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英豪祁门红茶的跌宕风云

2022-04-11 07:17:07热度:116°C

祁门红茶,原产于安徽祁门县,是近代红茶中的传奇,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近代祁红畅销国外,英国皇室用它与大吉岭红茶拼配,长期饮用。

它的香气很特殊,似蜜糖,又似果香,又蕴含兰花香,清鲜持久。

外国人无法形容,冠之以“祁门香”,誉之以“群芳最”,伦敦茶叶市场上称之为“茶中英豪”。

然而英豪之路,却并不那么好走。

绿茶式微,红茶崛起,祁红独秀

有果必有因,关于祁红的创始之人,有几种说法,但其创制背景没有异议。

清末,英国殖民的印度和锡兰两地,兴起了大量茶叶种植园,规模化量产茶叶,加上人工非常低廉,压低了绿茶价格,导致我国绿茶竞争乏力。而红茶市场正旺,价格高,所以我国许多绿茶产地相继改红茶。

19世纪70年代,祁红应运而生,一炮而红。

红,要有实力。

祁红品质优异,滋味鲜爽,香气高锐,无论清饮还是调饮,色香味都极佳,售价也最高。

比如1931年,一担祁红,即100斤祁红,价值360两银子。

再比如二战前,斯里兰卡红茶的价格只有祁红价格的9成不到,印度红茶、印尼红茶的价格就更低了,只有祁红价格的7成,祁红傲视群雄。

他红皆瘦,祁红独肥

祁红横空出世,利润高,又畅销,越卖名声越好,销量与日俱增。

洋人岂会眼睁睁看着别人得利。狙击了绿茶之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的产量上来了,再次狙击了我国的红茶。

19世纪80年代,我国红茶外销量开始急剧下滑。

1880年,我国红茶外销量突破了100万担的高位。但到了1895年,只剩六、七十万担。

1905-1916年之间,销量腰斩,只剩三、四十万担。

红茶式微,但红茶中的头牌祁红,依旧兴盛不衰。兴盛的标志之一是有跟风者。

当时的祁门县周边地区,安徽江西两省七八个县生产的红茶统一叫祁红,畅销国外。

1907-1917年,仅祁门、至徳(今东至)和浮梁三个县的年产量,就超过七、八万担。

傲视群雄,奈何天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祁红销量稍有下滑。

十月革命后,俄国开始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俄国商人占据的汉口市场随之没落了,祁红的外销口岸,只能由汉口转到上海。

去上海比汉口水路更远,运输环节更多,祁红成本上升。

再加上当时政局不稳,国库空虚,茶税激增,比如在祁门重复设置厘金卡,官吏勒索成风,甚至引发了茶农的群体抗争事件,茶商也请裁厘金卡。

即便在此时局下,19世纪30年代初的祁红输出量依然坚挺,占到全国红茶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1936年开始,安徽省联合江西省,由政府实行祁红的统购统销,祁红不再绕道九江转运上海 ,就近运往祁宣、景鹰、至德、安庆等运输事务分司,再直接运往上海,减少了销售环节,成本下降,茶价略有上升。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陷落,祁红开始由粤汉铁路运往香港,统一销售。

1939年,祁红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年产近7万箱,每箱50斤,占了全国红茶产量的三分之一。

兴旺吗?

烈火烹油吗?

然而,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对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海运中断,依赖国际市场的祁红产量轰然崩塌,从巅峰坠入低谷,以至于茶农纷纷砍茶树,烧茶园。

本该起死回生,却是命悬一线

抗战胜利后,祁红恢复出口,本该起死回生,却随着国民党发动内战,横征暴敛,茶价大跌。

跌到什么程度?一斤茶只能换半斤盐!

半斤盐=一斤茶叶!简直不可思议。

成本都不够,茶农饥寒交迫,无奈抛荒了半数茶园。

歌谣“日无鸡食米, 夜无鼠耗粮, 蓑衣当被盖, 麻布做衣裳”,便是当时茶农的生动写照。

国新生,茶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祁红翻过旧篇,迎来新生。

种植规模上,1985年祁门县茶园面积扩展迅猛,较1949年翻了两三倍,接近14万亩。2015年达到了17.5万亩。

据祁门县2019年公布数据,预计到2025年,达到20万亩,生产红茶一万吨,产值100亿元,人均茶业收入突破一万元,实现百年祁红,百亿产业的目标。

制茶工艺方面,1954年在祁门县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机械化红茶初制厂, 此后不断加深,2019年,祁门红茶清洁化、标准化、全自动化的红茶生产产能已占全县红茶总产值的80%。

随着国家蒸蒸日上,年轻人对红茶接受度的提高,相信祁门红茶的英豪之路,将愈发顺遂。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