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的国际旅行
2022-04-08 12:37:41热度:103°C
2022-04-08 12:37:41热度:103°C
原标题:一片茶叶的国际旅行
游客在观看哥德堡号商船复制模型。
哥德堡号商船沉船茶样。
十九世纪描金彩绘茶杯及托。
清 铜胎画珐琅梅纹小壶。
“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上的外销茶具。
文\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通讯员 李婧瑜
图\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近日,“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下简称“南海博物馆”)开展,200余件珍贵展品为市民游客讲述中国茶叶从中国茶叶产区经由海丝之路行销远播世界的过程,再现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的互鉴、交流与融合。
根植于中国的茶叶是如何发展成为饮品从而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茶叶从何时外传并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这片绿色的茶叶,又撬动一个怎样的时代?本次展览遴选外销茶样、外销茶具、绘画作品、船只模型等各类展品,从茶叶的起源、生产、流通以及文化交流的四个角度,为观众呈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茗香。
“海丝”茶文化源远流长
潭门港内,渔船桅杆鳞次栉比,不远处的港湾内,南海博物馆气魄雄伟,像极了在滔滔南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轮。8号展厅正在展出的“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览,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南海博物馆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而成,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展览是该馆展览体系中一个重要专题。2020年9月,南海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十家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的“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即是该馆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展览的第一篇章。
“和丝绸、瓷器一样,茶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繁荣的重要见证。”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表示,为扩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该馆联合中国茶叶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舟山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览,成为该馆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展览的又一篇章。
茶,来自中国的神奇植物,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千百年来,茶叶经由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变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独特饮品。
但它最初与人类相遇时,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的记载。
唐朝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成为主要商品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名茶、贡茶相继出现。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始征税,茶始有字,茶始成书。“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把茶文化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
正是从那时起,经由东海起航线,茶叶外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17世纪后,航海技术的发展促使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茶叶也传往更遥远的欧洲、美洲、非洲等地。
随着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茶叶逐渐成为远洋商船的重要货物,直到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在这场全球贸易的舞台上,一个又一个角色粉墨登场,而主角——中国茶叶经过一道又一道的繁杂程序,被装进茶箱,漂洋过海驶向大洋彼岸,继续下一段的旅程。
珍贵藏品描绘多彩茶文化
展柜中,德国奥托·霍夫曼(1885-1915)的雕塑作品“清 奉茶男子铜立像”,可谓栩栩如生。只见男子身形消瘦,双手托着茶盘,低着头紧盯茶具,仿佛生怕茶水因迈开的脚步而洒落。再仔细瞧,衣服上还雕刻着中国传统纹样,脑后的辫子则是由细毛线编制而成。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馆行业最为鼎盛的时期,各类茶馆遍布城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是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的中心,谱写了近代绚丽多彩的茶馆文化。展览中,来自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清康熙贴花镂空万字梅竹双清椭圆紫砂壶、清康熙太师少师钮贴花夔龙纹紫砂大壶等展品,精美工艺让人啧啧称奇。
茶产业的大发展也促成了茶叶贸易走向繁荣。那时,中国外销至欧洲的茶叶产地主要在广东、上海、福建、安徽、江西、江苏以及两湖地区。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本次展出的来自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藏《19世纪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十分珍贵。画中,珠江河上游弋着中国渔船、福船、龙舟、帆船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蒸汽船等,百舸争流,记录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峡湾良港众多,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重要中心港口,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1757年,清政府“一口通商”法令的颁布,使广东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广东垄断海路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之久,茶叶、瓷器、丝绸等各种商品从广州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广州也成为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
除了广州,福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茶叶贸易的重要港口。福建是产茶大省,闽东北茶区和闽西北茶区依凭闽江能较方便地运到福州。丰富的茶产,便利的交通,使福州茶市迅速崛起。1844年,福州对外开埠,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茶叶贸易。直到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广州、上海出口闽茶的通道受阻,清政府随即解除了福州港茶叶出口的禁令, 福州港迅速发展,“海禁民开,茶业日盛,洋商采买,辏集福州”。1863年,福州港出口商品总额仅次于上海而居第二位。
藏品再现“海丝”茶贸产业链
通草画,是一种绘制在由通草茎髓切割而成的薄片上的水彩画,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技艺,曾在19世纪的中国南方广州一带兴盛一时,供出口外销,向世界展示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仕宦生活、民风民俗等,被称之“东方明信片”。本次展览中,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带来的通草水彩茶叶贸易画,描绘场面生动、完整,人物细节清晰,生动展现出茶叶种植、制作、装箱、秤重、收购等过程。
展览讲解员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外商可以和通商口岸所有的商人直接联系。于是,这一时期的茶栈取代了十三行行商,成为中外茶叶贸易的中介机构,茶叶贸易的生产流通体系其运转的流程变为:茶农一茶贩一茶行一茶庄一茶栈一买办一洋行一国外消费者。展柜中,一张张晚清时期的茶叶运输清单、厘照等藏品,再现了茶叶贸易背后的庞大产业链。
欧洲几大贸易公司在这条产业链上获益巨大。
展览中,一份具有近300年历史的茶样,带领人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贸易时代。“这个茶样十分珍贵,它是从载有370吨茶叶的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有幸保存了两份,这是其中之一。”南海博物馆副馆长章佩岚介绍。
1745年1月11日,瑞典东印度公司远洋商船“哥德堡I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香料等。经过8个月的航行,在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哥德堡号突然触礁沉没。1984年,瑞典人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号,直到1986年,新一轮打捞开始了,打捞工作一直延续到1993年。数百年间,人们从中打捞起大量的茶叶和饮茶用的精美瓷器。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并逐渐掌握了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卖权,操纵茶叶买卖,限制茶叶输入英国的数量,控制着茶叶的价格,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茶叶,在1770年代占广州全部外销茶的33%,到19世纪初达到80%。
随着一片片茶叶远播海外的,还有中国茶叶的加工工艺、植茶技术、饮茶方法、茶事礼俗、精美茶具等,茶香所至,蔚然成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不仅是“绿色黄金”,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 : 定了!就在下月初!厦门人速扩周知!
下一篇 : 鹭岛百人围炉茶会圆满成功茶道名茶雅事网易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