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有王爷叛乱来看看清朝的宗室制度有多严格
2022-04-04 09:38:50热度:83°C
2022-04-04 09:38:50热度:83°C
在清朝入关以前,关于宗藩问题并没有考虑过。用现在的话讲,那就是当时清朝这个公司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大家都在想如何把事业做大做强,毕竟想分蛋糕,也要这块蛋糕够大才行。而且客观的讲,努尔哈赤的子孙都挺能干的。但是,清朝建立后,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处理自己叔伯兄弟的问题,成为了统治者的一个难题。鉴于明朝的前车之鉴,清朝的统治者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子孙跟明朝一样,只知道吃喝生孩子。所以,在权力与待遇这两个方向上,清朝选择了一个恰当好处的平衡点,同时也是之前历代王朝没有过的。
第一,爵位不是天生就有的。意思就是说,即便你是皇帝的儿子,但不代表你就是王爷了。只有皇帝觉得这个儿子行,才封他为王爷。如果皇子不行,有可能连贝勒、贝子都封不了。
第二,即使受封了爵位,爵位也不是世袭的。清朝规定世袭的爵位必须降一级。所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堆擦皮鞋的、卖茶叶蛋的,竟然都姓爱新觉罗。因为他们跟皇室的关系太疏远了,一代降一级封。清朝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如果宗藩对国家立下了大功,爵位可以世袭,这个叫作"世袭罔替",民间俗称铁帽子王。雍正时期只封出去一个世袭爵位,就是怡亲王允祥。到了同治时,又封出去了一个世袭爵位,就是恭亲王奕新。奕新在辛酉政变中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后来又主持洋务运动,势力庞大,声望卓著,所以受封世袭爵位。光绪也封了一个世袭爵位∶庆亲王奕助。那是慈禧太后和他交换,换取他默认醇亲王载沣上位摄政。整个清朝一共封出去十二个世袭宗藩,民间称作十二个铁帽子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十二个人并不都是王爷,其中有两个是郡王。现在北京宣武门和长安街之间有座克勤郡王府,他就是个铁帽子王,但他是个郡王。
清朝有十二级爵位,这是封给宗室成员的,此外还有四个世袭爵位,叫作"小世职",分别是∶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和恩骑尉。在清军入关后,但凡跟着努尔哈赤起兵打仗幸存的,都会封一个世职,小世职是可以世袭的。
第三,清朝对宗室的管理非常严格。只要皇室成员断奶了,就开始读书。以前的历朝历代,皇室成员骨肉相残、恣意妄为,归根结底是家教失败。皇子皇孙的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把这个国家带到何处去,所以宗室教育,要从小抓起。
每一年除了元旦和生日那一天,其他的三百六十三天,宗室子弟每天都要从天蒙蒙亮就起床上学。即使是寒冬腊月也得去。从早上五点到下午一点不停地念,只有师傅说你念得好了,你才能去吃午饭。这八个小时当中,学生只能休息十五分钟。选出来给皇子皇孙教书的统称为"上书房师傅"。上书房师傅见到皇子皇孙是不用跪拜的,皇子皇孙如果背不了书、上课的时候嬉笑打闹,上书房师傅是可以责罚的。如果学生有什么事情想走,要起身向师傅请假,师傅同意了才行。有一个皇子不听师傅的阻拦,带着几个太监出宫溜达了一圈回来,就受到了廷杖的惩罚。上书房的学业,皇帝会不定期抽查。上书房师傅有很多,有汉族的文官教四书五经,也有满族的官员教满族历史和满语,有蒙古族来教摔跤,还会有一些将领蒙皇上的恩典来教导骑马舞剑。
一旦皇子成了亲、出了宫、有了自己的王府,从宗法上来说就离开了皇帝这个大宗,自立门户成了一个小宗了,那样皇子才算是从上书房毕业了。但是,他得在王府里面建立类似的机构来教导自己儿子。同时,皇子犯了错,也会被勒令回到上书房继续学习。比如,恭亲王奕新,被封为亲王了,得罪了哥哥咸丰,还被咸丰皇帝勒令回炉念书。
皇子到了六岁,除了读书还要开始上朝、听政,并可以出去办差。皇帝会根据皇子的情况,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去办,或者安排一些难题,磨炼他们的能力。清朝非常讲究皇子皇孙的教养,因此我们就发现,清朝皇室的素质的的确确是比其他朝代要好一点。
第四,清朝官制中专门有一类"宗室缺",规定只能从宗室成员中选拔人选。这些职位公开透明,一方面让宗室成员有了工作的通道,另一方面又能把宗室的势力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皇子皇孙,按例不能进入内阁、军机处,可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可以破例。奕新和奕助,都在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进入了军机处。对于一些赋闲的皇子皇孙,皇帝也会给他们派些差使。
朝廷还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宗藩,这个机构叫宗人府。宗人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宗室成员。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副手叫宗正。宗令必须由亲王或郡王来担任,宗正必须由十二级宗室爵位中的前八级担任。一般情况下,宗令和宗正皇帝都不方便直接任命,改由宗室公推。一般是由健在的、辈分最高的宗室来担任。这就使得宗人府就相当于爱新觉罗家的家族组织。也正因此,宗人府是超品级的衙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上一篇 : 便利店鲜食“兵法”七个步骤、四种颜色
下一篇 : 年轻人逃离工厂,资深职场人奔向工厂,这世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