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致富的领头羊——记黄山北麓山区家庭农场主汪立平
2022-04-04 15:54:47热度:102°C
2022-04-04 15:54:47热度:102°C
泾县地处黄山北麓,为黄山余脉,徽水河自南向北直通而过,青弋江由西往东横贯全境。因此,山高林密,江河纵横,气候温和湿润,是泾县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这种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使得泾县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十分适应有机茶生产,故多次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目前泾县为安徽唯一的“全国有机茶叶示范基地”。
泾县产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唐朝时的“白云兰片”曾经被李白赞为“仙茶”。据嘉庆元年《泾县志》记载,宋朝时泾县就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清中期泾县东南部的尖茶不仅畅销沿江各地,而且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因此享有“洋尖”之美誊。另一种老牌名茶“涌溪火青”创制于明末清初,并且随后被列为贡品。近十余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与宣纸、电机一同列为重点建设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因而,泾县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2021年,全县拥有茶园近10万亩(90%分布于东南山地名优茶产区),茶叶总产2600吨,干茶产值5亿多元。其中名优茶1000余吨,产值达4.9亿元。茶叶大户汪立平所在的黄村镇平垣村南坑组,位于泾县东南名优茶产区,其茶园都分布在上南坑的高山密林中。这里的山峰海拔多在千米左右,属“山径入修篁,深林蔽日光”的茶叶理想种植之地,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茶叶。片片茶园,丛丛茶树,隐避在幽谷深处和峰峦之间。清明时节,春茶开采,山花竞放,飘忽不定的云雾常轻抚山涧茶园,使之时隐时现,充满清气、仙气和灵气。
2018年,汪立平从都市返回家乡,想起家乡的优质资源——高山茶园,忽然灵机一动,即打起了种茶制茶的主意。由于山高坡陡,生产成本高,当地许多农户都不愿种植茶叶,自动放弃了。但是,倔犟的汪立平却知难而进。他说干就干,立马行动,一边从银行贷款流转了60多亩高山茶园,购买了名优茶加工机械,并将老房子改造成制茶厂房;一边动员本村农户一起上山打理茶园,采摘茶叶。2019年7月,汪立平注册成立了“泾县黄村镇上南坑茶叶家庭农场”,带领全村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名优茶的生产和营销活动。正当汪立平甩开膀子干得正酣的时候,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他当头一棒,使茶叶销售遭受了沉重的冲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场疫情也给人们的饮食消费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此,非接触式消费方式悄然而生。这给事业刚刚起步的汪立平无疑是晴天霹雳,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挑战之中也隐藏着商机。汪立平思虑再三,重新振作了起来,决定在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上下功夫,并且在当地相关领导,特别是茶叶专家董永弘的帮助下,实行人工锄草、施用有机肥、安装杀虫灯、安插粘虫板等,进行全方位的绿色生产。他还请人采摘密林深处的野茶,一起制作包装成一份一杯的小罐茶,逐个推介给在外务工时结交的朋友、老板,并且借助网络开展线上宣传销售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茶叶价格卖到了每公斤7600元,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自制小罐茶的成功,提升了当地的茶叶品质和产品档次,增强了汪立平种茶制茶售茶的信心与决心。从此,他更认真的“念茶经”了,千方百计在做好茶叶上做文章,茶产业也因此成为他的生财之路、致富之道。汪立平没有忽视茶叶品牌建设,先后注册了“百年老枞”、“白云兰香”等茶叶商标。
为提高种茶制茶技术,壮大自已的农场,汪立平虚心向董永弘教授请教,不放过任何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参加由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茶叶技能、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和有关领导来自己的茶园、茶厂传授技术,现场指导,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努力把茶叶种植与制作做得更好,使农场和周边农户的效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汪立平不满足于现状,2021年他紧跟外地的市场需求,在采制完第一轮高档春茶之后,专门请董永弘教授教自己做红茶,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没有地方制茶他就到亲戚家借用空房,没有设备就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在董永弘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全力帮助下,当年就利用谷雨前后和夏茶的鲜叶,做出了300多公斤的功夫红茶,且因原料采自高山密林,该红茶香味浓郁,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州,深圳消费者的认可和高度赞赏。制作的红茶,不仅很快销售一空,还把市场从芜湖、马鞍山等泾县茶叶的传统销区扩大到广州、深圳等地,售价更是同期绿茶产品的两倍以上!这使他2021年的茶叶产销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0%,超过了1000公斤,收入更是翻了一倍。而且,这些红茶中的一半鲜叶原料是从同村农户家收购的,这不仅为他们减轻了茶叶加工、销售的烦恼,还帮他们增加了10-20%的收入。汪立平致富不忘扶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他已连续两年主动为附近在册的贫困户免费加工名优茶,帮助他们销售茶叶,使这些贫困户每户的茶叶收入比往年增加了2000多元。在平时茶季生产用工时,他也优先聘请贫困户,茶季一结束就马上支付工资。他还长年供养一位五保老人,悉心送去每日三餐。由于积极做公益,参与扶贫活动,汪立平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先进事迹曾在安徽第一大报《安徽日报》上刊登。汪立平的“泾县黄村镇上南坑茶叶农场”也越办越兴盛,越办越红火,目前已有高山茶园数百亩,2020年被评为泾县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宣城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两年迈了两大步,上了两个大台阶。去年8月红茶售罄后,他又筹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茶叶生产。今年已向浙江茶机公司定购了几十万元的红茶加工设备,准备生产他的“荒山凹”百年老枞红茶,同时积极向外拓展,打开广州、深圳等地的高端茶叶市场销路,立志为名优茶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当地农业增产茶农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锐佳 唐晓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