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产茶叶的好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022-04-02 19:33:17热度:127°C

1.穷

这个穷字,是个奇怪的表述,不代表那个地方现在还是穷。 首先如你所知,茶叶是个种植作物,这种作物的首要需求是有土,各种茶叶对于土壤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陆羽《茶经》中说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如江浙的产茶区的土壤多是重石质的中壤土和重壤土(优质的龙井茶区大多就是重石质中壤),像滇红基本产于花岗岩或者片麻岩风化的红壤或者赤红壤之上;比如武夷山岩茶还分了正岩正山半岩外山高山,最好的正岩茶产地的土壤就是为砂壤或者砾砂壤土;往远一点,扯淡到印度,他们的茶叶也是片麻岩风化的灰棕壤或者是灰化红壤。印度平原区也种茶,土壤没那么“恶劣”,品质差得多了。 扯淡了这么多,看出什么问题了没有?如你所见,这些土壤都是酸性壤,差的很,很多粮食想要高产在这种土壤里是不可能的,所以拥有这些土壤的地方在早年大家都不富裕的时候是极其不受欢迎的。而当大家的生活都不富足买不起茶叶的时候,居住在这些土壤上的村民们也是很穷的。 举个小例子的话,武夷山的天心村是正岩最好的产地,但是这里的本地人少的可怜,大多都是江西(武夷山北面)或者泉州一带的闽南人(下府人)。何解?当年他们来武夷山地区的时候,受到排挤,当地人把外地人赶到最贫瘠最种不出粮食的地方,到了日后这里变成最正宗的各位大大都一定要来的岩茶产地就印证了《徐策跑城》的那一句“是非善恶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了。

2.封闭

封闭这个说法其实还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还是要难得所以才珍贵。比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为啥出名,茶好是当然的,关键还是要难得。我15年前第一次去桐木关,索某人那时候还小,还是“不会坐车”的年纪。车子盘旋而上如少年啦飞驰,我便一路稀里哗啦的吐上去,本来路上买的正宗的()()都吃过的房村光饼也浪费了去。半年前再去,那地方即使路修好了,还是那般偏僻。虽然来的人也多了,但是还是封闭。 封闭了才见难得,你再看雪菊,虽然不能归作茶叶,但也是同理。正宗的非得要昆仑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而且数量稀少花期又短,市场上时没有的,几万一两都是送礼的,哪能放超市卖;也有些次一些的,也得是2000多米以上,价格也不便宜。市场上十几块一大罐的平原雪菊也有,茶汤看不得茶香也闻不到,甚至还有些加了香精的也来凑数,奸商的干活,少饮为妙。 扯远了,说回来,关键还是要产地封闭,三千多米你也上不去,弄不下来几朵小黄花。物以稀为贵,自然就是好东西。至于功效,虽然传的神乎其技,也应该有不少好处,但是否值那么多钱就另外一说了。

3.故事

好东西一定要有好故事,要有人来传故事,把故事传的神乎其技才好。

什么龙井最好的只能在龙井村;什么普洱最好的得是爷爷留来孙子喝的;什么大红袍得是天心永乐寺九龙窠的才是正宗。

故事越传越离奇,越离奇才越有名,这种故事有时候还不能百分百的真实,非得留一个小口子。什么概念呢?非得让你觉得,“哪有那么多大红袍啊,大红袍只有那几株嘛”,你这么想,又进套了。

这种进套法就得是留一个“贡”字,比如说到茅台五粮液,就要说“满市场都是假的,酒是不假,但是不是原厂啊,我这个得是专车去人家厂门口直接一路拉过来的”,以凸显自己的才是真的。又比如非得给大红袍蒙上一个“特供”,然后满市场都是假的,那么有没有真的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你喝去吧。再往后,再弄一些皇帝说、状元说、茶婆婆说之类的各种传说,新茶做旧便罢。

其实,大红袍是一个种类,隶属四大名枞,成名最晚。 但是,故事说的好,赚钱赚到老,反而其他的几大比如成名最早的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什么的就没人知道了。而,哪怕是这四大名枞,也还得是故事说的好的挑了四个出来。 其实呢,包括大红袍在内的武夷岩茶是拼配茶,未必是“种”最正就最好,真正难得的在于背后的工艺。它可不像一些只要炒个青就可以的茶叶,炒完了非得再有揉、复炒、再揉、走水、挑、再焙、筛、细分、拼配,其实我中间已经省略了无数的步骤,这样省略的说出来是要被制茶师傅笑话的。但只要看看别的品类炒个青什么的十来天都能卖了,武夷岩茶非得做上两三个月才能出来,如你所知,真正可贵的是这其中的工艺,而不是故事中凸显的“种”。简单举个例子的话,一个中等水平的制茶大师傅做茶就做一年就工作谷雨以后的一两个月,工钱至少十几万,主职工作就是焙茶的火候。你看,功夫出在这里了。但是,这不重要,还是那句话,故事说的好,赚钱赚到老嘛。

