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晗生活随笔:正山茶叶,来自敲打木鼓的地方
2022-04-06 09:10:57热度:88°C
2022-04-06 09:10:57热度:88°C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图文/顾祖晗 首席编审/外 先
图片编辑/胡 铭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跟随奶奶去茶山采茶玩耍,饿了就从茶树上摘茶叶来凉拌拌饭吃,现在回想起来都流口水”。
亥公村是我们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一个村庄,这里居住着佤族、拉祜族、汉族等人民,“亥公”在佤族语言里就是“敲打木鼓的地方”,古茶树生长的地方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在17.00℃,适合茶叶生长。我们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9800余亩,其中得到认证的有机茶园有2000余亩。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站在绿荫匆匆的茶树下清风徐来,摘一片茶尖入口,慢慢地咀嚼着,浸入心肺的舒畅消除了爬山的疲劳。
“茶叶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一点都不能作假”,这是我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据奶奶介绍,清朝以前的亥公村主要居住着佤族和拉祜族,后来,佤族人民迁出了下亥公寨子,她的祖先就迁徙到了这里,落户安家后就开始接手管理古茶树并开荒种植新茶园,开启了祖辈种茶、制茶、卖茶的生活。
奶奶余氏15岁就嫁入了顾家,那时顾家就有很多古茶树,勤慧善良的庆奶奶在日常劳作中总结了很多种茶制茶的经验,慢慢发展到父亲一辈的时候,顾家已成为亥公村有名的茶叶大户。
1995年,父亲顾正山建立了“勐库正山茶叶初制所”,当时,一天做2~3吨的鲜叶,一年做几百吨茶叶,为亥公村的茶叶深加工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经过10多年的努力,于2007年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QS 认证,成立了“云南双江勐库正山茶厂”。
由于古茶树很高,采茶时需要攀爬到高处很不方便。顾氏祖先接手古茶树后,在培育新茶园时,在不影响茶树自然生长的基础上,开始对茶树进行修枝管理,几十年,上百年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就形成了今天的“藤条茶”。
亥公村的顾家,由于世代与茶交流,他们与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顾家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留给后代的金银财宝早晚会用掉,不如留给后代一颗生态古树茶,可以一代传给一代”。
“在制茶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香气,为了新茶好卖,很多制茶人会把茶叶炒的偏干,不懂茶叶的人就觉得很香,但是这种茶叶是没有存放价值的,因为茶叶活性被杀死了;揉捻方面,追求茶型好看,随便揉捻就出锅。
父亲就不会,他一直坚持茶是喝的,一定要坚持茶的口感。他会看茶制茶,什么茶叶应该揉重一点,什么茶叶应该揉轻一点。有人反对他,但他还从来不理睬,为了茶的口感和存放价值他非常固执。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工艺上作假。”
“儿童时代觉得我们家的茶园好大好大,从家到茶园要走很远的路去茶园干活,早上出发的时候带着干粮和咸菜,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白天奶奶在茶园翻地除草,我们就在茶园的山坡上玩耍,一群孩子在大茶园里尽情嬉闹,那时我最喜欢爬到古茶树上去掏鸟窝”。
茶树的生长很缓慢,有些几百年的古茶树,也只有几米高,茶树有多高,茶树根就有多深,茶树不能一味的采摘茶叶,也需要精心管理,只采茶叶不管理的茶树会缩短其寿命。
在每年的采茶季古茶树上会长一种吃茶虫,如果吃茶虫不是很多,没有到损害茶树的地步,一般都不会的搭理他,让他与茶树和谐共存,如果某颗茶树确实生了害虫,为了防止传染,茶农会把生虫的茶树直接砍伐,保留其根部让其从新发芽生长。
顾家迁徙到亥公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祖辈都以茶为生,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含着茶叶”出生的茶山汉子,靠着种茶、制茶、卖茶养育着三个孩子。
自家山里有多少颗茶树,每颗茶树的“习性”是什么,亥公有多少片茶林,那个区域的茶叶有什么味道,方圆几十里没有他不知道的茶故事,说起茶顾正山滔滔不绝,茶是父亲生活的全部。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他们就是这样选种育种的,我很感谢这些古茶树,因为有他们的存在,现在我们才有这么宽的茶园和这么多的茶树,这些古茶树就像我的亲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