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白蒲“老茶干”飘出新香气
2022-04-07 20:26:50热度:72°C
2022-04-07 20:26:50热度:72°C
包扎好的白蒲茶干。
一片始于1696清康熙年间的白蒲茶干,在穿越300余年历史风尘之后,面对苏州“津津”、扬州“维扬”等各地茶干品牌的激烈竞争,乾隆亲题“只此一家”、南通首批入选“中华老字号”的风采如何延续?
9月,刚刚入主“三香斋”白蒲茶干公司、成功摘取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一等奖桂冠,戴着“新农人”“新掌门”等头衔的姚广圣踌躇满志。
11日,记者站在如皋白蒲镇朱家桥村、蒲西村、朱窑村、松杨村等地高标准大豆生产基地旁,但见大豆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是我精选的薄皮皖豆15号,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完全符合并且超过传统白蒲茶干‘八月白’的选料标准。今年试种800亩,明年扩至2000亩。” 姚广圣介绍,“豌豆15号,是目前国内田埂豆的优秀品种,粒形圆润,脐有光泽,商品率高,确保制成的茶干鲜、嫩、细、软。”
白蒲镇志记载:“湖州屠三香斋,自国初开张蒲镇,菽乳干为绝品,通称茶干。”菽即黄豆。不仅仅致力于浸豆、糙皮、磨豆、扯浆、煮浆、点浆、包、榨、剥、煮、扎等21道工序改良,姚广圣还从“菽”开始,通过秸秆还田、沼液施肥、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作业方式进行种植,充分满足了“三香斋”优质原材料需求,这让“老茶干”焕新扩产有了坚实基础。
为产一片茶干,先转千亩农田。一二三产业融合、白蒲茶干产业链的打造,更为周边800多农户、300多名劳动力找到了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正在田间忙碌的松杨村五组农民缪雨琪笑称:“平时我们在厂里打工,空了再到田里收拾收拾,两边都有钱拿。”如皋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玉峰介绍,今年,基地预计年产优质大豆30万公斤,茶干通过公司门店、旅游实体店、网店等多种途径销售,在白蒲镇林梓潮糕、黄酒3个“中华老字号”中一马当先。
走进生产车间,“二产”细节同样让人称道。将3厘米×3厘米×0.5厘米的片状茶干,用蒸煮消毒过的江边蒲草精细捆扎,每扎20片,重60克,颇有仪式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刚介绍,煮制的配料有白大川、元茴、丁香等10多种,而其中自制的三伏酱油最为独特,需农历六月三伏天晒制,晒足整整一个月,酱油要熬得浓、熬得香,茶干的色才浓,酱香也才浓郁。同样,气温不同、季节变换,浸豆的时间也要随之调整,正是一系列近乎苛责的要求,才保证了品质。
修建透明生产线走廊,参观者可以隔窗参观;新建集非遗传承展览、长寿食品销售、产品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三香斋大厦”,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磨豆、煮浆、扎制的复杂工艺,感悟其中浓厚的文化底蕴;投资1200万,集旅、购、游于一体的大厦,前期规划设计已经展开。“中华老字号”“江苏非遗”“江苏特色伴手礼”等等各类殊荣,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链式发展、乡村振兴中焕发青春。
本报记者吴一多 龚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