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女性的择偶观鱼和熊掌都要得到

2022-04-14 11:29:00热度:130°C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大致意思是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取舍,而不是妄图全部得到。

男女之间的相互选择,往往也是取舍的结果,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的人很有钱,但是他长得很丑,年龄很大,有的人长得帅,很年轻,但是工作能力一般,有的人很忠厚,很踏实,人品不错,但是木讷,不善言辞。总之上帝给了一个人关了一扇门,同时又给他开了一扇窗。

只是近几年来,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那就是单身女性在择偶方面,往往很全面,首先是物质方面希望男方满足自己要求,其次三观也就是精神层面要和自己一致,除此而外比如相貌、才艺、谈吐也是不容降低要求。

既要谈钱,又要谈精神和谐,看似没什么问题,实际上非常矛盾。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解放到现在中国女性的择偶历程。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70余年,在这70余年时间里,中国女性择偶观念是怎样变化的呢?

上个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成分、政治出身占主导”。当时,政治因素对婚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一时期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捍卫祖国尊严的解放军成为了新时代的偶像。同时,人们在择偶时也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大中城市和农村的先进女性会优先考虑党团员、解放军、政府机关人员和农村干部。只要男方的政治条件好,他的经济、相貌、年龄条件差一点并无妨。当时正值建设事业蓬勃展开,出身好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也很受女性青睐。“十年动乱”开始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人们的择偶标准出现了偏差,政治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知识分子受到追捧。女性在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因素其次,政治因素开始被忽略。知识分子成为择偶的新标准,那个年代,能考上中专都是国家干部身份,更不要说上大学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因素成为主导其它一切的因素”。因为改革开放,一部分人抓住机会迅速富裕起来,成了大款、款爷,当时流行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公职人员、国营单位职工纷纷辞职创业,“下海”也成了全社会最热议的词。人们不再避讳谈钱,当然女性择偶的首选就是男方家庭经济条件要有钱。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感情为主,经济为辅”。女性开始重视婚姻质量,婚恋观由重视外在转向内在,在择偶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感情、品质和能力。当然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但是相比感情因素,家庭条件不是大部分女性最看重的。在这个阶段为什么女性更注重情感的和谐?因为国内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可以四处打工,尤其是广大农村女性,进了工厂,进了城市,身心得到很大解放,自身挣到钱了,另一方面,她们感情上渴望找到灵魂伴侣。

2010年到现在:既要谈钱,又要谈情,尤其是物质上,女性要求男方有房有车,还有存款,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好家庭是做生意的。除此而外呢,希望男方和自己三观一致,感情交流顺畅,至于相貌、谈吐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求。

其实,很多单身女性自认为是独立女性,意思是既可以独立赚钱,也可以独立思考,但是她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既然自认为是独立女性,为何又要在经济上依附男方呢?

一个人假若经济上依附于另一个人,再说自己很独立,俨然就是一个笑话,更不要说自己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在择偶方面,西方女性的观念值得我们思考,她们追求的则是两情相悦,而不是房子车子票子,他们更看重的男方责任感、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是否爱自己。

造成当下女性择偶观念再次变化,很大原因是工作不稳定,挣钱也不是很容易,所以她们再次回到了传统的思维里,希望经济上依附男方。

当然还有一部分女性收入很高,文化程度也很高,但是她们也是同样要求男方收入超过自己,原因无它,传统观念里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再次在她的身上体现。要不然又怎么解释呢?凭什么男方非要强于女方呢?

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当下的女性希望感情上得到皈依,希望琴瑟和谐,希望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另一伴,这样的择偶观念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那就显得格格不入。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选择物质,又要得到情感,举天之下,又有几人可以得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