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的旅程

2022-04-08 09:06:50热度:84°C

 

2018年,春茶上市时还下雪,茶农只好踏雪采茶。

2个人负责3条生产线。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黄善君

通讯员罗军刘欣林悦跃

4月12日,在夷陵区邓村乡萧氏茶业工业园全自动化工厂东侧,原名沈家坪、现归属邓村乡邓村坪村16组的王家垭,已年过七旬的卢大平与老伴余祥春正在茶园里采摘春茶。山脚江边的油菜将迎来收割季,但他家菜地里几十株油菜花期正盛,“王家垭与太平溪江边的季节相差一个月左右。”

王家垭的春茶尽管3月20日就开园,但持续降雨导致售价120元/公斤时,每天仅能采摘0.35公斤。老天总是开玩笑,从3月底到4月10日,几乎每天下雨,属于真正的采茶时间并不多……

萧氏茶山公园,是萧氏品牌的核心茶园,是宜昌茶园的形象大使,在全国大小媒体上就能找到萧氏茶业几名员工双手跳跃着正在采茶的照片。

海拔1000米以上的王家垭,放眼望去茶园中有很多巨型花岗岩,经过采石鼎盛期,这些处于交通便利区域的顶级花岗岩能够留下来无疑是个奇迹。老余家的茶园镶嵌在星罗棋布的花岗岩中。

下雨不能采茶,采了也没有人要。老余两口每天能采5公斤——芽2叶的碧峰料,每公斤能卖50元,这些鲜叶大都卖给萧氏的加工厂。前些年由于海拔高,茶叶价高时,没有茶卖,有茶时价格跌得不成样子,这是高山茶的短板。但云雾高山出好茶,内含物又是最高的,让这口好茶的命运显得尴尬。好在萧氏把加工厂建在高山,让高山茶有了高价,同时也避免过去高山茶一芽二叶与低山机采茶“一锅煮”,好茶低价这种对高山茶农不公平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最早茶与最迟茶都与萧氏有关

早茶是佳茗,物以稀为贵,早茶以先、以鲜的特质得到品茶者认同,正如最先上市的水果、蔬菜价格偏高如出一辙。

为了抢先、抢鲜,萧氏做足了准备,萧氏早茶都是宜昌本土制造。事实上每年第一篮早茶是萧氏制造,早在2月19日,该公司的第一篮春茶在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镇中坝子村开园,这里有萧氏出资修建的江边加工厂,收购的鲜叶却无论远近全部运到邓村进入清洗线加工,鲜叶大篷车就开始忙碌。

同样,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邓村乡王家垭,3月20日春茶开园,整整比最早茶开园迟了一个月。萧氏集团董事长肖勇介绍:最早茶是迎合消费者尝鲜、抢先的心理,而最迟茶则是茶中的极品,因海拔高、春来迟、秋来早、生长周期长,高山茶的内含物高,有利于身体健康氨基酸成分高出许多。

在萧氏没有建王家垭这个茶厂之前,高山茶叶与低山茶叶混在一起加工,高低兼容,高山茶的品质特点被淹没,三杯五盏依旧当初味的特征体现不出来。为解决这个问题,萧氏王家垭建起了全自动茶叶加工厂,不仅是清洗洁净化,更重要的是为高海拔茶产区的茶叶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发掘、区分了低高山茶,让云雾高山茶物有所值,萧氏核心品牌金香品雪就是高山茶的特性。

肖勇介绍,以萧氏茶山公园、王家垭为代表的高山茶产量并不能满足生产线加工需求,萧氏出动鲜叶大篷车在大水田村、杨家湾村将高山茶收购运输到加工厂集中加工,突出了高山茶品质,也保护了高山茶农的利益,让好茶能够卖出好价。

老茶人:2个人驾驭3条生产线

夜幕降临,飞鸟回林。邓村萧氏自动化加工厂技术员谭复同起床在宿舍里做晚饭,他必须在夜晚8点钟准时开机生产。

萧氏茶业工业园内,一条茶叶清洗生产线后面连着一条红茶生产线、一条绿茶生产线,谭复同和一同事吴秀军负责上万平方米的车间。

收购门市的鲜叶已经堆积如山,这些鲜叶部分来自颜值较高的茶山公园,部分来自周边茶农。此时2辆鲜叶大篷车还没有回来,算上大篷车运回的鲜叶足足要加工到次日凌晨6点。

作为生产环节重要见证者,谭复同对茶叶非常了解。他说,沏茶时都有个环节,将茶叶放进茶杯后,一般都要将第一道水倒掉,茶艺中称之为洗茶,其实是醒茶,让茶叶在经历了秋冬以后苏醒过来。而称之为洗茶也有它的道理,茶叶在经历秋冬季之后上面或多或少附着有大气中的灰尘,或有蚊虫爬过,也有鸟粪,“萧氏独创的清洗生产线就是将这些可能的污物洗掉,品鉴萧氏茶可以忽略掉洗茶这道程序。”

谭复同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介绍:从投进鲜叶、清洗、脱水,到绿茶杀青、红茶萎凋、揉捻、整形、干燥、出干茶,整个制作流程通过生产线一气呵成。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老式制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气热杀青,解决了传统杀青熟透碎片多,杀青过嫩香气差,揉捻太紧碎片多,揉捻太松外形差。“其实对我来说压力很大,看起来智能化,但是技术参数不能丝毫马虎,尤其是雨后茶不好把握参数。”

