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镜寺香林茶简介

2022-04-09 09:05:12热度:74°C

 

  香林茶简介

        丁酉年法镜寺香林禅茶已经开始采摘了,清明时节正是采茶最好的时候,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茶叶嫩芽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香林茶,产于下天竺法镜讲寺后的香林洞,在北宋时已被列为贡品。是龙井茶的前身、草茶的鼻祖。据《淳佑临安志》记载:“下天竺岩下,石洞深窈,可通往来,名曰香林洞,慈云法师有诗:天竺出好茶,因号香林茶。” 

        西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天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已经名见于经传,“茶圣”陆羽为了撰写《茶经》,把杭州定为当时全国名茶地之一,这是杭州出产茶叶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而从其注文“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看,其栽种、炒制和引用显然都与佛门寺僧有关。到了北宋,香林茶和钱塘宝云庵产的宝云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品,香林茶、白云茶后被北宋时天台宗高僧辩才法师带往龙井种植,最终发展为龙井茶的珍贵品种。

       北宋以前在全国流行的制茶工艺,仍然是承袭唐朝的方法,生产蒸青团茶。从而辩才法师的师傅慈云法师的诗句:“天竺出草茶,因号香林”可以看出,那时的香林茶已称为“草茶”,这“草茶”有别于团饼茶,是一种不经碾压而保持芽叶原貌的散茶。 

       诗人说:团茶经过蒸青捣碎后,难以鉴别其品质高下,而武林山所产的香林草茶,恰似西子佳人,不经浓妆,给传统的制茶工艺吹来了股清风,奠定了现代西湖龙井制作工艺的基础。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是坐禅可通宵不眠;二是满腹时可帮助消化;三是不发,令人平心静气。因此我国的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有种茶树,僧人自采自制,对茶叶的栽培、培制和品鉴都有独到之处,如《茶泉论》说:“山僧焙者方妙”。另外,僧人作为中古社会的知识阶层,在和名人雅士的交往中,吟诗论道,以茶会友,诗寺庙成为茶叶研究和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历史上围绕着禅和茶,留下了许多佛门公案,如:有僧到赵州,从念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僧又问,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师曰:“吃茶去。”自此以后“吃茶去”就成了禅林法语。

        因此,在品尝香林茶时,我们不仅可以享受西湖龙井“色翠、形美、香郁、味醇”的卓越品质,而且透氤氲的茶气,或许能够领悟到中国文化中禅道与茶道的不二法门。

上一篇 : 和茶简介

下一篇 : 豪庭茶叶简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