范,通过农艺适应农机,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现代农业科技的最终落脚点,是田间地头与生产一线。然而,当前我省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相对有限,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是主要经营模式。小农户对现代农机具的接受意愿与接受能力较低,由此导致农机推广不畅,市场蛋糕做不大,农机研发与生产者积极性不足,农业机械化进程迟缓。面对这样的情况,既需要有“有形的手”,通过财政补贴、金融倾斜等手段,撬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更需要“无形的手”,以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健全农业机械市场体系与商业模式。(记者 张辉)
上一篇 : 贵州赐力茶机引领茶加工自动化水平全面升级
下一篇 : 福维克知淳茶艺机智能突破一键升级开启饮茶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