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石门银峰“锋”味十足闯神州

2022-04-03 14:08:42热度:79°C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进能(左四)、常德市农委副主任徐郁平(左二),在石门县人民政府县长郭碧勋(右四)的陪同下考察石门银峰有机茶。

2016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评选榜单出炉,石门银峰强势入选。这是石门银峰继中国驰名商标、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后,斩获的又一殊荣。

创牌20多年,一直小有名气的石门银峰,近年来发展势头更是迅猛。不仅在全国评比中频频拔得头筹,而且市场供销两旺,带动石门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茶园面积16万亩、年产茶1.8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

2013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石门银峰的火爆,不禁引发人们的好奇:是什么让石门银峰在品牌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异军突起?又是什么让省内开花20年的区域品牌冲破藩篱,走向全国?

初秋,我们走上湖南屋脊壶瓶山,探寻石门银峰成长的秘密。

千年茶乡孕育“文化味”

石门,地处湘鄂边陲,北有“湖南屋脊”壶瓶山,群山林立,南有九曲澧水,回旋湍急,是不可多得的宜茶之地。

石门茶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其中就有石门。石门夹山寺是中日茶禅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高僧善会大师首唱“茶禅一味”之说;宋代高僧圆悟禅师卓锡夹山,因茶悟禅,写下“茶禅一味”四字,被传去日本,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创立。

北宋期间,石门夹山“牛抵茶”被奉为贡品。到清末,石门茶叶生产更是盛极一时,“宜红”茶远销英国,与当时安徽祁门县的“祁红”并称“北祁红,南宜红”。

到了近现代,石门随着全国茶叶市场变化起起伏伏。1990年,湖南农业大学朱先明教授看中了石门茶的“天赋异禀”,带领覃小洪等一批优秀制技师,组建专家团队攻关,在挖掘历史贡茶“牛抵茶”基础上,研制出“石门银峰”。

产品一问世,便引起行业瞩目,连续三年在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中获总分第一。1993年,石门银峰被认定为湖南名茶,1994年,获“中茶杯”一等奖和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8年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2000年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特等奖……到21世纪初,石门银峰共揽获30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虽然荣誉加身,可石门银峰依然面临着品牌小而散、产业大而不强的困境,加上偏居一隅,一直未在国内、国际市场打开局面。

如何让湖南好茶走出湖南?加强品质和品牌建设,成为石门茶叶寻求突破的关键。

茶林相间的石门银峰高山有机茶园

“抱拳出击”打造“品牌味”

“过去,石门名茶多、茶名多,东山秀峰、白云银毫、泰和银针……十多个茶名各领风骚,特色难以凸显。”石门县农业局副局长马进福告诉我们。

为了打响品牌,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公共品牌建设作为石门茶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用一个品牌、一种声音说话。

2000年,石门县制定了湖南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石门银峰茶综合标准”,按照生产优质茶、发展有机茶的要求,对石门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提出系统要求;

2007年,石门注册了地理证明商标并授权县茶叶协会统一使用和管理;

2010年,石门县将东山秀峰、白云银毫等品牌整合为“石门银峰”一个品牌,采取“母子”品牌的形式,抱团发展。

以品牌为核心,资本、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推广、人才不断集中。

质量管控——县里制定了石门银峰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公约等,对石门银峰商标的使用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建立由政府层面控制,工商、质监、商务、农业等多部门共同协调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企业自检、部门抽检、国家监督检验的三级检验体系,确保石门银峰的品质、信誉。

市场推广——在政府、协会组织下,举办了茶禅文化及“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碗石门茶”等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十四届茶文化活动。对于企业“走出去”政府给予奖补,在长沙高桥大市场建起“石门银峰”一条街,对入街企业给予100万资金支持。

人才兴茶——通过技术比武、现场交流、各种培训、网络交流等方式,提高茶企、茶农的技术水平,培育职业型茶农。今年,县里又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茶科所合作,选派200多名优秀青年农民进行一年制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政府“总指挥”下,企业各显身手做好品牌文章。壶瓶山、白云山、渫峰名茶等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积极带动,2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40多家专业合作社,努力提质升级,维护、参与品牌发展。目前,全县授权使用“石门银峰”茶公共品牌的企业已有22家。

石门银峰品牌效应不断显现。2010年,石门银峰成为上海世博会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指定用茶”,2012年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再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评比公共品牌金奖。石门县先后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首批中国名茶之乡、长江上中游特色与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县。

石门银峰在米兰

瞄准有机坚持“生态味”

“品牌靠品质,品质靠种植。在石门银峰品牌发展中,产品品质提升是关键。”石门县农业局局长邱振鑫看得十分透彻。他说,目前,产业提质升级、发展有机茶园是石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事实上,早从2000年开始,石门县就把发展有机茶作为茶叶生产的主攻目标,在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强调“安全”、“有机”,成为湖南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起步最早的县之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石门不断加大有机茶园转化力度:严控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开展茶农有机茶生产培训、探索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监管模式、对有机茶园、生态防虫、标准化加工厂给予政策奖补……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有机茶园建设。到2015年底,全县有茶园面15.8万亩,其中1.3万亩茶园通过了OFDC、NOP、CERES、JAS、SAN等有关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有机转换茶园5万亩,其他茶园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成为全省有机茶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

石门县罗坪乡安溪茶业合作社,采取“生产统一指挥、统一采购、统一防治、统一加工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社员农户按有机标准生产,产品已出口欧盟市场,效益稳步提高。去年为142个社员农户年终返利“分红”55万元,被传为佳话。

雁池乡西山垭村1860亩茶园连续11年通过了IMO、OFDC有机认证,亩平收入近万元,最高达1.7万元,有22户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超10万元,81户超过5万元……

绿色、有机,确保了茶叶品质,为茶农增添了效益,也让产茶大县生机勃发,充满希望。

未来,石门茶叶产业如何走?石门县副县长刘颖思路清晰:“石门茶产业要努力打造三个中心:武陵山区茶叶商贸中心;全国有机茶生产加工中心;中国茶禅文化起源传播中心,坚持打造“潇湘——石门银峰”公共品牌。到2020年,全县实现茶园20万亩、年产干茶2.5万吨,农民茶叶收入10亿元,综合产值20亿元;实现有机茶认证面积3万亩,转化面积5万亩。”

蓝图已经绘就,只待今人努力。奋发图强的石门茶人正阔步迈向产业发展新天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