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1
2022-04-07 20:13:39热度:160°C
2022-04-07 20:13:39热度:160°C
仓味:与堆味有区别。渥堆熟茶工艺创制目的便是仿制港仓老生茶以满足香港市场需要,但生茶做仓与渥堆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差别(渥堆工艺可近似看做超越极致的湿仓),同样的发酵菌种(黑曲霉)产生了不同的产物,进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仓味实际上还可进行具体区分,港仓和广东仓(发酵菌种为白地霉)具有明显区别。但现今市场以干仓为主流,不少人没有品饮过正路的老茶,或是仅仅喝过造假的仿制老生茶,便以抨击湿仓为己任,实在贻笑大方。
腥味:题目描述中的应为熟茶渥堆风格中勐海厂的传统风格——勐海味,一般而言会认为其近似鱼腥味。
熟茶味道的区分传统上是按照三大厂进行大的划分,然后每个厂的茶品再根据不同的唛号(拼配嫩度,发酵度)进行区隔。现在国营厂早已不存在(在
普洱茶现在都有哪些高端品牌? - 真的是单大宝的回答中提及了勐海厂相关),且工艺、原料等与旧时相比多有创新,此时味道的区分并不重要,在具备足够的品鉴能力后根据品质和个人喜好(再结合价格)进行取舍即可。
注:熟茶在国营厂时代没有区分山头一说(一则国营厂茶品从不以山头为卖点——晚期茶商订制茶另说,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终风格受发酵地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影响更大,勐海茶厂也有使用临沧地区毛料发酵),现在则因山头村寨概念的兴起和工艺的多样化,确实有不少新的风格产生,不过依旧与产地关联不大。印象中仅有南伞料渥堆后会带所谓“野樟香”因而受香港茶商欢迎。
糯米味:熟茶在发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经过一定时期仓储后,会产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并不是特别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掺入糯米草所致,在
今天买普洱茶饼送了一袋迷你沱,里面有糯香熟沱,这种茶是怎么做的? - 茶叶中有所提及。
迷你沱茶在普洱茶中本来就是相当不入流的货色(绝大多数茶品都是用碎末、副茶甚至“扫地茶”制作),在茶品中靠添加外来物增加香气,起码在中国饮茶观念中也多被认为是入了下乘。因此不是糯米香“不太上讲”,而是“迷你沱茶”、“糯米香茶”是不入流货。
茶叶中出现的香气,有花香、果香、竹叶香、粽叶香、草药香、丛香、木质香等等。 但是,堆味、仓味、陈味、霉味和泥窖味,这些味道应该出现在茶叶中吗?它们从何而来? 看完视频,有这些味道的茶,千万别喝了!以下内容不是针对题主的问题,只是和
@柯茗耀探讨关于普洱熟茶的一些问题
首先,食品卫生安全是一条红线,任何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产品都不应该上市,而且,国家也对各种产品有相应的要求,普洱熟茶也不例外,在各种关于普洱熟茶的标准中,都规定了不得检出致病菌等内容。所以,市面上食品卫生不合格的普洱熟茶,应该归咎于生产该产品的不良茶商,而不能归咎于某种商品。就像不能因为某些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就说所有牛奶都不好。
其次,关于茶叶加工工艺的问题:
1、所有茶叶加工,都有对于鲜叶内涵物质的转化过程(不管是有意/益还是无意/益),普洱熟茶,只不过是采取了与其他茶类不同的转化方式,作为一种加工工艺来说,各种工艺之间没有优劣可言,但相对来说,普洱熟茶的加工与储存特点,的确对生产厂家以及商家的要求要更为严格。
2、关于自然的追求,自然未必等于健康,这个概念我不想多说了,各种动植物的生物毒性实在说不过来。所以,将自然等同于健康等同于好,不自然等同于不健康等同于不好的看法,实在有些违背现代科学精神。当然了,对于茶人关于“清正自然”的追求,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也许有些茶人的确有此追求,这没什么可指摘的,但也不能将没有这种追求的人就一棍子打死。这就好像练书法,练狂草的说练隶书的一钱不值,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吧。
更何况,如果以加工工艺“自然”为标准来说,我就觉得,除了传统制法的白茶之外,没有一种可以称之为“自然”的茶。
3、仔细说一下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
其实,人们对于渥堆发酵这一工艺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在普洱熟茶的渥堆工艺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认为渥堆发酵过程中影响茶叶内质转化的主要原因是湿热作用,并没有认识到微生物的重要性。一直到80年代,经过不断的研究,才确定微生物对于茶叶转化的作用。并且逐步分离出其中的主要菌种,包括黑曲霉、青霉菌、根霉菌、酵母等。
发现了这些菌种以后,人们终于明白了渥堆的秘密,就是利用这些菌类的生物特性,帮助转化茶叶中的内含物。而这些菌种,不仅仅只是在普洱熟茶的制作中被使用,在其他需要分解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的领域,比如制酱、制醋、酿酒的加工过程中,同样也要使用这些。(另外,普洱生茶中也一样能发现这些菌种)
如果说普洱熟茶在渥堆工艺中利用这些菌种有问题,所以普洱熟茶不应该喝,那么是不是酱也不能吃,醋也不能吃,酒也不能喝了?
