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传统茶道的神器--欧思嘉全自动泡茶机

2022-04-18 02:41:53热度:105°C

前言

自从4年多前有了小孩之后,打着为了“孩子的健康”旗号,跟几个留学归国朋友加入了海淘大军,很快“张大妈”便出现了,那个购物英文水平和海淘的能力可以说突飞猛进,虽然天天刷张大妈,但基本都是找优惠,买买买,连签到都很少。这么多年下来,对张大妈的评价是——这是一个相对负责任的网站!两件事:1、几年前的事有点记不清了,大概是张大妈推送了一条优惠信息,但后来好像有值友反映所购产品是假冒产品,张大妈很快就呼吁大家不要购买,并且协助已购买的值友追回损失,还承诺如果追不回会赔付给值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只要是张大妈推荐的国外各种网站我都敢放心购买的原因。2、就是这次测评,这是我第一次申请众测,当时想着平时最多也就回复一下优惠信息,潜水多年都没推送过一条优惠信息(在此检讨,以后一定要加强互动),感觉机会渺茫也没在意,忽然有个周末的傍晚,正发着高烧,手机响了,还是北京的电话,当时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结果是张大妈的客服提醒我众测申请成功,要去网站确认,其实当时已经错过了确认时间,而且还是周末晚上7点多了,当时内心真是一股暖流啊!

好了!我相信只要长期留意张大妈的值友都能感受到她的诚信、负责!所以我也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把说明书看了一遍,然后开始测评。

作为曾经从事茶叶工作多年的潮汕人,晚饭后泡一壶功夫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家里常备老白茶、普洱、大红袍正山小种、单枞等不尽其数……从技术上说每一种茶都需合适的份量,合适的水温,最关键是泡水出水的时间,所以刚开始看到这款自动泡茶机时我是拒(miao)绝(shi)的。抱着为传统茶道打抱不平的心态我点了“申请众测”。

一、开箱及外观展示

由于是轻众测,加上我希望能把更多篇幅留给测评内容,霸气的朕值到了和精美的包装箱等开箱图片就不一一展示了。

产品配件大集合,右下角不明配件说明书上没有提及,后经深入研究,可以接水管,应该是放在接水桶里的吧。

机身很大一台,外壳是塑料的,乍一看还挺高大上的,但细看漆工以及水壶和机身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

将泡茶桶和滤网放入机身内,契合度还不错,面板按键简洁明了,各类茶都有各自的按钮,我觉得根据各类茶叶冲泡方式的差异性这是必不可少的,后来我还上马家搜索过自动泡茶器,大部分是咖啡机多了一个泡茶的功能,还有些几千大元的自动泡茶机都是一键自动完成,没有对各类茶分别设置按钮,这怎么可能泡出好茶呢?所以这点上看“欧思嘉”算比较好的,期待能在接下来的测评中真能做到用不同的程序冲泡不同的茶。

安装上机身后的废水桶,洗茶后的水全部流入这里;机身正后方有两个孔,上面的是入水口,可连接桶装水自动抽水,注水方式还有自己手动加水,我家没有桶装水所以我是手动加的。当然如果有桶装水接条管到入水口会更显自动化。

前置水壶及顶端的注水口,这两个位置也是我觉得有待提高的地方。水壶放进机身后有点松动,总感觉放不平;注水口偏小,倒水时很容易洒到旁边,当然可以从桶装水直接自动抽水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外观剩下最后一张“水位标尺”,注水至MAX 8大概是0.8L水吧。怎么感觉用一张图来展示有点铺张浪费~但外观也就这些了,接下来进入残酷的测评。

二、自动泡茶机PK传统茶道

因为病了两周,所以到了最后一天才进行测评,虽然时间赶,但说真的我一点也不马虎。当天中午还去准备了家里没有的绿茶——龙井和黑茶,在此感谢原广东省茶叶进口公司的高级美女专家——赖茶,我跟她说只需要两泡普通的绿茶和黑茶做个简单的测评,但经后来的品鉴,她送我的都是非常好的茶,立马让这次测评提高了N个档次。

前言中提到家里常备各种茶,唯独没有绿茶、黑茶,开箱后才发现泡茶机有专门这两个茶的按键,还好有专家慷慨赠与。

这是我原本对该自动泡茶机最大的期望——能泡好花茶算你赢!