先扯淡这些,再说就要被人笑话了,收工。

———————————前方高能预警———————————————

另外,鄙人属于中度低智商+轻度社交厌烦反社会倾向综合症患者,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低能自闭儿,也就是封闭,加上我真的很穷,所以,如果有哪位爷愿意行行好帮我想个好故事的话,不胜感激

———————————我是无聊的分割线—————————————

作为一个无聊的人,我真的点了一堆知乎日报以及微博上的评论进去看…… 一大堆人很生气的在底下留言,大抵不外乎 “六安瓜片不算么?以前都是贡茶。土壤没那么说的那么贫瘠” ——瓜片么?内山的土壤也是黄棕壤,母质基本也是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PH4.8-5.5,你看,还是酸性壤

但是很快我就没有心情继续回答了,因为一大波只看了第一个字的僵尸来袭

“猴魁被你吃了么?” “鱼米之乡也穷么?” “酸性土壤不高产?那江南鱼米之乡是浪得虚名?” “碧螺春的无锡,龙井的杭州,就是北上广也没他们富啊” “字太多不看”(-_-!)

不好意思,我真的没太多精力教你们语文课,这种内容出现在评论下的我就直接拉黑了。

索思的回答说的不错,但是在我看来略微有抖机灵的意味,而且,相对来说,对于茶叶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充分说明。下面我来补充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茶叶生长在自然环境方面,大致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条件,分别是:土壤、气温、降水(湿度)、日照、海拔

1、土壤

就像索思回答的那样,适合茶树生长的,为酸性土壤,一般认为,ph值5.0-6.0是比较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这个数值不绝对,相对来说,中国茶区的土壤ph值比印度茶区更低,但两地都能出产品质优异的茶叶。但无论如何,中性或者碱性的土壤,肯定是不适合茶树生长的。

当然了,除了酸碱度之外,其他土壤的性质也会影响茶树的生长,简单来说,就是养分含量越丰富越好,土质疏松通气透水为好。

2、气温

在世界范围上看,产茶区覆盖北纬42°-南纬33°这一区间,这一分布基本上说明,茶树需要生长在比较温暖的地区,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产茶区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说,茶树生长至少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当然了,这个也是有例外的,比如中国最北的茶区之一崂山,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但崂山绿茶品质也还不错(肯定算不上非常好),另外两个偏北的产茶区,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年平均气温基本上都是在15℃左右,所产的信阳毛尖和午子仙毫也算得上名茶了。

3、降水

茶树相对来说喜湿,一般认为茶树生长所需降水量的下限时年均1000mm左右,理想的降水量在1500mm左右,

这个图里,基本上750mm线之外的地区,是没办法生长茶树的。而中国出产名茶的地区,基本上是在1500mm降水线之内的。

4、日照

茶树生长对于日照的要求比较苛刻,既不能少,也不能多,由于红光和黄光更容易被茶树利用,因此,在多雾、多树的地区,阳光经过各种介质的漫反射,所含的红光和黄光较多,对于茶树生长更为有利

5、海拔

单纯的海拔高度对于茶树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会带来其他一些环境的改变,诸如温度、降水、雾气、植被等,所以,一定的海拔高度所带来的适度条件改变,会有助于茶树生长

综上所述

中国范围内出产好茶地区应该是:土壤为富有养分的弱酸性、冬无严寒(必须)夏无酷暑(最好)、降水较丰富、整体湿度较大、能利用植被、雾气等因素将阳光进行散射的地区。

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好茶,仅指茶树鲜叶。由于最终的成茶还要经过制作,而制作就要涉及到人,而一旦涉及人,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所以,这里就先不说人了。