当初这3条智能化生产线通过翻译让谭复同和吴秀军成为了能驾驭上百台连续化机械设备的技术工。这3条生产线替代了22名工人,只要设定参数后,只需要投放鲜叶,包装干茶,中间程序全部自动化。

夜晚8点投进鲜叶,深夜11点就开始出来干茶,次日清晨6点茶叶加工装箱打包,加工厂将生产的茶叶在上午9点前运送到发展大道萧氏集团分级车间。

车间主任王操很严格。虽然是一个集团、订单式生产,但不是所有产品都照单全收,验收货物都需要经过严苛的质量检测,这是产品出厂的最后关口,质检员通过机械现场检测,测水分、如果水分超过6%则需扣除水分后再加工。质检员依据检测程序出具黄色质量检验报告单。报告单分为“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水分、粉末、有机磷、有机氮、聚酯”等13项指标,依据标准要求、实测结果、单项结论、检验人、审核人签字加盖检验专用章后方能入库。进入这个3000平方米的精制车间进行分级筛选,主要是色选,黄片、黄梗、去杂、红外线提香、干燥,最后风选,清除碎末、打包入库。

王操介绍,就在2天前,一批2000公斤的货物因为有瑕疵、纯度不高、色泽不够亮、碎片多被拒收,“进入萧氏包装的茶品质量不能有半点瑕疵。”

而造成碎片多、色泽不够亮的原因是茶农采摘没有掌握好时间,因降雨水分大,或者是机械设置参数有偏差,造成了产品被挡在了检测关口。看来技术员谭复同的压力不是空穴来风。上午11点前这个分级车间已经完成了当日的全部加工,仅13日加工了2500公斤干茶。

上午10点,车间内,21人正在分包装生产线上包装品牌茶,在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工人全副武装戴着口罩、身着工作服。分包车间负责人陈大梁介绍,茶叶经过验收精加工后,入库到包装车间。今年3月就开始忙碌,比去年早了20天,他负责的包装车间,一年四季都在包装,一年四季销售。春季是春茶产茶季,所有的产品全部进入冷库,冷库以外保存不好就会出现氧化状况,而氧化的茶叶虽然不影响口感,但是茶叶汤色发黄。

虽然现在包装茶叶全部加入了氮气,抗氧化。而消费者偏爱出厂时间较短的茶叶,图保鲜作用。

分包车间职工张吉平是邓村乡江坪村人,2008年走出茶园进入萧氏工作。她介绍:3月至4月中旬,职工早上7点半上班,晚上八点半下班,采取计件工资制,旺季她的工资扣除福利之外能拿到4500元左右,每月的工资相当种植一亩茶的收入且不雨淋日晒,正是因为有张吉平想法的茶农多了,采茶人稀缺的矛盾日臻突出。

陈大梁说,茶叶不是一次性包装,供全年销售,而是依据市场需求生产,春夏季以绿茶为主,秋冬季以红茶为主,现在的市场占比红茶30%、绿茶占比70%。13日,包装车间依据订单,包装礼盒1800多盒,价值70多万元。无论是哪个品种的茶类,包装结束后打包进入成品库。

11点30分,包装车间的21名职工走出包装车间,去拿自己的饭盒开始午餐。

茶店长语出惊人:爱茶的人都是有修养的人

发展大道萧氏总店(售展中心)内,店长张平在吃午饭,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她最忙的季节。

春茶上市季,一般都是早上7点到店,天天上新茶。刚刚上完新茶、端上饭碗的张平放下饭碗带着记者参观。

好在现在新茶进店不需要自己跑来跑去,在网上下单,将品种、数量、店名申报,按照正常流程,物流司机会根据线路一一配送到位。因今天要货特别急,自己去成品库运来了大批当日刚刚包装完的茶叶成品。

张平说,售展中心虽然属于总店,但更多的承载形象展示,她很尴尬,销售量不是最好的,与桃花岭店、武汉裕昌阁店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进店品茶的人,目的性强,99%的都会买。早茶都是抢先、抢鲜送人用,物以稀为贵嘛。”

茶店的店员必须懂茶,懂茶艺,茶店每年开展星级评定考核,专业知识,产品了解都是基本功。最长的有11年从业经验了,当日上午已经接待了4拨客人。

售展中心店销售业绩最好的人不是店长,不过张平在春茶销售季每天也有15万元的销售业绩,“承载形象展示、接待功能,每天参观、喝茶、品茶的人都是络绎不绝。”

张平语出惊人,爱茶的人都是有修养的人,很多陌生人通过茶叶成为了朋友,先是客户,后认识,成为了朋友也成为了稳定的客户,朋友圈晒的是茶叶动态与茶文化,40多岁偏爱茶的味道,喝茶叶喜欢味道大的。

都说明前茶是最好的茶,其实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清明后才上市,她偏爱王家垭茶的高香味道。张平很是自信,萧氏茶不需要担心茶汤透明的问题,鲜叶清洗后加工汤色更加透亮,茶叶在杯中的风景依然旖旎,这在中国茶界至今属于领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