另一主角传统泡茶工具上场,必胜!必胜!必胜!请大家忽略被我爸强拆改造后的不锈钢竹茶盘,他老人家说:钢板恒久远,一盘永流传!好吧~还是请大家留意我的高级盖碗等泡茶器具和后面有点甜的山泉水。

一边是注水、通电,通电后显示水温30度。

另一边烧水,准备泡茶。

茶类测评顺序

为保证味觉的清晰,大体上是从清香向浓郁递增:

1、清香甘醇的绿茶——龙井

2、陈香醇厚的陈年黑茶

3、夏季养生特饮——罗汉果菊花茶

4、霸气浓郁的乌龙——大红袍

绿茶——龙井

考虑到自动泡茶机的容量及说明书的建议在滤网内加入10克龙井,并注入600毫升水;盖碗根据尺寸加入8克龙井,(因为是泡茶机的测评,传统功夫茶的泡茶过程……此处省略500字……这里就不写了,等会直接看结果)。

注完水后,显示温度为30度,轻点“绿茶”功能键,“烧水”指示灯点亮,机器开始运作,bugs buzz(抛抛书包),声音不小,但速度很快,2分钟左右水温升至100度,注水口有烟雾冒出——水开了;然后大概等了2分钟水温显示93度,废水桶处哗哗的出水——洗茶了;稍等几秒泡茶机又开始嗡嗡作响,又开始将水烧至100度,这次等到水温降至90度听到机内有水流声,不一会儿嫩绿的茶水流入水壶——龙井茶泡好啦!心中不禁有点小激动~^~

整个过程大概10来分钟,不是很精确,因为一边观察机器运作,一边拍照,与此同时以传统方式用盖碗全手动冲了一泡龙井。

几乎同时“制作”的两杯龙井茶摆在一起,左边为自动泡茶机出品,右边为老茶客奉上。先从色泽上看,泡茶机出品的稍微偏深一点,全手工的偏浅,但差别不大,也不能作为分别好坏的标准;先品尝了色泽较浅的手工茶,清香、甘醇、润滑,毫无干涩,果然是特级龙井,再次感谢赖老师!接着用清水漱漱口,品尝泡茶机出品,同样茶味幽香,入口顺滑,但到了尾段略带涩味……个人觉得有可能是水温还是偏高,浸泡时间稍长所至。从这方面来说,全自动就没法想手工泡茶那样在水温、浸泡时间等做出细微调整了。

第一回合,手工茶道胜出!!!

要泡下一道茶当然是要先清洗泡茶机和茶具了,这里刚好也可以做个对比。先是泡茶机,打开顶盖,这时会有茶香和蒸汽冒出,但温度已不高,在这建议厂家能加个童锁,万一是烧水或泡茶期间小朋友按开了那就危险了(因为机器运作过程中我快5岁的女儿就好奇的跑过来想按按这按按那,被我及时教育了)。依次取出滤网、玻璃泡茶桶,把茶叶倒掉(此时又有一种铺张浪费的罪恶感,看茶叶的状态应该是还能泡多一壶的)。先用清水冲掉剩下的茶渣,再用开水冲洗去掉龙井的茶味,以免影响下一道茶的测评;接着依次将配件安装回去,后来发现其实机身内部应该也要冲洗一下的,可能是泡龙井的水量不多所以机身内部没有积水所以没注意。最后就是倒掉废水桶里的茶水,这里也是要注意的,因为废水桶体积不大,最多3泡茶就可能满了溢出,所以要及时清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到的机身后方溢水口那,说要接管子到接水桶里,但一泡茶后桶里是一滴水都没有啊。感觉有点浪费资源,如果能将废水桶里的水通过管子引到接水桶,那不是更方便么?废水倒完就可以开始第二道茶啦。

