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为国担责,义不容辞丨功勋

2022-04-12 00:25:05热度:90°C

 

原标题:叶培建:为国担责,义不容辞丨功勋

点击上面“叶氏宗亲”加入叶氏大家庭

来源:中国之声(zgzs001)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数千年来,中国人对问鼎苍穹、登上神秘的月球,充满了梦想和期待。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作为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叶培建已在航天领域整整奋斗了52年,74岁的他,刚刚获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嫦娥之父”叶培建

“一百减一等于零,

责任大于天”

2000年9月1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中国资源二号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在当时我国已有的卫星中,这颗“十年磨一剑”的卫星有着诸多的“第一”: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快的传输速率、最高的姿态精度、最大的存储量,对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资源二号卫星模拟图

正当大家满心期待卫星正常入轨发挥作用时,却传回了问题信号:

叶培建:“我要从岢岚基地乘车翻过大山到太原乘飞机,赶快赶到西安去测控,在山上走的时候,收到报告卫星没了,心里一下就凉了,十年就没了。我当时就想,如果车掉下去了,把我摔死了,我还是烈士,但我就这么到太原去了,将来失败了,我怎么向国家交待?怎么向人民交待?怎么向这支队伍交待?”

当时的叶培建有一种渴望解脱的念头,但冷静下来以后,他很快想到,自己是主帅,有责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叶培建:“我在车上把老马叫过来,他搞电源的。那时我第一个考虑,蓄电池的电能不能坚持到我们中国的测控站重新能够发指令?我就把老马叫过来,老马说‘可能!’”

可能!这就是说,还有希望。叶培建心里有了底,赶到西安后,细细排查,发现是地面发错了一条指令,这就需要再发一条补救的指令,把卫星抢救回来。但是,指令什么时候能发得上去?这又成为了新难题:

叶培建:“地球不是在这么转吗,由西向东传一圈,要等到它从中国东部再转进来的时候,经过长春上空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指令发上去。结果那天,一串指令发上去,全部成功,卫星立刻就正常了。发生的都是没想到,所以还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这个是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这句话都是血的教训带来的。”

工作中的叶培建

图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经历了这一次惊心动魄的“急救”,资源二号01星成功在轨运行并超期服役两年多时间,与资源二号02星、03星共同成为我国首次卫星太空组网,为我国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传回大量数据和资料。叶培建将这些成功归结为“责任大于天”:

叶培建:“航天有一句话叫100-1等于0,我做的再好的一个东西,你这个小部分没有做好,就可能是失败。所以我是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不这么看待,轻描淡写掉以轻心,就很可能失败。所以说责任大于天。”

在某型号任务中,一笔一划标注进展的叶培建

“困难像弹簧,你软他就强。”

勇于为国承担责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叶培建一辈子的坚守。出生于1945年的他,耳濡目染的是作为军人的父亲的教诲,为了让祖国不再被别国欺凌,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尽己所能。

叶培建:“我父亲在抗美援朝的第一个月就跟随部队入朝作战,艰苦卓绝,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但是吃够了美国人空军的苦头,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所以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没有强大的空军不行。我当时就是为了国防,我就觉得中国近200年来太受欺负了,不能被人看不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高考的志愿,前面两个都是航空院校。被浙大提前录取走了,就没学到。但是我选的是无线电,大学毕业的时候填分配志愿,又都是国防,包括航天。”

看“超强斜杠爷爷”叶培建如何述说自己的工作

叶培建如愿以偿地从事了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弹指一挥间,叶培建已经在航天领域工作了五十多年,这份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信仰支撑着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叶培建:”困难就像弹簧。你软他就强,我们嫦娥一号探月,那么远,全世界搞探月的国家,最小的地面天线也要34米,而我们中国当时最大的天线就是12米。怎么办?这个困难怎么克服?我们地面不来星上来——我们就把卫星上的天线设计发挥到极致,就解决了。我们嫦娥4号落到月球背面不能通信,怎么办?我们发一个中继卫星,发到地月拉格朗日L2点。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你只要去攻他,他都让位给你。所以我说要做个可怕的人,就是他突然怕你,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嫦娥团队全家福

“太空竞逐需高瞻远瞩,

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

2001年10月,叶培建开始参与探月工程工作,从“嫦娥一号”撞月成功获取世界上第一张带有月球南北极的清晰全貌图,到“嫦娥四号”世界第一次的月球背面软着陆,如今,五战五捷的探月成就,逐渐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自主唤醒,开始第十月昼科学探测

图自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信

但很多人仍然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登录月球?我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叶培建给出了三层答案:

叶培建:“最高层次国家利益。我认为宇宙就是海洋,你不要以为今天看起来没有用场,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争取。第二,很多科学的探索价值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朗的,不是说今天干什么,就马上GDP增加多少,马上就能拿来吃,马上就能拿来穿。过去谁知道海洋里头有石油,海洋里面还有那么多矿,更何况我们知道宇宙中月亮、小行星,还有很多资源可用,所以我们眼光要放得更长一点。第三,即便是目前还说不上增加多少GDP,但是航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已经为我们所用了。现在的父母们带孩子——尿不湿,谁先用?宇航员啊,宇航员没厕所,一开始是宇航员用才发明的。很多航天的技术都变成了民用。”

号“叶培建星”

2017年1月,为表彰叶培建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他说,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

叶培建:“我从工作上来讲,就是和大家在一起建立月球科考站,探小行星,火星取样返回。再干十年还是可以吧。

工作中的叶培建

图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照耀小小少年航天梦

人民科学家为人民

得知叶培建获得“人民科学家”的称号,一些曾经听过他讲科普的小学生还特意写来了一封信,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让他无比欣慰:

叶培建:(读孩子的信)“那天,您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皮球为我们讲解地球和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您用一把雨伞演示飞行器天线太空中接收信号的原理,您用一块泡沫板展示飞行器电池的工作状态,在您的讲解中,深奥难懂的航空航天知识变得那么轻松有趣,浩瀚神秘的宇宙变得那样令人神往。从那天起,我们全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为了你的粉丝。叶爷爷,您点燃了很多少先队员心中的航天梦。”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学生写给叶培建的信件

敢说、敢想、敢干的叶培建院士,已在航天领域整整奋斗52年,74岁的他,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叶培建:“既然已经把这个称号给了我,我只有以后做更多的事情,才对得起这个称号。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人民培养的,就得为人民。所以作为一个科学家,只有把自己摆在和人民在一起,为国家服务,才能做点事情。 ”

叶培建接受央广记者的专访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审 稿:郭静

记 者:张棉棉、郭鹏

编 辑:方亮

责任编辑:朱星晓

播 讲:鹤佳

音频制作:张棉棉

新媒体编辑:柴婧

热点资讯

1、大家好!我姓叶,这是我的个人简历,请大家多多指教!

2、超过10万点击率的叶氏族歌,一直深受叶氏族人喜爱与传唱,好听!

3、了不起的叶氏宗族,此文献给全球700万叶氏宗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