其实,工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于质量的把控是否到位,酱油做不好一样会长蛆,这难道是酱油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普洱熟茶对人体是否有害/益
1、普洱熟茶的毒性研究有专门人做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普洱茶毒理学的初步研究--CNKI数字图书馆类似的研究还有一些,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找,至少目前的研究没有发现合格的普洱熟茶产品对人体有任何急慢性毒性反应。
2、但是不得不说,市面上的确有一些普洱茶产品(包括生茶与熟茶),食品安全上存在问题
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CNKI数字图书馆在该项2009年进行的调查中,抽查的广东某市场中的70种普洱茶全军覆没(没有明确说明生茶还是熟茶),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毒素污染。这种生物毒素污染,当然有可能是发生在加工阶段,但在广东这种湿热环境下,运输、仓储不当,则更加容易引起污染。这种问题不仅仅需要茶厂、茶商的自律,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检测与监督,以保证每一名消费者的利益。
3、茶叶的保健作用,本身就是商家宣传的一个噱头,茶叶中虽然含有部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是靠喝茶这种行为,很难达到其有效浓度,不只是普洱熟茶如此,其他茶类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想要靠喝茶保健,那还是去干点别的比较靠谱。
最最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觉体验,在喝茶这件事上,喜欢不同种类的茶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将某一茶类的个人负面认识,等同于事实,言之凿凿的说出来,恐怕就有些过界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诚哉斯言
一个个分析吧
堆:一般指是熟茶在窝堆过程中产生的味道,窝堆味一般存在于1-3年新熟茶里。
仓:湿仓味,如果你如果广东或者香港,茶楼的茶就是这种味道,仓味对于普洱来说就是。。死亡信号。。
腥:草腥味?还是啥竹席味?后者没听过不知道,前者一般出现在生茶3-4年内,熟茶比较少有这种味道,至少我没试过。
至于还有个糯米味什么草席味我还真没试过。。平常喝的茶比较纯净。。因此比较少接触异味茶。
喝茶要喝得出区别就在于多喝,多聊,师傅只能指引不能真的教导什么,因为品尝是非常主观。反正就是,感受,感受,感受然后抒发。
【2015年4月13日更新】撰此篇简短回应的动机,不在于「辩论」,而在于「澄清」。1.非常欢迎
@孙晔 先生「儒雅谦和」、「举尔所知」的讨论态度,并真诚地感谢他将这个问题引入了理性的讨论(已「鼠标点击」感谢,并于先生的评论区「手动」表达了感谢)。先生提供的拓展链接非常值得诸君移步一阅。2.同时,在下恭谨地对先生的回答点击了「没有帮助」和「反对」,因为先生并未回答问题。窃以为,这类讨论邀请其实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新开提问、自问自答的形式,达到同样的与在下进行公开讨论的效果,且不至于「答非所问」。
3.坦率地说,先生实际上讨论的,是鄙人【2015年3月25日更新】中没有提出过的观点。若果没有归纳错误的话,先生认为在下的主张是「所有(或大部分)的熟茶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故而,鄙人愿意再次澄清一遍——在下的观点是:「不建议诸君多喝熟普洱茶,是对风险评估的「相关性」判断,而非基于已知事实之全部,所得出的逻辑意义之因果关联。」(在下暂未就毒理方面,对熟茶有过任何评论,不太明白先生「至少目前的研究没有发现合格的普洱熟茶产品对人体有任何急慢性毒性反应」、「所以,将自然等同于健康等同于好,不自然等同于不健康等同于不好的看法,实在有些违背现代科学精神。」这几句话的标靶何在。)如果先生愿意阅读,在下谨提供分论点如下:
第一,先生于原文中提到「食品卫生安全是一条红线,任何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产品都不应该上市……市面上食品卫生不合格的普洱熟茶,应该归咎于生产该产品的不良茶商,而不能归咎于某种商品。」的前半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应该」是一种已被法律明令禁止的「应然命题」(而非实际情况)——但是,这显然并不能推导出「不合格熟茶不是熟茶」这一实然命题。其中的逻辑关系非常简单——当且仅当某类产品符合「熟茶」的特征时,我们才能够引入对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对其安全性进行研判——如果我们承认「不合格熟茶不是熟茶」,那么也许我们也可以承认「违法的人不是人」了。此外,即使抛开以上的逻辑分析,先生的观点以及所列举的文章,也并没有否定市面上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熟茶这个事实。
第二,「风险评估」不等价于「客观事实」,它仅仅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判断。回到在下原文的语境当中,实际上是讨论「同等条件下,相较于生茶,熟茶的风险是否更大?」任何一个理性的公民都会承认,「零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依靠有限的理性,去比较何者的风险更高。在比较风险时,我们可以援引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先生自己承认的「普洱熟茶的加工与储存特点,的确对生产厂家以及商家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并且逐步分离出其中的主要菌种,包括黑曲霉、青霉菌、根霉菌、酵母等。」——尤其是在,用于制作生茶的原料,往往比用于制作熟茶的原料更好的前提下(点到为止,先生应该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此点)——为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其实不妨简单地问一句:在有其他(更好,至少是更不坏)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何要冒这些风险?
第三,就算完全不讨论先生对于在下的讨论邀请,鄙人也不敢苟同先生的文章已经成功地论证「熟茶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不高于生茶」这个命题。为降低比较的难度,这里提供一个简陋不堪的风险评估模型,仅供参考——
A.熟茶的生产历史后于生茶,且饮用的年限也短于生茶——故而,同等条件下,生茶在食品安全风险领域的人体实验数据的累积,远比熟茶更为详实。
B.就算抛开生产者的道德水准不谈,先生自己已经承认,熟茶的生产工艺(相较于生茶)亦伴随着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风险」不等于「事实」)——再加上,鄙人没有办法相信,熟茶的生产厂家可以做到「产品每批检验合格方出厂,以剔除其生产工艺当中,比生茶更多的那一部分风险」。
综上,风险评估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除非引入置信度更高的风险研判模型,或者更为强力的论证策略,否则鄙人仍然倾向于——同等情况下,在食品安全的风险比较中,人体实验数据积累更详实、生产工艺中附随风险更低的那一方,取得了优势(不等价于没有风险,只是基于理性工具,有理由认为其风险更低而已)。
文末,请允许鄙人对先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觉体验,在喝茶这件事上,喜欢不同种类的茶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表示尊敬——虽然鄙人不敢苟同以此可以否定本人的风险评估策略。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2015年3月25日更新】
1.虽然在下并不欢迎
@魏琴心原来的表达方式,但他的观点仍然是有合理之处的——即,在下原来的回答,未免过于极端,确实侵蚀了诚实茶商之合法权利。故而,在下决定于更新中,毕恭毕敬地予以较大范围之修订,欢迎包括但不限于魏先生之方家的雅正。特此冒昧地重复邀请,包括但不限于之前曾为拙文点赞的
@张不凡@木咩@马大强@Moon@祁鑫@梁峰@Johnniehan@2014夏一季@狸花猫@王森诸君,真诚地建议诸君取消点赞,乃至点击反对,以及没有帮助——毕竟,在下输出了带有一定程度误导性的信息,并浪费了诸君的宝贵时间,非常抱歉!