陈年黑茶

首先还是手工注水,因为上一道龙井茶感觉是水加少了导致出品有点涩味,这道黑茶味道会略重,因此10克的茶叶往水箱里加了800毫升的水。依然轻点“黑茶”按键,这里就不累赘了,跟绿茶比只是少了等待降温的环节,烧水100度——洗茶——出废水——再烧水100度——冲泡出茶。这次有经验不会手忙脚乱了,整个过程比泡绿茶快不少,大概7分钟多钟。一边拍照一边手工冲泡了一壶黑茶。

再次按原来位置左边自动右边手动摆放,先看茶色,还是自动泡茶机色泽稍微偏深些,所以还是先品手工出品的,华润甘甜、滋味醇厚,香浓但毫无苦涩,又是一泡好茶!漱漱口,再品自动机出品,味道真是出乎意料,茶香味更加厚重些,浓郁带着陈香,回甘丰富,居然没有一丝苦涩,再回看茶色,更加符合黑茶鲜活透红的特征。我有点不服输,再次手工泡了一道,这次加长了几秒浸泡的时间,出品后试品了一下,居然还是没有泡茶机的醇厚。

好吧!第二回合泡茶机胜出~

————————————————静静的深夜分割线————————————————

不知不觉来到了凌晨00:30,两道好茶下肚,舌尖到喉咙清爽回甘,无比舒畅,但肚子抗议啦!作为一个老茶客,除了常备各类好茶,饼干、坚果、草饼等零食也是不可或缺的……还好接下来轮到花茶测评了,罗汉果+菊花的搭配最适合熬夜的人,不但口感极佳,还有利咽润喉、清肝明目的功效。

花茶——罗汉果菊花茶

罗汉果菊花茶就不能用盖碗泡了,这回要出动某某窑的竹把手玻璃提梁壶啦。

菊花和罗汉果分成两份,每份15克菊花加1/4个罗汉果。这回手工比较简单,直接加开水浸泡就可以了;自动泡茶机这次加满水至MAX 8处,继续轻点“花茶”按键坐等出茶。程序、时间上和黑茶几乎一样:烧水100度——洗茶——出废水——再烧水100度——冲泡出茶,有点不同的就是废水量也随着注水量明显增加,感觉有点不太合理,废水量不应该跟注水量成正比。

很快一壶罗汉果菊花茶就泡好了。这个速度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花茶应该比普通茶的浸泡时间更长,一般到了后面还会拿来煮。这次跟手工对比相差就比较远了。

左边的自动机出品茶色明显清淡很多,所以这次先品尝自动机的,清甜但是味道太淡了,像是冲了好多泡之后的花茶;接着试试手工浸泡了10多分钟的花茶,相比之下甜而不腻,菊花的甘香也相当浓郁,这个差距有点大。

看看泡茶机面板上刚好有个再泡功能,于是拿了个盆把第一泡全部倒出,把水壶放回原位,注入1升水量(刚才那泡已经用完水箱里所有的水了),点击“再泡”按键,看看能否泡出浓郁些的花茶,依然是快速烧水至100度,这次没有洗茶出废水的程序了,直接泡茶、出茶,但浸泡时间依然很短,这次出来好大一壶茶。味道比之前那泡还要淡一点,当初寄以厚望的花茶功能让人大失所望!

第三回合,手工茶道完胜!!!

满满一肚子茶,已经没法再喝了,加上茶里面的咖啡碱让我有点亢奋,于是休战开始敲键盘写测评。

————————————————微亮的清晨四点分割线————————————————

调了闹钟,决定翘班8点起来做最后最残酷的测评。困!困!困!咖啡碱已阻止不了老茶客一头扎进梦乡了。

乌龙——大红袍

8点准时蹦起,快速洗漱完,吃了点早餐继续测评,这个测评不跟手工茶道做对比了,只做加分项,因为多年从事武夷岩茶的经历,让我化成蝶(拒绝成灰)都能认得大红袍那霸气的茶香。一泡好的大红袍首先需要高温冲泡,第二头几泡快速出茶也是关键,一般4-5秒必须出水,那些顶级的大红袍通常就那前面4、5泡是巅峰状态,后面的味道会一落千丈。