这个话题的回答,我看了下

@索思 的回答已经是比较完整了,大部分的情况是这样,我只做一点补充。

1、茶生烂石为上,好茶的环境基本都比较恶劣。

毋庸置疑,就大红袍来说,三坑两涧是最优质的的产茶区,坑,涧,明白什么意思吧,自行百度下。天价的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神话般的母树大红袍,实打实的金骏眉产区,去年我们做银骏眉的时候,说带公司的小姐姐去感受下红茶的采摘 制作全流程,上个图片给大家看看

【寻访桐木关】正山小种、金骏眉出生地南唐拾茶的视频 · 201 播放

结果小姐姐走到半道上就汗如雨下,面如菜色,到达我们的茶园基地,已经两唇发白,瑟瑟发抖,干呕不止。我说你们这些95后的小姐姐实在是太没用了,,,,后来的一说去茶园,她们谁都不想去,海拔高度1388米。

2、别的产区不敢乱说,但凡在武夷山现在好山场的地方,那个曾经不是穷的跟鬼一样,桐木也罢,正岩的也罢,那种满地都是烂石头的地方,种啥啥不行,要知道我们改革开放才多少年,真正经济有变化的也就近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之前的茶叶是多少钱,大家自行问下父辈,如果有做茶厂的问下90年代的茶厂老板,我印象里面,国营茶厂纷纷倒闭。有能耐的早就出山下海打工做生意去了。

留下来的呢?没办法啊,只有种茶,可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经济好了,大家吃饱了撑着,需要来点茶叶消化下,需要茶叶来装点下土土的办公室环境,需要茶来衬托下我们也是文雅之人。所以,茶上道了。各方茶叶你方唱罢我登场。铁观音、坦洋工夫、普洱、金骏眉、大红袍、白茶等等。

3、都有资本在推动,比如普洱,有多少广东的资本在里面,大红袍的火爆有多少福州的资本,白茶有多少宁德本地的资本,铁观音有多少厦漳泉的资本在里面,绝大部分资本都来自产茶区或者是茶叶大量消耗的区域。

所有的产业繁荣都离不开金融。更离不开当地活跃的民营经济的推动。

这也是贵州作为产茶大省,几乎没什么大型的茶叶品牌和茶的产业群。

4、当然每一款茶的走俏都有能包装的内容,什么贡茶啊,作为国礼啊等,哪个皇帝宠爱啊等等作为流通的产品,必须要有能挖掘的内容。

差不多就是这些吧,有想到再来补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

自然环境是名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茶树种植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受气候、土壤等环境影响,茶叶的香气、滋味等品质特点差异较大。

所以会有原产地一说。

非原产地茶叶的品质、口感、滋味等各个方面都会差一些。

这也是很多老茶客追寻原产地茶的原因。

毕竟只有那样的风水宝地才能孕育出这独一无二的茶韵。

“好山好水出好茶”。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什么是好山?什么是好水?

其实指的就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土壤)与气候。

土壤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写道:“上者生烂石, 中者生栎壤, 下者生黄土”。

拿武夷岩茶来说,土质是影响“岩韵”最主要的因素。正岩的代表性土壤是紫色砂砾岩,半岩的代表性土壤是红色硅铝质土,洲茶的代表性土壤是冲积沙质土。【1】

毫无疑问,紫色砂砾岩土壤所产的岩茶茶叶品质最佳。

清代陆廷灿在《续茶经·茶之出》中也有提到过:“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气候

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亚热带雨林之中,所以形成了喜温、喜湿、喜荫的习性。

一般情况下茶树生长的要求为:

年平均气温≥13℃、年内≥10℃的活动积温在4000℃/d以上;

年降水量达1300mm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2】

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的西湖龙井产地位于世界优质茶叶产区(北纬 28毅~32毅)的黄金地带。

其气候称得上是得天独厚。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 16.1℃,≥10℃的活动积温约 5100℃,无霜期 250d,降水量1500mm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80%,年日照时数约2100h。【3】

每一项指标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而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核心产区--狮峰山脉又是这黄金地带的中心区。

全部采摘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小罐茶·狮峰龙井就是采自于此地。

在这海拔200米以上的白沙土茶园,不仅气候得天独厚,30°的坡地刚好迎上充足的阳光和空气,还有排水优良的白沙土地,这种白沙土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非常有利于茶芽内氨基酸等成分积累。

小罐茶深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孕育和造就优质茶叶的基础。

所以小罐茶的很多茶叶原料都是来自原产地甚至是核心产区。

例如小罐茶·鉴赏款肉桂茶甚至不足0.1平方公里。

这里坑谷幽深,两边参天巨石,日照较短,阳光柔和,共同作用孕育出奇香异质的牛栏坑肉桂茶叶。

小罐茶·太平猴魁则采自不足1平方公里的猴坑村“心脏”地带,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核心中的核心。

好山好水出好茶

可一杯好茶着实难得。

不是我们限量,而是大自然限量~

【1】黄绍斌, 吴成建. 浅谈武夷岩茶产地与岩韵[J]. 中国茶叶, 2018, 40(11):24-28.

