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颜色绿是转化不良,发黑黯淡才是真老白茶李逵遇到李鬼了

2022-04-04 00:07:37热度:68°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企鹅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茶市场,是一个让人疯狂的市场。

如果努力,你可以经由自己的双手,存出价值连城的白茶。

足够努力,价格甚至能够翻上数十倍。

故而,身边的很多朋友从前些年开始,便开启了自己的漫漫存茶之路。

边喝边存,似乎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流行趋势。

不管是哪一年,什么品类的白茶,大家都不会选择当下立即喝完。

能留下一些,最好。

而有些人选择节省时间,直接买现有的老白茶。

虽然价格高,但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喝到老白茶,何乐而不为呢?

近日,有位茶友发现,自己7年前存到至今的老白茶,与市场上直接买到的老白茶差别很大。

与此同时,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难道这么多年来都是在做无用功?白茶压根就没有陈化?

当问起为什么产生如此想法时,茶友回答道,“外面买的老白茶颜色很深,我存的白茶很绿,似乎没怎么转化。”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立马告诉茶友:别冲动,你存的老白茶,才是真的!

《2》

首先,向这位茶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觉得老白茶的颜色要越深越好呢?

他说,这个观点是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的。

在那本书中写道,白茶寿眉的颜色会由灰绿带黄到乌褐逐步变化,并且还贴心地附上了图片。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哪儿是白茶呀?

黑乎乎的一片,色彩黯淡,说是黑茶倒还差不多。

即便书中的图与实物存在着色差,但也不可能与真正的白茶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显然,这本书并不值得参考和借鉴。

对于文化来说,正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事实上,真正的老白茶,颜色不会是乌褐色,也不可能是乌褐色。

白茶若是在正确的储存方式下,没有被过度氧化,它的大体颜色与新白茶并无太大出入。

比如,在新茶时期的白毫银针,芽身嫩绿,上面布满了浓密的白毫,整体颜色是银灰白色。

而经过了几年以后,老银针的颜色自然陈化为了深灰绿色。

比起当时来说,虽看起来有些陈旧、沧桑,但绝对不会带有乌褐色。

同理,新茶时期的白牡丹和春寿眉,主要以绿白二色为主。

存老了以后,它们的颜色也依然是绿白为主,只不过由鲜绿变成了暗绿,从银白变成了灰白。

再比如,秋寿眉。

五彩色的秋寿眉,有土黄、深绿、砖红、赤金……

色彩斑斓,似乎把秋天的层林尽染尽收眼底。

陈化后,理所当然地保留下原本的色彩,有黄有绿,但绝非乌褐色那般深沉。

如此看来,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自然陈化以后都不会显现出乌褐色、咖啡色。

就像一件旧衣服,颜色只会变旧,但不会变黑。

除非,被别的衣服不小心染色了,沾染上了其它多余的色彩。

那么,乌褐色的老白茶难道也是被染色了吗?

《3》

白茶,自然也是可以被“染色”的。

只不过,并不是拿着染料将茶叶的表面涂上不同的色彩,而是通过特殊的工艺。

渥堆、暴晒、高温烘干,这三种方式都会导致白茶原本的模样发生改变,甚至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经由此方式制作而成的茶,在茶圈中被称为“做旧茶”。

具体来说,做旧茶指的是将新白茶经过特殊工艺,刻意地老化,使其外观逼近老白茶。

当然,是大家心中所想象的老白茶的模样,而非真正老白茶。

以渥堆为例,将茶青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从而使得它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加速发酵。

与此同时,叶绿素大量挥发,茶黄素凸显,茶红素和茶褐素大量生成。

故而,在让茶叶的颜色不断接近于乌褐色时,茶叶内的营养物质也被破坏,消失殆尽。

被做旧手段虐待得体无完肤后,做旧茶的内质少得可怜。

需要用盖碗狠狠地闷泡上三五分钟,才能勉强泡出一杯有味道的茶汤。

如果按照冲泡优质白茶那般快出水,做旧茶几乎泡不出什么味道,与白开水无异。

做旧茶的可恨之处在于,它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却打着老白茶的幌子招摇撞骗。

它的内含物质,实则不及真正老白茶的万分之一。

狐假虎威,虚张声势。

虽然做旧茶是假的,但它却仗着老白茶的名声,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尊敬。

许多不明真相的新茶友,便一脚踏入了做旧茶的陷阱。

很显然,文章开头的那位茶友,便是被错误的观念引导。

误认为买到的乌褐色老白茶才是真,而自己存出来的是假。

差一点,就辜负了自己精心收藏的老白茶,足足7年陈,也是名副其实的“七年宝”了。

《4》

茶友还犯了一个错误:单凭白茶的外观颜色,来判断陈化进度。

这种做法,是不准确,也是不正确的。

但茶圈中,却屡见不鲜。

还记得,先前拿着一泡2015年的高山牡丹王招待客人。

看着它翠绿的模样,对方当机立断地表示,“我不习惯喝新茶。”

只好尴尬地解释说,“这是2015年的老白茶,5年陈了。”

直到沉稳的药香飘散到了空气中,稠滑的汤水滑下喉头,这才打消了误会。

对于大部分新茶友来说,光是看外观颜色是很难判断具体年份的,更别说是陈化进度了。

白茶的陈化,实际上是一种物质转化。

它是茶叶的内含物质在日积月累下,所发生的微妙变化,比如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逐年减少,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逐年增多。

从制成成品茶的那一刻开始,密封储存,白茶便已经在陈化了。

只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的漫长,且肉眼不可见得。

我们可以通过去感受白茶的香气和滋味,来判断一款白茶陈化的是好是坏。

譬如,一款存了3年的白牡丹中,飘散出了沉迟的药香,那种似紫苏、熟地、防风、辛夷的中药香。

以及由毫香转变而来的稻谷香,微冷之后,还能在盖上捕捉到细幽灵动的花香。

进一步品茶汤,汤水极润、极其绵柔,花香在汤水中浮游着,又鲜又醇,虽老犹新。

那么,我们便可以判断,这款老牡丹并没有辜负岁月的沉淀,陈化得愈发迷人。

但如果在老白茶中喝出了酸味、巧克力味、仓味、烟味等等怪味,香气寡淡,汤水单薄无味。

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判断,这款白茶被存坏了。

内质不仅没有向着良性转化,反而被大量的损耗,品质急剧下降。

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老白茶是否陈化良好,对着茶叶干瞪眼,是没有用的。

冲泡后细心品尝,才是王道。

《5》

还好,这位茶友没有一时冲动。

还好,这位茶友问对了人。

得以让这七年陈的老白茶,安然无恙地呆在三层包装法内,继续陈化。

相信不久后的将来,它将成为品质更好,年份更高的优质老白茶。

有人形容喝老白茶,是一见如故。

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醇厚的汤感,内敛且隽永的香气,令不少茶友为之向往。

但真正喝到过优质老白茶的人,却很少。

除开品质好、年份高的老白茶存量极低以外,免不了做旧茶的责任。

在市场上,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若是不小心买到了做旧茶,却依然被蒙在鼓里,才叫可悲。

那一杯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茶汤,用于养花养草,都惹人嫌弃,又何必折磨自己的味蕾呢?

防范于未然,才是关键。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