因此我突发奇想,想尝试一下泡茶机3秒出茶的功能。说明书上说“在冲泡过程中需要马上出茶,可以长按‘开水/手动出茶’3秒”。

装入千元级别大红袍一袋,10克,注水至MAX 8最大,先点“乌龙/红茶”按键,烧水至100度,马上长按“开水/手动出茶”按键企图跳过洗茶直接冲泡,但是机器忽然停止了嗡嗡声,温度跳至95度,并没有出茶?我昏~

以为没按够3秒又去长按“开水/手动出茶”键,这次更奇葩,保温指示灯点亮,温度忽然跳到58度。眼看操作失败,唯有再次轻点“乌龙/红茶”按键,泡茶机终于再次启动,难道是不能跳过洗茶程序?于是这次我等出完废水,再次烧水至100度时长按“开水/手动出茶”键,这次出茶了,霸气的香味充斥着整个饭厅,二话不说直接拿出我的专用靓杯(之前考虑到要对比茶色,所以用的是普通白色杯)开始品尝。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冲泡,只有茶香没有茶味,但对于大红袍这种很多人用盖碗都冲不好的茶来说,我觉得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能对一台全自动的机器要求太过苛刻。至此全部测评结束。回看一下有点像流水账,但细致测评确实需要那么多口水,毕竟1.5L有点甜的山泉水也用了4瓶。好吧!最后来个精简的总计。

三、优缺点大汇总

指出缺点更应该给出建议:

1、机身外壳喷漆容易磨损,材质有待提升;建议使用更厚实的漆或换成不锈钢外壳。

2、顶部手工注水口太小,容易洒到周边;要么改大注水口,要么多配一个契合度高的漏斗。

3、玻璃泡茶桶与机身内部连接处容易积茶或水,清理干净需要用布吸出来;对机器内部构造不懂没办法给出合理建议。

4、洗茶用水量太大,尤其满水泡茶时;洗茶的用水量应该是固定的,而且不用太多,好的茶叶都不会太脏的。

5、泡花茶时浸泡时间不足,导致味道太淡;程序设置一个较长的浸泡时间,或是一个煮茶功能,毕竟除了花茶像黑茶、白茶冲到最后也可以再通过蒸煮逼出茶叶精华来。

6、长按“开水/手动出茶”键3秒快速出茶功能模糊;我觉得对于需要快速出水的茶类可以减少水量来减少浸泡时间,少量多次。

7、废水桶容量太小,需要经常倾倒;可以将废水桶溢水口改成一个出水口,直接流到接水桶里。

8、说明书不够人性化,满满的文字都在描述泡茶中的自动功能,该详细的地方又模糊不清,甚至有个配件都不知道干嘛的;尽量简洁明了,多用图文方式,纸张档次也要提升。

9、顶盖和注水口有高温烫伤隐患;应设置童锁。

10、前置放水壶处契合度不高,水壶放上去不稳、不平;提高契合度或改成凹槽式。

优点也很明显:

1、外型大气上档次,摆在饭厅有面子。

2、设置了各种茶类单独的功能键,能针对不同茶叶使用不同的冲泡方式。

3、全自动一键出茶,7-8分钟就能泡一壶茶,省时省力。

4、泡绿茶时对温度的把控很到位,像金骏眉、正山小种这些细嫩的茶同样适用。

5、配件少,清洗非常方便,不像功夫茶具每次泡完都要洗一堆东西,还容易打烂。

6、每一泡的量比较多,人多时不会手忙脚乱。

最终总结:

虽然在这次PK当中,自动泡茶机负多胜少,但一方面,我们对手工泡茶已驾轻就熟,拿捏恰当。但如果我们花多点时间在泡茶机的使用上,包括针对不同茶的用水量,茶叶的用量,这些掌握好了一样也能泡好大部分的茶叶。而且,如果它是用在一个工作比较繁忙或接待量比较大的公司,那绝对是功夫茶具无法比拟的。所以我觉得自动泡茶机与传统茶道没有真正的优劣,只有需求和使用环境的区别。

终于在截止交稿前不到半小时完成,第一次发测评文章,而且时间仓促,不尽之处敬请各位值友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