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引领中国茶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2022-04-15 02:30:03热度:80°C
2022-04-15 02:30:03热度:80°C
或许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对于茶,东西方却有着出奇一致的热爱。
西方诗人曾称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是“月桂与秋色也难以相提并论的享受”。而在东方的传统语境中,这种山茶科植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与真情实感,“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毫无疑问,茶是饮品、是文化、是情感寄托,也是经济产业。
根据《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到2020年底,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2000-2200亿元。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风头正劲的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
是什么力量在助推整个茶行业滚滚向前?
(一)
第三次产业革命
科技彻底改变了很多行业,茶产业也会是其中之一。
3月22日,领导人在武夷山市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5月21日,第二个“国际茶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成为行业科技与创新集中展示的平台,被重塑的茶叶生产环节、被重新定义的饮茶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展会形式、数字化的沟通手段……
这些都指向两个事实:
第一,科技与创新已然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茶叶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风暴已经形成,而且是由中国发起。在过去数千年的饮茶史中,能称得上“产业革命”的,只有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中国明朝,是“炒青”工艺创新带来的“手工业革命”。
第二次发生在现代西方,是“袋泡茶”形式创新带来的“工业革命”。
先说第一次。炒锅的大范围应用,让人们可以对温度及火候进行精确把控,作为加热介质的水逐渐被取代,茶树鲜叶被直接投入锅中翻炒杀青,这被称为“炒青”。
在炒青工艺的启发下,几乎同一时间,黄茶的闷黄工艺、白茶的萎凋工艺、红茶的揉捻发酵工艺、乌龙茶的做青工艺、黑茶的渥堆工艺,在不同地区渐渐形成。
新工艺让茶叶更加易于保存,具备了大范围传播的基础。茶,逐渐从一个嗜好品,延伸为一个产业。而17、18世纪的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
茶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远离原产地中国的西方。
工业革命之后,茶已经是全世界流行的饮品。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人们对于茶有了新需求。
100多年前,袋泡茶应运而生。茶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具备了很多工业化特征,比如标准化、大众化、便利化、时尚化。这些特征,主导了商业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如何通过下一次科技创新的突破,让茶产业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动权回到中国,成了摆在中国茶企和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二)
为什么是竹叶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共识。但是,科技该如何运用在古老千年的茶产业中,似乎没有具体答案。
在茶行业百花齐放的探索中,社会也在快速发展。直到最近几年,一些真正的需求,开始沉淀下来。
这也反映在茶产业上。
综合行业数据来看,茶饮料行业的增速放缓、年轻人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增大、高端茶产品销量增长,这三大趋势几乎都发生在2018年前后。
这就对产业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要在更高层面上,将新科技融入古老的产业中,突破表面的工艺创新或形式创新。
实际上,也只有古老传统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对成本与价值的双重考虑,才能真正形成风暴,改变行业。
新风暴中,一些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比如,主打中国高端绿茶市场的竹叶青。
只在清明前,采峨眉海拔600-1500米高山茶园的鲜嫩茶芽——竹叶青的“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率先为行业树立起了高端绿茶选购标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就曾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竹叶青是我们茶叶界的‘华为’”。这种类比在被称为“有品类无品牌”的茶行业里,不仅是对竹叶青行业地位的认可,更是对其品牌力的强势肯定。
当行业迎来需求拐点时,2018年,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也迎来新的起点。即便是不太喝绿茶的人,也渐渐知道了竹叶青。
去年9月,竹叶青宣布获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今年年初,竹叶青更作为中国唯一品牌荣登《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
透过高端茶品牌,整个世界再次对中国茶充满了兴趣。
