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众瞩目到投诉不断,从普洱茶到白茶,茶博会的未来何去何从

2022-04-14 19:08:56热度:83°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有茶友来发牢骚。

说他在茶博会,买到渥堆做旧老白茶

从他发来的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饼“2003”年的老白茶,拥有着咖啡色和褐色的外观。

这很明显,就是渥堆做旧老白茶的标准色。

有经验的人,或者上过当的人,都不用看第二眼,大脑就可以发出指令,这是饼做旧老白茶,可以放下,转身离开了。

茶友说,他喝过之后,再细看这颜色,也觉得是渥堆的,跟我的文章里写的很像。

末了他还总结,说,这饼还不便宜呢,300块买的。

确实,跟某宝某东上的同色系的渥堆做旧老白茶饼比起来,300块这个价格,还真的是贵了,不够“良心价”。

人家某宝某东上的做旧饼,350克,只要100-200大洋好吗?

怎么一到茶博会,就迅速涨了一百?你渥堆制茶,又没有技术壁垒,又没什么成本,凭什么卖得比某宝某东还贵?真心不能理解!

(画外音)李麻花:有什么不能理解的?某宝某东是以便宜著称的,怎么可能卖得贵?茶博会就不一样。它顶着块高大上的招牌,又有大牌参展支撑场面,消费者对茶博会期望很高,卖便宜了反而没人买!

“咦,你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聪明?”我大惊失色,出汤差点烫到手。

李麻花洋洋得意:我在看一本书。

什么书?什么书能让人一夜换脑?

《人性的弱点》。

《2》

说起茶博会,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去逛过了。

是的,我从来没有以参展商的身份去过茶博会,都是以闲人身份去的,纯属逛买逛买。

因为,最早知道茶博会,便是因为在一个武夷山朋友的店里,看到了一堆心思灵巧的手工艺摆件。

那些竹编的篮子,小茶篓子,朴而不直的竹镶瓷片茶杯垫子,还有各种实用又漂亮的茶具周边...

那一刻,我就像探春托宝玉带小竹根抠的风炉一样,极想扔下几块红票票,就捧着朋友的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巧茶具,逃之夭夭去也。

然而我的心思,在眼神里就昭然若揭,朋友开店多年,虽然年轻尚小却阅人无数,在我盘算着要不要动手之前,她抢先发话,说,你不能打它们的主意啊,要是喜欢,自己去茶博会淘。

那一次,因为要参加斗茶赛,又因为事先约了桐木关的茶农,便遗憾地跟武夷山茶博会失之交臂了。

从此对茶博会就生成了一个印象——是买茶具,买茶叶周边的一个好去处。

平时,我们是没有太多时间,去茶城,一家一家,挑选茶具,茶盘,茶则,茶具盒,剪刀,茶席,茶巾,小摆件,小盆栽的。

那太浪费时间,也太局限,产品的风格和材质,太局限于采购商的审美。

不如茶博会,全国各地的茶具,茶周边的生产商齐聚一堂,想什么风格,材质,颜色,款式,都有得挑选。

所以,再一次听到茶博会的时候,脑海里浮起的,便是终于等到了一个淘茶具的好机会。抽时间,一定要去逛逛,买些称心的好用具回来。

但村姑陈从来没想过,去茶博会里,买茶淘茶。

是不是很奇怪?

会产生这种念头,是有一年的茶博会,我虽然没去,但碰巧办事经过那个展览馆的后场,那些全国各地拉来的茶叶,就那么四散着堆放在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虽然阳光晒不到,但风吹得到,并且如果下雨再刮风的话,雨点雨丝们,是可以透过帐篷的巨大缝隙,沾染上茶叶箱子的。

而且那些箱子,由于在各个茶博会间移动,搬运间,四角破损严重,箱体受伤厉害,早已经不再是箱中茶叶的庇护所了。

这样的茶,我可不敢喝。

当然兴许也许也有保护得好的茶,但要费上诺大的心力,去寻找,去大海捞针,去赌自己的运气,实在犯不着。

于是便歇了去茶博会淘茶的心。

《3》

满打满算,村姑陈参加过两次茶博会。

一次是厦门,一次是杭州。

厦门的那一次,因为厦门茶博会久负盛名,且名气还在海峡之上,所以,专门坐了动车去看看热闹。

确实也看到了热闹。

看到了很多境外的茶商来参展。

印度的,斯里兰卡的,东南亚一带来了不少。印度有红茶,也有绿茶。斯里兰卡则纯是红茶,并且他们的红茶有多种分类,比我们桐木的正山小种分得细。

桐木正山小种,分大赤甘,小赤甘等等,而斯里兰卡的红茶,按细碎程度,分为极细,一细,二细,三细,以及碎叶,小叶,中叶等等,分类之细,令我们身为世界红茶鼻祖的胡建人,也叹为观止。

