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科学解读关于茶叶的一些注意事项

2022-04-08 02:51:00热度:87°C

凤凰读书计划·周期

周而复始,期月有成

如今,将蕴含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的影视剧打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是每一个影视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不断实践的新课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剧类型,武侠剧一直是中国电视领域中的“常青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精神让人们对武侠剧念念不忘、情有独钟之余,也在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武侠的魅力。

时代记忆中的武侠作品

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家的走红,以描写武侠人物的侠义行为、命运情感为主要内容,表现武打动作、江湖儿女快意思仇行为的武侠故事从文字创作逐渐走向影视舞台。中国武侠剧在80年代开始步入辉煌期。1982年徐少强、汤镇业、黄日华在《天龙八部》中塑造的萧峰、段誉、虚竹,成为一代观众的武侠偶像,这部武侠剧直接影响了日后武侠剧的创作以及观众的审美心理。1983年被香港TVB搬上电视荧屏的《射雕英雄传》中由演员黄日华演绎的郭靖,大智若愚、爱国、重孝义、重感情,很大程度上还原了金庸原著中的“大侠”形象。剧中的其他演员对原著角色的还原程度也可圈可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雕侠侣》更是被誉为“金庸剧”的巅峰之作。

90年代,虽然香港地区的武侠剧没有往日的风光,但是在武侠剧的带动之下,一大批经典武侠电影诞生。例如胡金铨的《笑傲江湖》,何平的《双旗镇刀客》,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徐克的《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和《新龙门客栈》等,均以不同的美学思想和人物构建,讲述了武侠世界里的爱恨情仇,以视听符号展示了中国的“侠”文化。以“新武侠电影”为代表的徐克在其所打造的“黄飞鸿”系列中,成功塑造出一个扶弱救贫、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民族英雄形象,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有机关联。与此同时,内地的武侠剧异军突起,涌现出了《江湖恩仇录》《乙未豪客传奇》《太极宗师》等武侠作品。

21世纪以来,武侠影视剧的内核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作为中国观众早已熟悉并热爱的一类剧情类型,影视创作者从未放弃过对武侠题材领域的耕耘。除了《笑傲江湖》(2001)、《小鱼儿与花无缺》(2005)、《雪山飞狐》(2007)、《倚天屠龙记》(2009)外,2021年在CCTV-8和腾讯视频收官的《天龙八部》,让久违的武侠电视剧走进了公众视野,唤起了很多观众对自己那个年代武侠影视剧的回忆。该剧补充讲述了主人公乔峰成为丐帮帮主、率众抗辽的故事前情,为原著中乔峰这一角色无畏逆境、豪情悲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人物呈现真实自然、有血有肉,让剧集避免简单的暴力填充或是猎奇的偏离主线,更加专注于诠释真正的“武侠精神”。

在武侠电影方面,李安在《卧虎藏龙》中用镜头完成中式的诗意美学表达,张艺谋借《英雄》抒发天下大局为重的价值取向,王家卫用《一代宗师》表达了悲天悯人之情,叶伟信的“叶问”系列不仅向观众展示了柔中带刚的咏春拳之美,更注重从家庭生活层面细致刻画和展示主人公叶问的思想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顾家庭、重亲情,知晓民族大义,肯担当的民族英雄形象,凸显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虽然武侠影视作品在当下影视市场中不再那么风靡,但是影视创作者们用自己的作品完成了对“侠”的故事书写,完成了对“侠”的情感探索,表达了自己对“侠”的精神的思考,为观众带来诸多可以回忆的经典武侠作品。

回归传统武侠文化

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武侠故事中所呈现出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审美特色,以及侠客们所代表的英雄形象和文人理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尤其是金庸先生的作品陪伴数代人成长,其作品中刻画的武侠世界,塑造的武侠精神是留给国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民族的武侠文化基因融入骨血。

改编自武侠小说的武侠剧不仅有娱乐大众的功能,还肩负着文化责任担当。但新世纪以来,在资本的推动下,影视制作盲目求快,甚至一味追求视觉观感刺激,传统武侠文化逐渐消逝。面对此种情况,近年来,诸多创作者向回归传统武侠文化方向上不断发力。

例如,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自播出至今好评如潮,除了生动精彩的故事情节与打磨极致的拍摄细节之外,更加扣人心弦的,是正义终将驱散黑暗的信仰,是不论居于庙堂或是江湖都应心系天下苍生的内涵。

2017年翻拍的《射雕英雄传》不仅在内容上还原原著,而且从武侠画风的精致、豪情到剧情跌宕紧凑,都展现出了极致的“正统武侠风”的效果,表现了对乱世沉浮中百姓疾苦的关怀、对战乱四起中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杀身成仁的英雄的讴歌。这其中所展现的英雄图谱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江湖侠义,更充满了爱民之心与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2021年版的《天龙八部》除了呈现出原著中家国大义,还刻画出人性的善与恶,以及探讨人物“求而不得”的命运。

以影视剧《天龙八部》为代表的武侠题材剧集,都紧紧围绕侠义精神展开讲述。在战争不断、纷乱重重、百姓饱受生活疾苦的社会环境中,侠者追求的不止是行走江湖之快意洒脱,更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武侠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这也是众多影视创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武侠影视作品的初心所在。

“侠义精神”走向世界

武侠世界充满着爱恨情仇,这些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感情需求。武侠世界里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事。武侠剧中最核心的“侠义”精神,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见义勇为”“除恶扬善”的武术精神,不仅具有广阔格局且更接地气,也为国产武侠剧走向海外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早在2005年,由张纪中执导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金庸武侠片陆续在日本NECO收费电视台播出,并发行DVD正版影碟,一大批中国武侠迷就这样应运而生,日本观众对中国武侠剧赞不绝口。

2013年,以一代宗师叶问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向观众传递出热血、爱国、励志等正能量的电视剧《叶问》,被香港TVB集团购买海外播放权后启动了全球联播,在新加坡StarHub娱家戏剧台、马来西亚Astro华丽台、欧洲TVB海外频道(英国、法国、荷兰等)、美国TVB海外频道、加拿大城市电视、澳洲TVBJ翡翠卫星台、新西兰WTV中华电视网等海外知名电视台加盟播放,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

2015年《琅琊榜》在韩国中华电视台播出时,在韩国迎来了收视狂潮,创下了当年的收视纪录。在武侠影片方面,李安的《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金像奖,张艺谋的《英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可以看到,武侠影视作品作为表达中国文化和中国风貌的重要传播媒介,为海外观众提供了新鲜而独特的文化和美学体验,也为创作者增强了武侠影视剧“走出去”的信心。

综观这些在海外广受好评的武侠影视作品,无一没有继承金庸先生从武侠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武侠精神。这些武侠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对家庭、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责任担当、信守正义、追求自由、勇于牺牲等价值内涵和人文情怀,符合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情感需求,是武侠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如今,充分利用好影视媒介,讲好中国的“侠”故事,展现中国的“侠”之美,刻画中国的“侠”形象,传播中国的“侠”自信,将蕴含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的影视剧打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是每一个影视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不断实践的新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