今年的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这个旨在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由中国推动、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的国际性节日,成为法国、西班牙和摩洛哥三个饮茶大国的驻华外交官造访竹叶青生产基地的契机——他们跟很多人一样,喜爱中国茶文化,也对中国的茶科技与茶产业发展状况充满了好奇。
(从左至右: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官员吴列凯,法国驻成都总领事白屿淞,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阿卜杜拉•阿萨诗,竹叶青生产总监、首批“中国制茶大师”刘祥云)就像法国驻成都总领事白屿淞(Bruno BISSON)先生所说的,“竹叶青拥有最专业的制茶工艺,而我对如今中国茶业的发展所知尚浅,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而竹叶青提供的思路,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茶的“科技密码”。
(三)
茶科技密码的关键
纵观竹叶青的崛起之路,始于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做中国高端绿茶品牌。而科技的助推力,则贯穿了整个过程。
竹叶青的茶科技创新开发与应用,有一个基于行业本身特性的关键点:对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回归。
这是差异性,也是方法论。
当法、西、摩三国外交官在首批“中国制茶大师”刘祥云的陪同下,走进竹叶青的生产车间时,他们不止惊叹于竹叶青全自动生产线的数字化水平,也对智能选形机结合人工精选的方式感到新奇。
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阿卜杜拉•阿萨诗(Abdellah Achach)先生的祖国是中国绿茶的第一大进口国,非常熟悉且热爱绿茶的他在参访竹叶青生产基地后表示:“竹叶青精湛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和严苛的选茶标准,令我印象深刻。我认为竹叶青中国高端绿茶领导者的地位,实至名归。”
与几位外交官一样,央视《超级工厂》栏目,也曾对竹叶青斥资亿元打造的自动化茶叶生产链进行探寻,将镜头对准竹叶青制茶车间、生产线以及检测中心,全面呈现了竹叶青融传统于科技的现代茶企形象。
运用国内最先进的超高温增湿热风加滚筒杀青技术、创新的高温短时连续提香技术等,历经38道严苛工序、65项严格检测,所产出的每一杯竹叶青都散发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嫩栗香气,造就了独属于竹叶青的品质风格。
一边是茶科技创新在生产端带来的规模化、标准化,一边是茶人匠心驱动所形成的高端选茶标准,一快一慢之间,也让竹叶青的高端品质更见恒定如一。在竹叶青精选车间,挑茶师的指尖在成堆的茶芽里灵动飞舞,借助人工肉眼判断,以每分钟100个的惊人速度,挑选出大小、长短一致还兼具形态美的茶芽。而1克“论道”级竹叶青,更要从1000颗茶芽中甄选,这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茶芽在青碧透亮的茶汤里,根根直立,上下沉浮,尽显东方古典美,也完美定格了峨眉高山春天的味道。这一口春天,让爱茶的法国驻成都总领事白屿淞先生品尝后连呼非常好喝,“期待重返峨眉再相见”。
拥抱数字生产技术,更不忘承袭和发展传统制茶工艺与文化传统,茶作为单一农产品的现代形象得以丰满起来。不仅如此,这种回归在消费端同样有所展现。
品茶是传统茶文化中最重体验感的一环。竹叶青以铝箔小包分装,每4g为一小袋,一袋即一杯,首创除氧充氮技术包装,既保持明前茶的新鲜状态与稳定口感,也便于携带和冲泡,消费者的品饮体验与传统文化感受成为技术创新中的重要考量。
科技保证了嫩栗香气的留驻,也实现了市场更大的外延。竹叶青率先拥抱新零售,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让消费者无论是在实体门店,还是线上网店都能享受同等服务、同等产品。在今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竹叶青也响应数字赋能入驻“天猫馆”,以云直播、云赏茶等多元方式,让峨眉高山绿茶走入更多人家。
中国茶叶的特殊性在于,产品之上,更是文化的延承与社交的联结,它不仅仅是一种味觉消遣,更是在精神层面去感受的情调。对于高端绿茶来讲,在品饮之外,体验更是关键一环。为此,竹叶青经常定期举办私人定制品鉴会和会员茶山行等高端活动,从竹叶青里,感受自然的关怀、生活的本意,不仅收藏峨眉山的春天,更习得中国的文化礼仪之美。
正如期待未来能在西班牙推广绿茶文化的西班牙驻华外交官吴列凯(Diego Uriel Gálvez)先生表示:“竹叶青的匠心工艺和科技内涵让我惊喜,它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巧妙地结合,尤其让我难忘,也让我了解到竹叶青能够成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核心所在。”
在回归传统与拥抱科技之间求取平衡——竹叶青抢先探索的中国茶“科技密码”,为第三次茶产业革命率先吹响号角。
(四)
结语:中国茶的真正机会
从中国的“全民饮茶日”,到世界的“国际茶日”,茶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正在不断得到重视。在竹叶青等中国茶品牌的引领下,科技力量已然成为中国茶远大前景中的重要支柱。
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健康产业的崛起、年轻市场的壮大、东方思潮的逆袭,这些蝴蝶,都能造成茶产业的新风暴。
而这,正是中国茶进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会。
媒体合作、品牌宣传请联系牛哥(ID:ntanqin)
轰炸南联盟22年后,终于有北约国家道歉了!但事情没有完
巴以冲突进入第二周,五大赢家和五大输家!
全世界都糊涂了,中美悄悄换了一下角色!
这个周末,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让中国人特别感慨!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战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上一篇 : 千年飘香,一览中国茶史
下一篇 : 一张图看懂中国所有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