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末018桃之夭夭
2022-04-08 14:31:22热度:109°C
2022-04-08 14:31:22热度:109°C
品茗,赏器,闻香
日常乐事不过于此(加上爬山)
近日,又添新味
内子偶然接触了花艺
让家内的茶生活又增多一个维度
插花,在我们家属于供佛的范畴
剩下的花材就变成桌上的小花束
从此泡茶时
多了一份生气
冬日里尤添暖意
落笔于是写一篇感悟
作为表达茶叶末生活观的
番外篇章
"茶叶末018
桃之夭夭
Nov 26
2020
+
by: 茶叶末
《花器》
关注花器,从备前烧开始
玩备前的,肯定都是被宝瓶吸引入坑的
国内陶瓷玩家的鄙视链是
茶杯最贵,其次茶壶,再来公道、茶仓、茶盘等
之后才会是其他陶瓷类,例如花瓶、盘子
日瓷的鄙视链跟我们不同
茶碗、茶入第一,其次是花器
再来是水指、建水、置物等一类茶道相关用品
最后才是像宝瓶汤冷等煎茶器具
跟我们市场行情几乎是相反
还听说有些备前老师傅就不爱做宝瓶
觉得跌份
相反的,他们不太敢做茶碗,担心高攀
于是就造成了国内备前花器、茶碗等
基本都是跳楼价的原因
(名家例外哦)
人珍我弃,人弃我取
先不论价格
接触备前烧这么多年
我对备前的花器是非常推崇的
任何花插在备前花器里
真是提气不少
备前的朴实确实很能衬托出花艺的美
(后二图为本次花器,日本备前烧人间国宝伊势崎淳的牡丹饼大皿)
《花艺》
万事都讲究一个巧合
内人折腾大半年终于回到北京
一回来就有朋友找学插花
也是为了佛前供养
就去尝鲜有趣的新玩意儿
朋友教的是“中华花艺”
这个复原于中国传统绘画及古籍的流派
起源于台湾民国政府的贵夫人们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
我不懂花艺,却看着十分欢喜
个人对花艺的程度仅止于能分清楚日本花艺和西洋花艺的盲人阶段
只会学舌池坊流、小原流,最近还被草月流圈粉了
可是当内人把花搬回来供在佛前的时候
那个深夜
令我注视良久并且深深感动
《画意》
我当然不知道老师修饰后,这个作品到底想说什么
但可以讲讲我的感动
首先当然是造型上的感动
个人一向不喜欢花团锦簇热闹非凡的插花作品
但日本花艺里孤寂寡淡中的绽放生机
也不是我的层次能欣赏的
于是这样居中的感觉和稳定中富有变化的布局
很能一下子抓住我的心
但这也不是我感动的原因
让我深深感动的,是这盆花让我想起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绘画第一神品---
《谿山行旅图》
这幅画的作者隐藏了一千年,
就算明末大家董其昌题跋时落下
“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图”十个字
也无法确切的证明作者
直到1958年8月5日这一天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
在画中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发现了画家的签名,
由于这幅画尺幅巨大,他们用了考古发掘时最常使用的画方格的方法,
划分成若干小格,再逐个仔细巡查。
李霖灿在回忆录中如此描写:
“忽然,一道光线射进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
说完激动的故事,接着说感动
这幅“巨碑式山水画”是典型的三分法;近、中、远
由一条小径和一层山岚将画面分成三份
近景是山间小道和赶路人群
中景是两座山峰及上面各种植物及寺庙
远景就是背景的大山峰,像一座纪念碑矗立天地
分别展现了生活,精神与生命三个层次
大山上的瀑布是画眼
活化了这幅画,也点题了这幅画
同时也很隐晦的透过笔法的技巧
展现出远近的视觉效果
一笔一墨,变焕万物
大山的雨点皴
将这种远距离的庞大势能凝聚并发露无遗
这种多维度的场景分割及层次距离
却合而为一成为一幅完整丰富的杰作
《花语》
再回头来看看佛前这盆花艺
也有着谿山行旅图的层次的意境
利用不同花材之间的安置与互动
也营造出诉说不尽的花语
虽然没法直接跟神品图相比
然而一样能带给我层层叠叠的心情变换
最显眼就是中层那几朵大菊花(容花盲的我词穷)
算是整盆花的重心所在
安静的盆花中最奔放外显的一部分
给予绚丽耀眼的点睛之笔
但是它的颜色和菊花的特性又让它显得进退有度
与其相对高度的另一侧有第二个主景
有点另辟蹊径、互领风骚之感
往下再细细观看底层
恰似幽径寻踪
惊见意外之境的别有洞天
再将视线上移到最高远之处
如直至须弥山顶三十三天
正好接续佛龛平台高度
突然有一种梵天超凡入圣的悠然
末了
再跳出三界重新观看全局
依旧还是那盆秀丽的作品
却有了
芥子纳须弥的物外新意
肯定会有人说
不就是一盆花吗?哪儿来那么多道道
也是
不过,色身有限
学会神游
也是生活一大逸事
俄然
稍稍懂得浮生六记里
沈复与芸娘的
人间亦复有情痴
然而
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
情深不寿,寿则多辱
花,亦如是
茶叶末番外聊花,至此
闲聊茶事,请加“茶叶末”关注
▼上一篇 : 茶叶渣有什么神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