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2022-04-12 09:11:31热度:94°C
2022-04-12 09:11:31热度:94°C
云南省双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4乡2镇2农场,总人口17.8万人。双江因水而得名。澜沧江、小黑江相交相融,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冰岛湖是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70.73%,是云南省首家获批的《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双江因茶而闻名。双江在明朝就大面积种茶,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
茶产业整体呈上台阶式发展。茶叶产业基地更加夯实、市场更具活力、产业链更加完整、品牌更加响亮、茶旅融合更加紧密、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茶乡人民更加幸福,双江茶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双江县涉及面最广的富民强县产业。一产产量持续增加。全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生态茶园目标,制定《勐库大叶种茶乔木型茶园种植管理技术规程》,规范茶叶标准化种植,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抓好产品安全、质量可控、产出稳定的第一原料车间。二产效益显著增强。双江以培育和推动发展双江茶加工业为核心,通过发挥区域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资本聚集、品牌创建等途径做大做强茶产品加工业,切实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和提高综合效益。2020年,全县精制茶总产量1.15万吨,实现茶叶工业产值20.7亿元,较2019年茶叶工业产值14亿元,增6.7亿元,增长47.9%。三产融合有效发展。双江充分发挥勐库大叶种茶的优势,依托茶尊冰岛,按照“茶旅融合”“茶科融合”“茶文融合”的模式,建成“一村一品”普洱茶专业示范村5个、茶旅融合3A级景区1个,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良好局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突出。双江注重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挥与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深层次合作,借助先进技术,建成古茶树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古茶树资源的时时保护,扩大古茶树知名度。一是制定古茶树保护相关文件。修订了《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成立了邦骂雪山自然保护区、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和勐库古生茶树群落保护管理所,完成了临沧市第二批古茶树资源保护认定工作。二是抓好古茶树保护资源调查。开展古茶树(园)资源联合调查工作,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全县古茶树(园)面积为12.4万亩,其中野生型古茶树面积10.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2.2万亩(39.8万株)。三是建立古茶树资源基因档案库。四是实现古茶树数据可视化管理。基于北斗卫星影像地图,借助先进技术,完成古茶树资源数据“一张图”工作,对冰岛村13637株(首批)古茶树进行数据管理,并完成二维码保护挂牌、建档工作,为后续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打下坚实的数据资源基础。
优质茶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双江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生态茶园目标,以规模化茶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区块链防伪技术,建立产品安全、质量可控、产出稳定的普洱茶原料基地,保障“第一车间”的原料质量,确保茶产品的一流品质。
茶叶企业组织集群初具规模。全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引领作用,强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力量,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对基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经营、规范管理,实现普洱茶产量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全县建成SC生产许可茶叶精制企业71户,全县茶叶初制加工企业2378户,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45户,建成规模化初制示范所10个。
茶品牌打造与推广显成效。企业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初具雏形,市场营销和重大茶事活动成效显著,形成了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截至2020年,全县共有茶叶企业注册商标120个;“本味大成”“博君熟茶”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茶”;勐库戎氏、冰岛茶叶精制厂等6家茶叶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双江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的发布,以统一的“勐库大叶种茶”品牌形象,统一标识、统一出口、统一管理,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地域性的茶叶品牌已初具雏形。
深入贯彻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工作部署
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激励机制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导向性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茶产业聚集。
坚持特色引领原则。充分发挥双江茶产业的独特资源、产业规模、市场品牌等优势,瞄准绿色、有机方向,因地制宜,把双江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勐库大叶种茶种源基地、高端有机古树茶园基地、优质普洱茶生产加工集散地。
坚持错位竞争原则。从产业定位、发展规划等宏观层面上深入分析,坚持错位战略,走特色产业之路,避开省内的同类茶叶主产区的发展优势环节,实现与其他县区的错位发展,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产业亮点。
坚持绿色优先原则。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突出茶叶产品产地的环境保护,综合运用投入控制、物理技术、信息技术、绿色防控等措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促进生产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在茶树品种、茶园建设、安全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深加工、产品功能化、网络营销等环节开展科技创新,推动茶叶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进一步优化全县茶叶产业的功能布局
在已形成的勐库大叶种茶优势产业基础上,突出优势和特色,以“一园一山两带三中心”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全县茶叶产业的功能布局。
“一园”。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园,为茶叶产业优质发展提供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支撑。围绕“云南独有、全国唯一、世界一流”的勐库大叶种茶资源优势,依托冰岛茶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双江茶产业发展水平,形成集科学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旅游观光、文创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示范园。
“一山”。建立波尔多模式名山名庄,为双江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探索新途径。借鉴波尔多葡萄酒名庄模式,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名山名庄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双江高端普洱茶名山名庄,形成双江茶产业经济发展新业态。
“两带”。一是建立澜沧江大叶种茶种植示范带,为产业优质发展提供“生产端”支撑。以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以高标准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建立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规范茶叶产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产品供应链前端质量和效率,体现引领、示范、带动性。二是建立南勐河产业集群带,为产业优质发展提供“加工端”支撑。以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并行的原则突出建设勐库大叶种茶加工端为重点,建立以勐库—县城连线贯穿南北的茶叶产业集群带,聚集和提升全县茶叶产业生产加工经营体系,体现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形成集群式发展。
“三中心”。建立双江勐库大叶种茶智慧仓储中心、勐库大叶种茶大数据服务中心、中国勐库大叶种茶研究应用中心,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服务”支撑。仓储中心,为双江茶叶转化、金融担保提供隐性增值;数据中心、科研中心聚焦创新和数字,为高端茶叶产业提供智力和数字化支撑,为品质保驾护航。
多措并举落实资金保障
高效使用省级财政资金。在省级财政资金使用上,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及《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式,用于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有机认证、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能力提升、品牌打造、扶持经营主体等。为保证资金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重点加强使用监督,财政部门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每月了解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监委、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
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助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实施工作的提质增效,双江围绕茶叶产业的发展新需求,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入,进一步释放社会资本活力,形成政府引导基金的子基金、投资基金、企业直接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模式。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把县级财政资金向茶叶产业和重点项目倾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人投入到“一县一业”的创建工作中,开展茶叶产业的有机茶叶基地建设、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等工作。三是引导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一县一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的投贷联动。
完善扶持政策。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争取省级科技资金。加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对于茶叶产业扶持新政策的宣传和指导,鼓励龙头企业围绕茶叶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展重点项目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资金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绿色食品牌”重大技术成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紧紧围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年度计划、细化措施,完善更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针对绿色有机茶产品制定出台“减、缓、免”的税收优惠措施,引进世界一流食品企业来双江投资建设;利用双江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借力中国—南亚博览会、全国农交会、昆明农交会等平台,创造优厚的营商条件,瞄准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及优质外资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对接,提高招商精准性和实效性;培育茶叶产业现代农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借打造优质龙头企业契机,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责任编辑 龙敏飞)
2021年第10期《社会主义论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上一篇 :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费县开展茶产业“四突破,三提升”活动
下一篇 : 茶叶科技送下乡,助力茶园春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