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欧洲的普通茶叶是最差的国产茶吗?
2022-04-06 20:42:29热度:113°C
2022-04-06 20:42:29热度:113°C
我暂时是没有出口资格,要是有,呵呵.......
先来算算茶叶假如出口欧盟和美国需要多少投入:
该家茶企(不是我的)设备升级改造、各项证书、标准实验室加起来一共投入了差不多1000万,就是为了个出口资格和外企供货商资格(比如星巴克)。
仅仅凭销售茶叶是赚不回来这笔费用的.......
所以对企业来说或者从产品本身来说,或者站在国外的消费者角度考虑,茶叶是好茶,再差的有机茶也是好茶(猫腻另说)。
但是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不一定。
比如说这款出口到英国的红茶,75元/斤,我一直信奉有图有真相:
国内的红茶各种香味,炭烤,蜜香,花香,果香等等,这没什么了不起,技术上实现难度不大;这款红茶稍微有些辛辣的口感,入口先苦后甜,我能接受,就是干茶形状不好看而已。
再说说国内茶叶的现状,茶叶的成本主要在什么地方?采工?人工(制作)?电费(一个冰库一年电费十几万)?运营费用?应酬交际费用(会计类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对于绿茶来说,采工是成本中的大头,就拿西湖龙井打个比方,明前西湖龙井一斤鲜叶的采工是400元,4斤鲜叶做一斤,再加上其他费用,2000打底。
对于乌龙、白茶、黑茶、普洱来说,运营费用占大头,也就是炒作费用,嗯,是的!除了芽头茶和追求形状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茶,采工等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乌白黑普那种茶型我一天可以采100斤鲜叶(可能有些夸张)。
实际上很好判断,滇红和普洱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淘宝天猫搜下,500左右已经可以买到很好的滇红,一个地区的茶叶品种,普洱500能买到什么好茶?可见水份.......岩茶也是一个道理。
中国的绿茶价格和红茶价格(福建红茶除外,价格可能虚高)是最能反映茶叶品质的价格(绿茶的观赏性特别重要),至于其它茶叶嘛,你认为好不好看?不好看的话,茶叶本身的成本不会太贵(这么说,过不了500元一斤)。
所以说国人对茶叶的消费理念,两点:
一:颜值即正义,好看。
二:价高茶是好茶,跟风。
几十块钱的茶叶不好喝吗?肯定有好茶的哇!比如每年5月10号—6月中旬的中大叶绿茶
这时茅山青锋雨前茶还有点小贵,雨前茶采工小贵,雨后的价格就掉下来了几十一斤又比如这款毛峰,粗根大叶,老外都不一定看得上,具备了国产所谓差茶的一切必备条件,看着外形30元一斤不能再多了,但这是手工茶,原料又是老茶树原料,价格反而需要200多。
综上所述:
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什么好茶差茶,只有国家饮食习惯不同导致的口感差异,只要找对茶叶,几十块的茶叶口感不比几千上万的差,甚至口感更甚,但外形是万万不如。
对于企业来说,出口的茶叶肯定也是好茶(出口茶基本都达到了有机茶的水准),不过针对的是国外消费者的口感而已。
假如算上投入,特别的贵!不过这些费用由一些特殊渠道来源的资金和国内市场的高价抵消了一部分而已。
中国茶在欧洲茶叶体系里并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出口的都是低价茶,高价茶都是绿、白、黄、乌龙。红茶英国只认英式早餐、锡兰的六大产地,印度三大产地,红茶以ctc、一次冲泡、快速出汤、醇厚汤香为主要要求。而国内红茶以功夫、小种为主,出汤要缓,香气要高扬。总的中国高价茶老外就不认,只能出口低价茶作为拼配原料,老外认大吉岭为高端。
简单的回答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同样的茶叶国内市场既认可又能卖出高价钱,为什么一定要便宜出口给老外?欧洲人认为中国茶在欧洲卖的低端,那是因为他们出不起钱啊。知道立顿这种巨头购买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国家红茶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吗?5、6年前是一公斤2-3美元而已,这个钱你在国内想买啥好茶吗?福建安徽的红茶农疯了才积极出口呢。反过来说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农愿意这么被剥削吗?当然不愿意,但是他们国内市场太小也接受不了贵的价格,那就只能从根源上被外国资本控制了。
不同的产品看世界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欧洲,主流饮料还是咖啡,也就英国人喝茶多一点。欧洲人对茶叶的认知跟喝法就很初级(当然,他们在茶叶食品安全的控制上还是很好的,这点需要学习)。中国人别的方面可能落后于他们,但说到喝茶,他们都是弟弟。这点文化自信还是应该有的。
最差可能不好说,但肯定不好。比如立顿在云南收购的红碎茶价格在20几块一公斤。这种价格和我们的名优茶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先定标准:什么叫差?什么叫好?
以绿茶为例,我们传统的茶叶审评标准是建立在明前嫩芽茶好(包括外观、香味、口感、叶底等)基础上。
当然如果按这个标准,出口的茶叶确实算差。差的原因是我们出口的产品大多是二三叶采摘的大宗茶,这种茶的滋味浓醇,出口加工也不高,大约15元/斤。
当然,卫生指标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判断一个事情,先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火锅,在传统的美食家眼里是不能算美食的,但是受众很多,接受度也很高。
上一篇 : 出口日本茶叶推荐使用农药清单
下一篇 : 中国的茶叶出口到了日本销量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