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第二季探秘古蜀文明单霁翔肖央深入三星堆八号坑方舱

2022-04-13 09:04:35热度:149°C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的每次“上新”,总能迅速霸屏,卷起各种狂想。2月6日(本周日,大年初六)21点档,《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将在浙江卫视播出第八期。本期节目,“万里少年团”单霁翔、周韵、肖央、牛骏峰将带着自己开启的“盲盒”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个个问号,走进三星堆及金沙遗址,探访古老而神秘的古蜀青铜文明。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左起:单霁翔、周韵、肖央、牛骏峰

大型考古盲盒现场:

近距离探寻三星堆文物之谜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三星堆出土文物既是极其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是中国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社会价值的文物群之一。

本期节目,“万里少年团”在众多“三星堆狂想”中各自认领了一个“待解之谜”,分成两组寻找答案。单霁翔、肖央与三星堆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在三星堆博物馆汇合;牛骏峰与周韵则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许丹阳的带领下了解三星堆文物背后的故事。

牛骏峰

周韵

青铜神树、神坛以及三号坑新发现的顶尊跪坐人像等,都是三星堆独有的。青铜纵目面具更因其造型,引发“外星人”的广泛讨论,结合古文记载,有的说法认为该面具象征第一代蜀王蚕丛,但也有说法认为这件器物展现了当时古蜀人“千里眼、顺风耳”的愿望。不同青铜人头像的五官实际上相差无几,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脑后的发型,辫发人和笄发人这两种发型不同的人群有什么区别?金沙遗址中为何只有辫发铜像?

节目中,单霁翔和肖央还深入三星堆考古大棚中的八号坑方舱,这也是八号坑文物首次通过公众媒体露面。八号坑现场就如同大型考古盲盒一般,里面究竟有着哪些奇特的文物?几乎每个坑内都是一层灰烬、一层象牙,再一层青铜器的构件埋藏形态,让人不禁发问:古蜀王国三星堆先民的祭祀为何采用这般方式?

肖央

探秘考古“黑科技”:

见证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

三星堆考古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百年考古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从意识上、理念上、设备上,还是从发掘的方法、多学科结合、文物保护等各个方面,都代表了新时代中国考古的最高水平。“万里少年团”深入三星堆博物馆修复馆和三星堆考古大棚,揭秘考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配备的多学科结合的科技考古阵容。

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由于是抢救性发掘,受当时条件限制,考古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收集、获取、保护出土文物的完整信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考古遗憾。2020年9月至今的新一轮考古,则运用了最前端的科学技术手段,且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多学科、多单位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的考古方针,合作参与的机构多达34家。前后筹备论证的过程将近一年。除此之外,考古现场是如何边发掘与边保护的?防护服、临时实验室、可升降悬挂式工作台,新世纪的三星堆考古发掘都采用了哪些“黑科技”?

随着学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机制的完善,如今学习考古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实地一展身手。90后考古人的加入,也让不少文物拥有了有趣的“花名”,比如“大耳朵图图”“诸葛亮”,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些出土文物呢?

单霁翔

节目中,还有自太空归来的蜀绣“太阳神鸟”图案时隔多年再次亮相,嘉宾们探讨了“太阳神鸟”这一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对于成都的意义。而单霁翔与“太阳神鸟”背后的故事有何联系?他又如何理解“太阳神鸟”这一图案?节目最后,为了探讨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联系,复旦大学考古学教授高蒙河还设置了一组“真假三星堆文物”选择题。对三星堆文物有了深入了解的“万里少年团”团员们究竟能否选中正确答案?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