【2】金志凤, 黄敬峰, 李波,等. 基于GIS及气候-土壤-地形因子的浙江省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3):231-236.

【3】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等. 气候和土壤对名茶品质的影响——兼论加强长兴紫笋茶自然环境因子研究的必要性[J]. 茶叶通讯, 2011, 038(001):14-16,20.

其他回答说了一堆,说什么土壤啊PH值啊,很高端的样子。

没啥用。只能说大环境的情况,其他没啥意义。

那么一个问题就能问死他们!

南京市紫金山产的雨花茶,您给我解释解释土壤怎么了,气候怎么了,气温又怎么了海拔怎么了??

南京雨花茶难道不好?名气不大?

出茶叶的好地方一定要综合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来谈。

怒答!

中国地形图

上图为中国地形图,注意我画红线的地方。

有人能看明白吗?

自红线往东,都可产茶叶!

而且都有好茶。唯一区别的是气温。

北方太冷,肯定是没有的!

而在黄河以南,就会有茶叶了。

有山,有水,有人。就会有茶

这个是共同特征。

而茶叶的知名度,往往跟人有很大的关系。茶叶也就是文化的一种传播。

一、穷苦山多,为了生存出好茶

以黄山为例,黄山片区山路十八弯。茶叶很多,高山多农田不多,饿死的人也不少。

所以至早就有黄山山里人运茶出来卖,以求存活。因为茶叶量太大,所以根本就不值钱。

从黄山跑到合肥,从合肥跑到山东。所以黄山人带着黄山茶一步一个根据地卖了出去!

所以到目前为止,黄山茶依旧便宜,依旧好喝。主要是量大,卖的多。

另外一个例子是信阳毛尖,虽然没有山,虽然有很多地。但是河南人口多。跟黄山类似。

所以河南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做生意。信阳这块地方,出名的茶就传播出去了。

而且,有的叫情怀,有的叫自豪感。出去的河南伙伴,或多或少跟别人都会谈起信阳毛尖。

二、丘陵山坡,自古名地出好茶

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西湖龙井。产茶地很小,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很早都有人,经济水平一直都不错。茶叶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消费形的饮品,自然而然的得到市场认可。

那么唐宋时期离南京城不远的紫金山的雨花茶,自然而然的火了起来。紫金山不大,茶树便于管理,找到朝南山坡的位置种植,采摘时加快进度,优质好茶上贡。一般茶叶流入城区销售。

另外外地人内流,河南安徽人来杭州南京打工,多多少少会将当地的饮茶文化带回去。

所以,两地茶叶互相交流。很快,名气就出来了。

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出好茶。

湖北地区大别山区很明显的例子,小农经济通过种田可以满足自家温饱,小山头长的野茶摘了炒了满足自家一年需求即可,好茶很多,但由于农业还行可以满足自给自足,就很少有出去卖茶的了。

四、经济中心地,高能产区出好茶。

例如浙江省福建省,经济发展一直不错。靠近沿海更不用说了。所以在浙江福建省内往西一点,无论地势,人口,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生产茶叶。而且与黄山的高山悬崖不同,这片多数为丘陵小山,交通方便,更加利于茶叶的运输。

加上外圈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茶叶需求量大,所以这里可以产出的茶叶销路都很好,靠种植茶叶可以得到很不错的收入。在加上生产集中,产区大,交通好。制茶设备研发的投入,使得茶叶可以规模化批量生产炒制,制茶机器的精准控温使得茶叶火候控制得当,好茶很多!例如安吉白茶,福建铁观音。

五、小而美,只要有山有水出好茶。

桐城小花,半塔小兰花,施集春雪,覃塘毛尖,日照绿茶,恩施绿茶,九曲红梅。。。。

等等等等,里面拔尖的都是非常不错的茶叶,只不过因为地方小人口文化一般,缺少了茶的传播成不了全国十大名茶,但是仍然是不错的地方名茶!

以上。

利益相关:亲力亲为卖茶35年,开实体茶叶店的。

相关文章