2.欣闻
@魏琴心先生已将原来的不友善言论删除,且其目前的回答,完全符合诸君对各自合法权益的关切,建议移步阅读,且不吝点赞。魏先生作为商人,能够如此坦率地发言,个人强烈地为先生目前的答案被埋没于折叠区,感到无法理解。
【以下开始,对原有回答的错漏偏颇之处,开始逐条批驳(仅限于在下已经发现的,同时亦恭请诸君补充,以及赐教)】
第一,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在下是来揭穿商家画皮的。这是一段不当陈述。因为,这实质上在表述「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这样一个明显为「假」的命题。对此,魏先生的愤怒是合情合理的,在下不得不诚惶诚恐地向魏先生,以及诸君致以最真诚的道歉。鞠躬。
第二,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尽量少喝熟茶,其对身体毫无益处可言。以及
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这是一段不完整的陈述。应当修订为「在原料相同的前提下,相较于普洱生茶,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以及「虽然这并不符合以『清正自然』为追求的茶人的品饮理念,但并不能当然地得出『所有的熟茶都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之结论。」
但与此同时,在下坚持「尽量少喝熟茶」之观点。对此,在下的辩护意见是——渥堆工艺向来被视为制茶人的不传之秘(针对「渥堆工艺」,目前在下没有找到对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故而有良莠不齐之不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各号商家都各有秘方,其实科学真相是在于菌种的选用及
发酵时、温度的控制。其中使用的菌种,推测包括空气中的
乳酸菌及
土壤、
粪便中的
曲霉菌、
枯草杆菌等,由于都是「秘方」,所以目前尚无全面性的科学研究。屡屡发生不肖商人以人畜粪便进行普洱茶发酵;这当然也是在利用其中菌种,但毕竟可能混杂了坏菌,并且残留物使之极不卫生。
故而,不建议诸君多喝熟普洱茶,是基于一种统计意义上的,对风险评估的「相关性」判断,而非基于已知事实之全部,所得出的逻辑意义之因果关联。
第三,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其(熟普洱茶)工艺说白了,就是「提升湿度,以加速生普的陈化」=>「发霉前干预湿度,將其从发霉的边缘救回来」=>「提升湿度,以加速生普的陈化」……这是一段带有感情色彩之陈述,其表达方式值得商榷,但鄙人仍倾向于「好料是不会拿来做熟普的」(魏先生似乎对此亦没有表达具备高置信度的反向证明)。但愿意与魏先生讨论的是,在下此处并未说「熟茶是发霉的」,而是说「虽然没有发霉(「发霉前」,指的是没有发霉),但这是一种人工加速陈化(发酵)」。故而,在下愿意将表述修改为:
这并不符合以『清正自然』为追求的茶人的品饮理念,仅仅就个人倾向而言,不建议诸君多喝熟普洱茶。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抱拳!
———————以下为原答案,欢迎诸君继续指出其他错误、偏颇之处——————
在下是来揭穿商家画皮的。个人观点如下——尽量少喝熟茶,其对身体毫无益处可言。为何?因为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其工艺说白了,就是「提升湿度,以加速生普的陈化」=>「发霉前干预湿度,將其从发霉的边缘救回来」=>「提升湿度,以加速生普的陈化」……如此循环,使得「一些品质比较差的茶品」变得「可以入口」而已。任何一个稍微有道行的茶人,都明白「好料是不会拿来做熟普的。」这个原理,有点类似在粤菜中,最为上等的原材料,必定是「清蒸」以激发其「原味之鲜美」;如果重口味烹煮之,大厨和食客都是会找您拼命的。普洱,也是如此。上上之古树普洱如果拿来做熟茶,无论是茶农还是茶人都是会找您拼命的。茶人对佳茗,是极其尊重的——在下哪怕是用茶刀起茶时稍微有欠温柔,师傅都会以锐利的目光逼视,题主先生可以稍微体会一下这种对茶的深沉敬意。因为很重要,所以再重复一遍——尽量少喝熟茶,其对身体毫无益处可言。上一篇 : 为啥有些人说茶叶香是放香精呢?
下一篇 : 图解茶叶的味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