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茶有可能是假货,普洱、龙井…都中招了

2022-04-05 23:28:33热度:86°C

 

原标题:你喝的茶有可能是假货,普洱、龙井…都中招了

各位茶友大家好,这里是追茶到底系列第25期。

茶叶作为我们的国饮,在国民心目中有着超然的地位。

然而,在我国茶叶市场里,却经常会出现茶叶造假的现象。

尤其是最近上海警方侦破的特大普洱茶造假案,查获的假货价值高达18亿元!

那么,为什么茶叶造假屡禁不止?我们的茶行业又该如何杜绝造假现象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茶到底。

一、频发的茶叶造假案

说起茶叶造假这个话题,很多茶友大概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其实茶叶造假的问题古已有之,在现代只是更加突出了而已。

早在唐宋时期,依靠“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李代桃僵”等手段制造的假茶叶就已经充斥市场。

在现代,制假手段越来越先进,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也越来越猖獗。

2018年7月24日,广东警方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破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茶叶系列案,经估价,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2019年3月22日,长宁警方跨省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普洱茶案查获各类散装普洱茶叶共计40余吨,涉案金额高达1.3亿元。

2021年4月22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侦破特大销售假冒品牌普洱茶案缴获假冒知名品牌普洱茶饼10余吨,市场价值高达18亿元!

一桩桩茶叶制假售假案就发生在眼前,可每年还是有心术不正的人落入法网。

虽然市场一直明令禁止卖假茶,并打击揭发相关恶劣行为,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商贩仍然顶风作案。

二、茶叶是如何造假的?

在频发的茶叶造假案件中,不法分子为了利用假茶叶赚取利益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以次充好、新茶做旧、添加色素香精提高茶叶卖相、真假参半等一系列的造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在今年4月份破获的大型普洱制假售假案中,犯罪嫌疑人曹某团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犯罪嫌疑人曹某及其母梁某在云南勐海经营一家茶厂,并在昆明开设了实体店铺。

虽然经营多年,但是自家生产的普洱茶饼销售情况一直不佳。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名贵的普洱老茶在市场上价格超过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看到市场上一些普洱老茶饼价格节节攀升,而且平时也会有客户来询问是否有这些知名品牌的老茶饼出售,曹某遂动起了仿冒知名品牌老茶饼的念头。

为了吸引买家,曹某选择仿冒的茶饼都是较为名贵的品种,从未见过真品的他,还特意购买专业书籍学习普洱茶知识。

因此,从未见过正品曹某却对知名品牌历史上的名贵茶饼如数家珍。

2019年下半年起,曹某定制了专门的工具和纸张用来仿造知名品牌普洱茶饼的包装棉纸和内页。

用仿制的棉纸把自家茶厂生产的新茶饼一包,摇身一变就成了名贵老茶饼。

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高额利润,采取各种手段使茶叶加速陈化。

有的将茶叶放置在湿仓里高温发酵,有的则直接通过淋水的方式缩短新茶发酵时间。

让新茶喝起来就如同老茶一样,但这样的高温潮湿的环境也容易滋生细菌。

在本案中,曹某团伙就是这么做的。

为了让自己的普通茶饼呈现老茶色泽,他们不顾茶叶储存的干燥要求,每天不定时往茶饼上喷水。

除了以上这些造假手段之外,不法分子们的售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据警方介绍,制假售假者正借势电子商务向线上扩散,电商、微商等各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已成为造假者将假茶流向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本案的调查过程中,民警发现该网店还在某网络拍卖平台上架了多款茶饼。

记录显示每次拍卖竞价都颇为激烈,价格上涨得飞快,让人觉得这些热门茶饼不仅有价还有市。

可仔细比对后可以看出,这些出价用户的用户名都极为相似,实际上是嫌疑人为了促进销售而进行的自我炒作行为。

原来,犯罪嫌疑人均在某网络拍卖平台开设了账号售卖茶饼,他们在彼此商品竞价拍卖时,互相串通利用注册的多个账号哄抬价格,误导消费者竞买。

除了上海警方破获的这起普洱茶制假售假案之外,近期还有一起龙井茶制假售假案。

今年3月,杭州警方发现不法分子从省内外供应商处大量进购印有“西湖龙井”等商标标识的牛皮纸、铁罐、礼盒等假冒包材。

经调查发现,这背后操纵的就是刘某犯罪团伙。

刘某在河北保定开办“一条龙”公司,专门从事假冒茶叶包装、仓储、销售,并招揽数十名员工在一些电商平台开设网店20余家,大肆低价销售假冒西湖龙井茶叶。

掌握了他们的犯罪证据后,4月7日,杭州警方组织400余名警力开始抓捕行动。

在浙江、北京、上海、河北、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山东等9省份对“3·18”制售假冒西湖龙井茶案等14起案件开展统一收网抓捕行动。

行动中,共抓获涉案人员83名,捣毁制假窝点18个、售假门店32家,缴获假冒西湖龙井茶5000余斤、印有“西湖龙井”等商标标识的假冒包装材料及各类茶标60余种共计30余万件,涉案金额逾7000万元。

这起案件的特点是犯罪分子大肆利用网络进行制假售假活动,他们组织严密,制假窝点、售假网店一应俱全。

这些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利用假茶叶谋取暴利,严重损害了相关品牌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茶叶消费市场。

三、溯源体系护航茶行业

茶叶造假背后的原因,一方面说明了很多茶商只顾眼前利益,跟风随大流,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另一方面,不法商贩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以旧当新、以次充好,就是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

为了杜绝茶叶造假的现象,茶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

对于茶区来说,武夷山市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武夷山市政府为优质的武夷岩茶提供全新的网络销售渠道及展示窗口,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岩茶的切实可靠的示范电商门店和正确深入了解大红袍的路径。

2019年在电商平台上推出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官方旗舰店,推动武夷山市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武夷山市政府为彰显品牌价值,防止地理标志被仿冒、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乱象影响武夷茶品牌信誉与产业发展,于同年4月15日推行“认标购茶”管理。

通过规范标识管理、实行“两标合一”管理模式、统一印制武夷茶地理标志标识与发放标识等一系列流程,规范武夷岩茶市场销售。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企意识到了建立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

例如,福鼎市茶青采摘、交易及茶叶生产、销售过程全面纳入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系统。

通过该平台系统全程高效监管福鼎白茶,实现产区溯源、品牌溯源。

在溯源系统上,消费者可以了解到茶叶原料来自哪一个自然村,真正做到了放心消费。

这样既维护福鼎市原产地茶农、茶企的利益,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更好地推进福鼎白茶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一旦买到假货,要勇于使用法律手段维权,让制假售假者在市场的监管下无处遁形。

杜绝茶叶造假绝非一日之功,还需要整个行业里每一位茶人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位茶人都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同时也希望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擦亮自己的双眼。

相信终会有一天,茶叶造假在市场上再也没有生存之地,茶叶再也不需要打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