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享】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2022-04-09 20:21:54热度:154°C
2022-04-09 20:21:54热度:154°C
茶文化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普及于明清之时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也有众多文人雅士留下了有关茶的诗词,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等等,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
那么,古人是如何喝茶的呢?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 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里也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点茶、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做菜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秦至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期
喝茶方式:煮茶、煎茶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水初沸调盐,二沸投入茶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
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末、育华、分茶、饮茶、洁器。
《饮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朝
喝茶方式:点茶法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而且也盛行斗茶。
和唐代的煮茶法相同的时,点茶之前都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不同的是,点茶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水调歌头·咏茶》
南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井汲新泉,烹活水、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明清时期
喝茶方式:冲泡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一直延续至今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清平乐·问茶》
清·刘备其
明前山暖,叶来生发机。
碧叶新芽抽纤姿,巡趣龙井香茗。
生近云雾包绕,杀青炒制悠扬。
唯有倾心品鉴,方知此中真趣。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
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
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
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
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图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上一篇 : “老华说茶”——“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
下一篇 : 有苦有甜,有涩有鲜,“茶”的口感因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