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比核酸报告先出来,医护人员辛苦了!”上海十院封控区孕产妇医疗保障始终在线
2022-04-04 08:51:35热度:84°C
2022-04-04 08:51:35热度:84°C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谢谢医生,我已经于10点生好了,娃比核酸报告先出来。最特殊的感受是医护人员的辛苦……致敬!”
这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隔离舱病房总护士长朱春燕手机工作群里的一条新消息,她的手机里如今有一串以隔离舱病房号命名的群。
“收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真的特别高兴,5间隔离舱病房短短两周迎来5个小生命,出生率百分百。”新生总是代表着希望,医护人员正在用实际行动呵护住这份春天的希望。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黄建华介绍,医院今年年初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在和静安区协调沟通的基础上进行了隔离舱病房建设,从设备准备、物品摆放,到流程梳理、人员培训,可以说是早有准备。
隔离舱病房具备最基本的救治能力,有心电图机、氧气装置、监护仪、除颤仪,以及有创、无创呼吸机等设备,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空调系统,装有音频、视频对话系统和呼叫系统。3月13日正式启动,定点对接静安区的封控区域,为有需要的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运转两周以来,接收到的大部分都是孕产妇。
3月13日是隔离舱病房启动的第一天,早上6点多妇产科副主任周健红就收到了通知,封控小区的一名产妇胎膜早破、腹痛严重,正由120送来医院。
周健红立刻拨通转诊单上产妇家属的电话,了解产妇基本情况,此前产检医院并非十院,沟通信息对于后续采取合理的措施非常重要,同时通知负压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产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穿上“大白”。
见到产妇后,周健红发现果然情况危急,羊水破裂已经湿透了下半身,宫缩严重但胎头却没入盆,“难产!必须要立刻进行剖宫产手术,否则产妇和孩子都会有生命危险!”
穿上“大白”后做手术,对医护人员是个巨大挑战,动作力度、幅度不好把握,戴上眼罩后视野更是受到影响,一般剖宫产手术也就三四十分钟,但那天手术时间翻了个倍。
好在医护人员还是本领扎实,“女孩,3590克”,好消息令人振奋。由于术后护理得当,产妇恢复良好,两天后就顺利办理了出院,护士也不忘在群里提醒:“小区封控结束后,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办理出生证以及进一步新生儿评估筛查哦。”
在周健红印象里,还有一个小生命到来更为特别。
“这是一个36岁的经产妇,3月23日从封控小区送来,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虽然是高龄产妇,胎膜也有破裂,但我们评估后认为产妇状态还不错,胎位也比较好,可以顺产,对大人孩子都更有利。医生和助产士就穿上‘大白’进入了隔离舱,仔细监护观察产程。晚上10点刚过,产妇就正式发动了,第二天凌晨1点56分顺利分娩,一个2720克的男孩在隔离舱里诞生。”
生孩子是高兴的事,但也有一些孕妇送来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清宫术,这对妇产科医生来说就有些压力了。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艾贵海提到:“流产的病人通常心情比较焦虑,特殊时期的就医流程相比以前复杂,我们医务人员还是要将心比心,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
艾贵海也提到了医护人员的难处:“进入负压手术室后,医生、护士、麻醉师都要穿上‘大白’操作,有些人还需要戴着眼镜再戴眼罩,呼吸出来的热气立刻会让视野变得模糊,以往十分钟的清宫手术,现在至少要一个小时,脱了‘大白’大家都是一身湿透,但我们的兄弟姐们都是好样的,没有抱怨、没有推诿。”
目前,隔离舱病房工作的收治流程和工作机制越来越完善,妇产科也在科室主任程忠平的关心指导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把隔离舱病房当成科室病区一样来管理,固定了轮值制,让为病人服务的绿色通道能够24小时顺利运转。
朱春燕毫不讳言,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流程,一边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又要安抚照顾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这个新岗位给她带来不少挑战,好在同事间都能相互支持,科室间协调有序。
“有时是帮着买一份盒饭,有时是帮忙协调挂号缴费,也有需要给家属送个药品的,有时可能就是患者心情不好帮着劝慰,不论多晚有呼叫,我们的护士们在群里总是会及时响应。虽然难免有一些抱怨,但大部分病人和家属都是能够充分理解配合的,他们的一句谢谢,就能让我们满血复活。”她的言语中透露着对这个临时组建却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的骄傲。
当然在一线医护团队的背后,医务、院感、后勤、设备等,还有无数的十院人在为这个特殊的病区默默奉献着,深夜温暖人心的朋友圈、不论何时都有热烈讨论的工作群、不断在更新和细化的应急方案。太阳照常升起,春花继续蔓延,隔离舱病房里有婴儿的啼哭,有患者及家属的一声声感谢,病毒搅不乱平凡的日常,这里就是春天。
作者:李晨琰 杨静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摄影:李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