不得不感慨他们的茶叶,工业化,商品化得如此之深。

与之相比,我们的红茶产业,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难怪在全球的红茶产量和销量上,小种红茶远远低于斯里兰卡。

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这个认知,让我们哀叹,也让我们振奋——市场份额占得少,说明还有机会,还有希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一块很大的蛋糕,等着我们去分去抢。

但那次厦门的茶博会,却也让人感受到烂茶的威力。

我用词一向精准,只说假茶,做旧茶,劣质茶,极少有直呼烂茶的,然而,那天在厦门茶博会里,真的喝到了一泡超级烂的茶,那是一泡普洱,出自某宝大牌,那茶只喝了两口,却让我们的口腔,臭了一下午,怎么喝水冲刷,都是臭的。

一股猪圈般的恶臭。

这记忆太惨痛了。

痛到,再也不想去茶博会喝茶,再免费,再大牌,再名贵,也不喝。

《4》

杭州的茶博会,是从上海过去的。

当时在上海的会员体验中心正在装修,李麻花说要在墙上画一幅画,于是我只能从福州飞去监工。

以她野兽派的画风,如果我不在场,不知道会画成什么样?

果然,那墙壁画出来,真是一言难尽。

只好又请刷墙的师傅全刷成了白色,上面装了几片屋檐,做成闽式建筑飞檐翘壁的样子,这才罢休。

收拾好房子,正好是周末。

李麻花说,我们去西湖边上喝茶怎么样?

以前报社开会的时候,在曲院风荷里的酒店住过,感觉蛮好的,于是,就开启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程。

在杭州的地铁上,听到了茶博会的广告,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便半道转向,去了茶博会。

进去之后发现,嗯,其实哪里的茶博会都一样,都是茶,茶具,茶周边,茶服,茶空间装修,以及人。

拿出来试喝的茶,要么泡得极淡,喝不出香水韵来;要么极普通,丝毫勾不起人喝茶的兴趣。

还是只能逛逛茶具,茶席,茶巾,茶包。

当然也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杭州茶博会上那些好看得令人惊讶的茶服。

从前在武夷山没有见过的茶服款式,包括在某宝上没有见过的茶服款式,都在这里,见到了踪影。

各种长款,短款,大码,小码,各种棉,麻,丝,绸,各种绿,红,黄,褐,都齐集一堂,凭你挑选。

那一个片区,莺歌燕舞,娇声俏语不停。

好像杭州的茶圈女子,来这个茶博会,都是来买茶服的。

好像整个杭州的莺莺燕燕,都在这里挑选着属于自己的美丽华裳。

我问李麻花,你买不买?

她说,我怕走光。

嗯,我调侃她,也就只有唐朝的大开襟衣服你能穿得上....

结果,被她追着打出了茶服区。

《5》

茶博会上,还会发生一些趣事。

有一年,S师傅在茶博会上邂逅了假的太姥山茶厂。

他也是想长世面,就去参加了福州的一个茶博会。

结果在会场上,没逛两圈,就邂逅了一家装修很豪华很有档次的展位,但S师傅并不是看表面的肤浅人。

吸引他的,是那家展位硕大的几个大字:产地:福鼎太姥山。

那一刻,S师傅说,他好激动。他乡遇亲人,能不泪盈眼眶么。

当即坐下来喝茶。

没喝几口,却觉得不对味,这汤感不对,不是太姥山的高山韵。一问,哎,人家说就是高山上的。

S师傅这下却坚决不相信了。他问展会人员,你们究竟是哪里的?

那参展人员可能也没想到这么巧,就死鸭子嘴硬,说,我这茶就是太姥山的茶。假一赔十。

S师傅不答应了,耿直的他直接了当地揭了参展商的底牌——我就是太姥山的,我怎么没见过你?你哪家的?姓什么?

