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灌木黄荆,可酿蜜,可入药,看似是杂木,其实有大作用!

2022-04-03 18:13:11热度:99°C

注明:本文系中国中药杂志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否则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木子

编辑:春风

审核:小也

回老家时,亲戚送我一罐荆条蜜,我一边欣赏着琥珀色的蜂蜜,一边对母亲说,“闻着蜂蜜就想起荆条花的味道了”。

一旁的母亲也说到:“田间地头不起眼的荆条,却能酿出如此甜美的蜜”。

荆条、黄荆,都是我们对同一种植物的叫法,特指它的部分或枝条时就称“荆条”,如果统称整个植株时就叫“黄荆”。

以前只觉得黄荆是乡下所有杂木中的一种,寻常得让人熟视无睹,偶尔青睐它,只是放牛的时候在路边顺手折一根枝条来做打牛鞭。

要么是在它开花时折些枝条缠作花环带在头上或手腕上,那浓郁的又似带有草药气息的花香一直在身边萦绕,让人很是受用。

认识黄荆

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重新来认识黄荆,并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黄荆,也叫荆条、山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灌木或小乔木。

我相信乡下人没有不认识这种植物的,黄荆的生命力顽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在田间地头或河沟水塘边都生活着它们的家族,而且在山区更是普遍。

它的花是一种很好的蜜源,一到夏季,黄荆条上就会开出米兰般细小的花儿,每一根枝条上都是花朵密布,初绽时是绒绒的鹅黄,过些时日又会变成蓝紫色。

站在低处仰望就像是一片片的紫云,若立于高处俯瞰,有风拂过又像是微波荡漾的紫色湖泊。

那是我小时候去山中姨妈家看到的最美风景,花丛中嘤嘤嗡嗡、忙忙碌碌的蜜蜂络绎不绝,又是一种热闹而有活力的景象,那时心里居然有些羡慕住在山里的人。

▋ 黄荆子

到荆条花谢了,会结出一种细细圆圆的暗灰色籽实。它的籽实坚硬,不易破碎,还会长久地释放着一种淡淡的药香。

所以山里人就会采了籽实回家晒干装进枕袋做枕头,头在枕头上活动时,圆圆的小籽实对头、颈部好像还有按摩作用,而且时不时的还会有淡淡的草药香侵入鼻腔,让人无比舒心。

那用来做枕芯的小颗粒其实就是中医药方中的“黄荆子”,它还有“布荆子”“黄金子”的别称。

黄荆子是一种可以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中药材。它味辛、苦,性温:可入肺、胃、肝经。

可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等疾病。

现在才知道黄荆子枕头不仅仅只是睡觉时给头、颈部稍微舒适点的一个支撑物,而是可以做为养生保健的药枕。

黄荆子是一种温性中草药,它具有很好的疏风发汗,去痰化湿,行气运血的功效,使用黄荆子做枕芯的枕头,可以帮助人体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暑。

尤其对于脖子僵硬、酸痛的人群,具有很好的缓解与改善作用。这是由于黄荆子具有一定的坚韧性,头部在枕头上活动时,枕头中的黄荆子会对头、颈部起到一种按摩作用。

而且黄荆子挥发性辛香味,能够使人清心宁神,有助于睡眠,对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黄荆籽实细小,但古籍上各医家对它的论述却很详细:

#古籍记载

1.《玉环志》:消食下气。

2.《草木便方》:养肝,利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3.《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

4.《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5.《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 黄荆的其他用处

黄荆的作用其实还不止那些:它的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茎叶药用治久痢;根可以驱虫;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说起来这又是一种浑身是宝的植物,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黄荆是一种密度很大的植物,所以它的枝条柔韧结实,生活中人们会用它来编织筐篓,虽然较重,但却耐磨耐用。

记得小时候在夏天去姨妈家,表姐的奶奶煮粽子时叫表姐摘一些黄荆叶放在锅里一起煮,吃时感觉那粽子有种特殊的香味,清新爽口,让人越吃越馋。

那时候只是听大人们说将黄荆叶和粽子一起煮,煮好的粽子不容易变馊,而且保存的时间会更长,现在看来,除了那些,还更有医理。

因黄荆叶也可以药用,它味辛、苦,性凉;归肺、胃、大肠经。有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的功效。

所以,吃些黄荆叶煮的粽子还捎带解暑,又不怕多食糯米而伤胃。也有地方一直有用黄荆叶做“灰水粽”的习俗。

把采来的黄荆叶晒干之后烧成草木灰,接着将草木灰放进水里搅拌后用细布过滤,然后用滤出的灰水浸泡洗净的糯米,等糯米泡好就可包粽子了。

黄荆在山里人的嘴里还有一个“蚊烟柴”的名字。山里夏季蚊虫特别多,要想在炎热的夜晚睡个好觉,驱蚊、灭蚊就是最重要的事了。

山里人除了采收艾叶,也会将带叶荆条割回家阴干备用,每晚饭后都会在屋里燃烧一些荆条(或艾叶)驱蚊杀虫,燃烧时散发的草药香气,使得湿热沉闷的空气也会变得清新怡人了。

黄荆与乡下人可以说是息息相关,说它是最亲民的药材一点都不为过,在乡下,女人坐月子时也常用它煮水外洗,可祛除月子里的风寒隐疾。

黄荆叶捣烂兑水喝还可治中暑发痧、急性晕厥和上吐下泻,所以用于预防,乡下人也会常常在夏季用黄荆叶代替茶叶泡水喝,也有地方用黄荆子煮水做凉茶消暑,就像绍兴人夏季一定要用奇蒿煮水喝一样。

以前老人们常常会说“黄荆条下出好人”“黄荆条下出孝子”,就是说不听话、不学好、无上进心的孩子就该被敲敲打打。

而荆条就是最趁手的惩罚工具,它看起来不是很粗,但因为密度大长得瓷实,拿在手里很有份量,抽打在身上自然也会很痛了。

而今,黄荆条做为惩戒的工具只怕是早就“失业”了,因为教师不再需要这种教鞭,家长也不再需要这种家法。

中华民族的美德与五千年文化,靠“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些最温柔而有力的“教鞭”来一代代传承才会更有意义,也才会传得更久远。

而黄荆在生活中的用途与医药上的功效,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与使用,才不枉它们年年开花、岁岁结果。

— END —

好物推荐:

自学中医没有途径?遇到常见疾病不知道如何入手?赶快来看看这本实用中医临床手册吧!从基础理论开始,让你掌握内外妇儿常见疾病!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中医药知识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投稿: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chunfeng52566();商务合作tcmru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