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西湖龙井采了一篓,采茶大姐的心事也听了一路采茶是做工,更...
2022-04-06 08:21:35热度:74°C
2022-04-06 08:21:35热度:74°C
杭州龙井山上,穿梭在茶树间三三两两忙碌的黄色身影,是这个时节独有的风景线。
头戴斗笠,身挎竹篓,弯腰低头手指轻拈,摘下嫩绿的两叶一芽,如此反复,从清早到日暮。
小时新闻记者体验了一天的采茶工,结束时腿酸发抖。
龙井村358号加鹏茶馆老板娘缪大姐说,今年进入采茶季,就一直担心着。一开始是担心采茶工,好不容易外地来了十来个,亲戚朋友帮工凑了七八个,跑茶的也联系了四五个,家里十来亩茶园的采茶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没想到这刚采了两天,气温又猛降,她又开始愁了,“今天气温这么低,茶芽肯定就长得慢,如果这个低温和雨天再持续下去,那肯定是要影响明前茶产量的,就盼着下周有好天气了。”
亲身体会过就知道到在龙井山上采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在加鹏茶馆的8位采茶工眼里,这些年来每到春天相约来杭州采茶,已经是一个约定,不仅能赚到些钱,也能来看看风景会会朋友。
这群大姐中年龄大的68岁,年纪轻的45岁,采茶工龄最长已有20年。
她们带着独有的乐观和热情,组成这个衢州大姐采茶团,采茶很累很辛苦,但也提供了难得和小姐妹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聊的机会。
这一个来月的采茶季,可以抛开其他事情,仿佛回到儿时一般开心。
家人怕她辛苦不让她来
她笑:这事情我喜欢做
大姐陈文仙每天负责给上山采茶的姐妹们做饭。
宿舍楼一边的餐厅,就是陈文仙发挥的主场。
食材是东家提供的,有芦笋、竹笋、猪肉、鱼、菜心、豆腐、西红柿,各种荤菜素菜,每天都不同。
陈文仙一般早上5点起床,给大家准备家乡味的早餐。
早餐她会准备鸡蛋和米饭,让上山的姐妹团一早就吃得饱饱的。
陈文仙有时候会很羡慕。
“你在这做饭不是更轻松嘛,不用淋雨。”
“一个人做饭太无聊了,没有人说话,上山采茶,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多开心。”
陈文仙上午准备中餐的时间很紧张,要在11点前准备好十几个菜,下午会空一点。
50岁的陈文仙在老家经济条件并不差,“家里老公开车的,儿子在当兵”。
她已经做了20多年的采茶工。
前些年,陈文仙一直都做采茶工,在衢州老家她还在厂里做工人,每年春季都会请一个月假期,专门来采茶。
“说是采茶,更像是来放松旅旅游,采茶是很辛苦,不过都是我们干过农活的人能承受的,大家老姐妹,平常忙不能经常见面,采茶的时候,吃住都在一起,很开心。”陈文仙说,几十年干下来,和杭州茶馆老板娘处得和朋友一样,“这个老板娘人好,去年,我们采完茶还顺道去杭州游玩了一圈,免费住茶馆的宿舍。”
今年,也是和老板娘早早约定好,陈文仙负责召集采茶工一起来。
“现在采茶工不太好叫,很多人不来吃这个苦了。像我们那儿,很多人有了养老保险在家清闲。”陈文仙负责帮老板娘叫人已经好几年了,每一次都是靠着姐妹情谊和关系网,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之前有一年春天采茶季,刚好厨师告假,没人负责采茶阿姨的伙食,会做饭的陈文仙就被委以了重任。
没想到,“临时大厨”特别受欢迎,大伙儿都爱吃她做的饭,加鹏茶馆的老板娘就记住了。
去年和今年,陈文仙都担任了采茶团里的厨师。
陈文仙每年期待的采茶之旅,家人却有不同意见。
“我走之前都不敢和我儿子说,他不想我辛苦,一直不让我来做采茶工。儿子很孝顺,去年回来时他给我两万块,让我好好休息。”但陈文仙没听儿子的,她笑着说:“我喜欢做这件事,他管不了我。”
68岁大姐手脚比姐妹们都快
劳碌惯了,真闲下来倒有点不自在
68岁的陈春娇是这帮采茶姐妹团中年纪最长的。她家里条件蛮不错,不愁吃穿。
“但是我闲不住的,在家打麻将也无聊。”陈春娇每次采茶,都笑嘻嘻的,她手速很快,看着茶树,能不停地摘芽,一会儿就摘出一小捧茶叶倒进竹篓里。
陈春娇年轻时,家里种橘子树,每天起早贪黑干活。
那种吃力的程度,她都没喊过一声苦。
相比之下,采春茶对她是“轻松的活”。
“现在估计很多年轻人干不了这个,那是因为他们没吃过农活的苦。我们劳碌惯了,真闲下来,倒有点不自在。”陈春娇说,自己这个年纪,还能做采茶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活,还挺自豪的。“这头茬的龙井茶价钱卖得高,也有我们一份功劳吧。”
风风火火,嗓门最亮
拿了工钱就要好好干活
45岁的吴美珍,来杭州采茶的时候,衣服都没有带全。
靠着采茶团姐妹们的互相帮衬,吴美珍第二天就穿上了隔壁姐姐的保暖上衣。
“我太粗心了,本来走之前还想着要带羽绒服,再带两条厚裤子,临走早上太早了,又给忙忘记了。”吴美珍人很热情,和衢州采茶团的其他团员性格类似,风风火火,爱说爱笑。
她是团队中嗓门最亮的那一个,隔着很远,也能凭借一副好嗓子,和姐妹喊话聊天。很有点韩剧《请回答,1988》里豹子女士的感觉。
年前,她就和茶馆老板娘约好了,来年三月要和姐妹们一起来采茶。
“当时答应了,总不能反悔啊。”吴美珍说,她知道疫情当前,采茶工很难招,要是自己也不赴约,老板娘该有多为难。
采茶这事一干就是20多天,无论大太阳还是下大雨,都要上山,茶叶不等人。“往年会有两批采茶工,今年看样子只有我们这一批了。”吴美珍说,人手少,就更要多干一点。“我们遇到的这家老板蛮好的,不会每天来检查鲜叶采了多少,我们干活她尽管放心好了,拿了工钱就要好好干活,采茶是要抢时间的,不好耽误老板的收成。”
吴美珍有一对儿女,分别在衢州和上海工作。
来杭采茶,儿子每天傍晚都会打来一个电话,“老要问我下没下班、累不累的,人家都说我这个儿子蛮贴心的。”
吴美珍像豹子女士的另外一点还在于,家里人其实离不开她,会打电话来问“高压锅找不到了,放在哪里了”之类的问题 。
离家一个月,吴美珍们也会想家。每晚总少不了的夜聊,话题围绕着孩子和丈夫,成了彼此之间的一种慰藉。
“我们几个姐妹组团时间长了,和茶馆老板也是好多年的交情了。你说,采茶是啥,是做工?是生意?也是情义吧!老板娘人好,我们也实在,双方都愿意,那就一年一年继续这么干下去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上一篇 : 制茶百年一杯、一品,皆传承
下一篇 : 做茶叶的拟改名,碰瓷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