呃,这可真是李逵遇到李鬼,那场面,热闹极了。那参展商脸上的表情,丰富极了。

他真没想到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馅,急忙拉起S师傅,走到僻静的地方,左右道歉,请他不要揭穿。

S师傅也是老实人,告诫了两句,就走人了。

原本,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前几天,村姑陈却在一条新闻里,看到这家曾经被S师傅抓包的企业,居然在准备上市了。

欧买糕!

看来,这么些年,他们冒充太姥山的茶,并没有受到置疑,并且,还获利颇丰。

窃钩者诛,窃G者诸候。

看来,当一家企业成为了业内的大企业,已经没有人会去怀疑它的产区和工艺了。

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谁广告投得多,谁说了算。

没办法,消费者就是那只善良的鹿。

《6》

前几天,细看了一下茶博会的参展商名单。

发现参展商数量相比前年,少了好多。

并且,当年踊跃参展的大品牌们,当年在茶博会上费了很多钱装修展位,打造出各种特殊吸睛效果的那些茶厂,这次几乎都没去。

甚至有少量的展位,采取了置换的形式给到了一些自媒体。

欲借这些自媒体人,为盛会做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力。

当然还有一些品牌参加。

但这些茶企,一来不是大企业,二来处于品牌传播初期,正是四处展示品牌的阶段,好似有成规模的茶博会都会去参加的样子。

SO,其实现在的茶博会,在业内的影响力,真的小了非常多。

不止茶企参加的少了,逛展的消费者也少了。

想来,茶博会盛行这十多年来,模式早已经陈旧,形式早已经泛滥,于参展商而言,品牌宣传的效果大于销售,于消费者而言,参观的目的大于购买。

于是,参展商一衡量投入和产出(展位费,人工成本,展位装修成本,茶叶运输成本),发现不成正比,或者产出达不到心里的尺度,便纷纷放弃了。

而消费者,有时间的时候,蛮来逛逛,就当散步,找人聊聊天,还有茶喝,何乐而不为?

没时间的时候,也就不必来了,也不是非去不可。

跟当年大家为了争睹好茶芳容,挤破头,万人空巷的局面比起来,简直差太多了,云泥之别。

就这么着,参展商就更少了,逛展会的人也更少了。

有的来了这一届,发现人少,明年也不来了。

亚性循环就此下去。

渐渐地,就油尽灯枯了。

《7》

李麻花问,那未来,还会有人举办茶博会吗?

会有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未来,还会有人趋之若鹜地去参加茶博会吗?李麻花再问?

不一定了。

时移,则事易。十几年前的商业模式,可能适合当时,却未必适合当下。十几年前深圳每个月都有一场婚博会,而现在呢?

茶博会的主旨,让四海八荒的茶农茶商茶厂,齐聚一堂,互通有无,这个立意原本就是好的。

但在形式上,恐怕得换一换了。

这种摆摊买卖的方式,稍微OUT了一些。

引进一些更新的,更独创的,更适合现在人需求的内容与形式,才可以让茶博会这种盛会,盛宴延续,热度不减。

否则,只会如一辆断了电的列车,滑行一段,便永远停滞了。

只留下了个休止符,呆立在原地。

《8》

【后记】

有时候觉得村姑陈就像是个树洞,大家买到假茶,做旧茶,劣质茶,或者碰到奇葩的茶掌柜,BT的茶客,总会来找村姑陈闲聊一番,发个牢骚,倾诉几句,得到共情,心里的结,就此解开了。

正因为如此,我才知道了这么多茶圈的猛料,内幕,八卦。

虽然有时候看到茶友遭遇骗子,小五位数的茶钱买回来一堆号称高山、实则海边出产的白茶;或者买了三四年,喝的存的全是做旧老白茶饼;甚至费了半天劲,花了大价钱,买到假的“大师茶”.....每到此时,这些负面的情绪,也会让村姑陈心里充满忧伤,充满一些灰色的雾霾,以及升起对行业未来的忧虑。

这种阴沉的心情,需要花上两个多小时,再喝一泡慧苑老丛,或者慧苑铁罗汉,才能洗刷干净,才能打点起精神,去做别的事情。

然而,我仍然很然很愿意,当列位看官的树洞。

很愿意替大家消化掉许多的负面情绪、替大家消弥掉许多的不良印象、替茶界同仁挽回更多的茶友......

因为我热爱这个行业,我愿意为它,做和事佬,做解惑机,做发言人。

就算大多数人都在玩虚的,也总要有几个人是务实的。

否则,这行业,就没钱途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